
融创中国拟收购联想控股41家目标公司
近日,融创中国(01918)拟收购联想控股(03396)41家目标公司的相关股权及债权,目标公司主要拥有42个物业项目的权益,总代价约为137.88亿元。业内人士表示 ,孙宏斌敢于收下联想房地产的这些目标公司股权,或者说,柳传志敢于将旗下地产板块托付给孙宏斌,是因为两者在战略、区域布局、以及文化理念上的高度相似。
从1990到2016,孙宏斌用了二十六年,延续了一段他和柳传志的江湖往事。
联想少帅瞬间成为阶下囚
孙宏斌1963年出生在山西一个小村落,大学先在武汉读了本科,接着在清华大学读了研究生,所学的都是水利专业。
1988年,孙宏斌25岁,硕士毕业后投身联想,不到两年就被破格提拔为联想企业发展部的主管,被视为联想的候选接班人。那时,郭为是联想公关部主任,杨元庆是一名工程师。1989年10月,孙宏斌在联想成立企业部,孙宏斌迅速建立13个独资分公司,到年底便解决掉联想1000万元的积压产品。。
孙宏斌得到了柳传志的赏识与重用,但在他最意气风发的时刻,性格中偏执狂的一面暴露出来,因其权力太大,性格太强势、独立倾向明显,最终惹恼了柳传志。
资深房产记者肖宾写的《地产江湖》里描述了这样一个细节:1990年3月的一个早晨,柳传志在香港一觉醒来,就发现一期新的报纸放在自己案头。它叫做《联想企业报》,但显然不是自己写发刊词的那份报纸。
柳传志明白了这是孙宏斌领导的企业部办的报纸,这让他很不舒服。头版刊登的“企业部纲领”更是让他难以置信,比如第一条就是“企业部的利益高于一切”,以下还有企业部经理拥有“分公司经理任命权”等等。
这之后,一场惨烈的内部斗争展开,孙宏斌的山头在联想被彻底清除。
1990年,柳传志在西山宾馆召开联想高层会议,主要目的是把孙宏斌从企业发展部主管的位置上调开。
根据《地产江湖》所述,柳传志此后找到孙宏斌,让孙宏斌把几个吵得凶的下属开除。孙宏斌不同意。类似的谈话进行过几次,孙宏斌的态度都很坚决:不同意。最后一次,柳传志说:“小孙你是要我还是要这几个‘青瓜蛋子’”?
“我要‘青瓜蛋子’”,孙宏斌说。
孙宏斌和他的手下曾在北大勺园聚餐,饭局上大家的情绪都很激动,团队中有人放言要将公司款卷走。
这次愤怒的聚会被传了出去,也有说法是,老孙的人中,早就有了老柳的“奸细”,“奸细”迅速把聚会的内容通报了老柳。
柳传志决定再跟孙宏斌谈最后一次,结果谈崩了。1992年8月22日,法院以“挪用公款13万元”的罪名判处孙宏斌有期徒刑5年。
尽弃前嫌联想替孙宏斌出头
1994年3月27日,孙宏斌获得了自由(中间被减刑1年零2个月,2003年孙宏斌被改判无罪)。根据《地产江湖》记载,孙宏斌后来告知柳传志他出狱后准备做房地产销售代理,并诚恳地向柳传志表示,之前的事,是因为他太年轻、太浮躁、太急功近利。
孙宏斌曾和《地产江湖》一书的作者聊及此话题,孙说:“我当时出来了,可以提把刀找柳传志算账去,但这有什么用呢?我这样做了,我就真正的毁了,从此以后就没有人敢理我了。”
孙宏斌出狱之后,依靠朋友借的几万块钱注册成立了天津顺驰房地产销售代理公司,以房地产中介公司的身份进入地产界,一年后开始做住宅开发。
实际上,这两位商界的男人也抛弃前嫌,放下过去的恩怨情仇,坐在了一起,把目光投向更远的未来。
1994年8月,已获得柳传志原谅的孙宏斌想更快地发展业务,便向联想借款,柳传志当即同意借其50万元在天津开办顺驰房地产咨询公司,还为他与银行取得联系,作为他第一个开发项目的合作伙伴,并以联想的无形资产帮他圈地、融资。
顺驰倒在黎明前最后的黑暗里
进入房地产行业伊始,孙宏斌又将过去的教训丢到了脑后。这一次孙宏斌的野心更大,他要成为中国房地产领域的第一人。
翻身的机会来自于2003 年7月1日起全国土地招拍挂制度的实行,年轻气盛的孙宏斌在一次全国主流房企会议上开始叫板万科。不久之后,孙宏斌在顺驰内部会议上发表了题为“鸿鹄之志向,蚂蚁之行动”的激情演讲,正式宣布全国化扩张战略,他鼓动说:“对信念的偏执创造奇迹,历史是这样写就的,竞争版图是这样重划的,世界是这样改变的。”
此后,孙宏斌率领顺驰走出天津,在全国“攻城略地”,曾经在一年之内进入十几个城市,不惜一切代价拿地,打败了不少比顺驰有实力、有名气的地产商,所到之处地价攀升。
孙宏斌几乎把地产界的朋友全部得罪了一遍。被同行视为一匹来自北方的狼,他期望每个城市都像他的天津,顺驰不仅要成为区域市场第一,而且还要争当全国第一。
让孙宏斌措手不及的是,在随后开始的宏观调控中,顺驰扩张的恶果开始凸显。一方面,盲目扩张导致了资金链的紧张,而另一方面,被地产界视为搅局者的孙宏斌,也没能在顺驰最困难的时候,获得来自任何一位地产大佬的帮助。
时间到了2006年7月,孙宏斌告诉手下,公司资金刚性缺口5-6亿元,负债30亿元,天津市场房屋已经基本销售完毕,但手上剩余项目没有能力启动。
2006年9月,拥有大幅土地却熬不过资金短缺的孙宏斌,将自己花费12年心血打造的顺驰的大部分股权,以区区1亿元卖给了香港路劲基建集团。签约仪式上,孙宏斌对路劲基建董事局主席单伟豹说:“你买了个便宜货”。
戏剧性的是,短短几个月后,全国各大城市的地价和房价开始疯涨,顺驰曾经的烫手山芋——土地,转眼间价值连城。2007年,一批与当年的顺驰同样激进的地产公司开始崭露头角,并获得了巨大成功,比如恒大。
《地产江湖》一书记录道:柳传志作为孙宏斌商海道路上的重要人物,面对顺驰的陨落,也认为:“孙宏斌的失败是迟早的事。因为他违背规律,资金链是个问题,但最关键的问题还是人。一下子招那么多人,几十个、上百个的培养,没有经过总部文化的熏陶,拉出去就给很大的权力。”
“真不知道他那样着急要干什么。”柳传志曾经告诫过孙宏斌,希望他小心谨慎,但最终还是于事无补。
早在出售股权之前,顺驰已经通过了港交所的上市聆讯,但上市条件是:孙本人不能做董事长、CEO,甚至连董事都不能做——因为有过牢狱经历。于是,融创中国控股有限公司诞生了。虽然孙宏斌在最后主动放弃上市,但“副产品”融创却阴差阳错地成了他最后的避风港。
融创无心插柳柳成荫
孙宏斌将顺驰拱手让人后,回到旗下的天津子公司融创当总裁,以天津为基地开始埋头经营。
孙宏斌吸取了顺驰的教训,并在后来融创的发展中,做了较为彻底的矫正。他不再全国性扩张,甚至没有给融创制订“一线地产商”的目标。
上市后,融创的运营思路主要以内生增长为主,用于收购方面的投资很少。但在进入2012年后,融创中国的并购骤然加速,由此带来收入和资产规模的快速攀升。伴随融创的快速扩张,融创的净负债水平也逐渐提高,2011年底时已经达到104%,如今依然高企难下。
其实,那个狂到骨子里的孙宏斌并未远去,尤其是在融创两次著名的收购案例中,其性格特征显露无疑。
2014年,孙宏斌欲收购绿城中国(03900),却遭遇其掌门人宋卫平的“悔婚”;2015年2月,孙宏斌又带领团队入驻佳兆业(01638)办公楼,开始新一轮收购,不料原主席郭英成又杀了个“回马枪”,来自融创的佳兆业高层被免职,孙宏斌带领团队全部撤出佳兆业。
这两次失败的收购,孙宏斌都是在收购尚未完成时就在对方公司派驻团队,并干预对方公司的事务,将不同企业文化团队的磨合问题提前暴露,导致绿城和佳兆业的员工均对融创团队产生了抵触情绪。
财经作家吴晓波曾这样评价孙宏斌:“他以速度击垮一切竞争对手,然后,自己也被速度击垮。”
接收联想房地产再续前缘
就在融创中国一路高歌的时候,孙宏斌老东家联想的地产业务却不尽人意,一直徘徊不前。
近年来,联想遭遇到了大溃堤,企业巨亏,股价暴跌。剥离非主营业务,成为联想和柳传志不得不面对的选择。
联想在企业高速发展时期,需要大规模的工业园基地建设,2001年因此成立了联想控股的旗舰地产平台融科智地。其后,融科智地开始对外扩张,并将主要业务定位于开发科技、商业地产开发与运营领域。
不过,融科智地的表现并未让联想控股满意,在联想看来,融科智地运营乏力,业绩低迷,对上市公司股价提升作用有限。
数据显示,2014年、2015年、2016年上半年,融科智地销售收入不断下滑,占联想总业务收入的比例也不断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2016年6月30日止6个月,联想控股实现收入人民币1349.84亿元,同比下降5%,归属于公司权益持有人净利润人民币25.84亿元,同比下降36%,其中房地产下降幅度最大,由去年同期的14.48亿下降75%至3.65亿。
“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谁也想不到,如今以一场收购案的方式,孙柳的恩怨剧出现大反转。
孙宏斌敢于收下联想房地产的这些目标公司股权,或者说,柳传志敢于将旗下地产板块托付给孙宏斌,是因为两者在战略、区域布局、以及文化理念上的高度相似。
孙宏斌接下联想地产业务是证明也是生意。柳传志这一次的选择既有面子,也有里子。
现如今,当年在顺驰制造疯狂的孙宏斌又回来了。从1990到2016,孙宏斌用了二十六年,延续了一段江湖往事。
蒙牛换帅玄机:中粮不满与同行差距拉大
9月19日早间,刚刚换帅的蒙牛乳业(02319.HK)召开投资者电话会议,包括董事会主席马建平、新任总裁卢敏放等高管全部出席,回答投资者有关换帅及未来发展的相关问题。
一份来自券商的会议纪要显示,在被问及为何突然变更管理层时,马建平表示,中粮对于蒙牛在孙伊萍掌舵期间与同行差距拉大不满意。
在没有任何先兆的情况下,蒙牛乳业于9月15日发布公告称,原蒙牛乳业总裁孙伊萍因个人职业发展需要辞职,经中粮集团推荐、董事会一致通过,自即日起任命雅士利(1230.HK)总裁卢敏放出任蒙牛乳业总裁一职。
中粮集团为蒙牛大股东,但蒙牛的外资股东法国达能及丹麦阿拉目前的持股比例合计达到14.9%,与中粮的16.74%相差不大。卢敏放曾担任达能早期生命营养品公司大中华区副总裁一职,在达能集团工作超过10年。
马建平在投资者电话会议中表示,“2012年蒙牛遇到困难(编注:2011年底,蒙牛旗下四川眉山工厂某一批次250毫升纸盒装纯牛奶产品因饲料问题,被发现存在黄曲霉素M1超标问题),中粮安排蒙牛聘请孙总,到蒙牛后改善质量管理,深化国际合作,并购扩张,为蒙牛做出巨大贡献,代表董事会表示感谢。”
2012年4月,孙伊萍受时任中粮集团董事长的宁高宁钦点,出任蒙牛总裁。2016年初,宁高宁调任中化集团,当年2月,马建平出任蒙牛乳业董事长。
马建平在回答上述问题时同时表示,蒙牛在发展中也存在问题,“2011年时与同行不相上下,到2016年中期无论在市值、收入、利润等方面都与对手有较大差距,从中粮看是不满意的。现在从蒙牛发展看,调整管理层也是必需的。”
此前发布的财报显示,蒙牛今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72.6亿元,同比增长6.6%;净利润10.77亿元,同比下滑19.5%。竞争对手伊利(600887)今年上半年的营收则达到299.25亿元,净利润为32.11亿元。而在2011年时,伊利的全年营收为374.51亿元,净利润为18.09亿元。蒙牛当时与伊利的规模相当,2011年全年营收为373.88亿元,净利润为15.89亿元。
马建平称,中粮将坚定支持蒙牛发展乳业,乳业是中粮主业。董事会和总裁调整不会影响到蒙牛的战略规划。把蒙牛打造成千亿级乳企目标不变,未来要做好产品创新、提高运营效率、持续改进渠道模式,最终提升盈利能力。
有分析师表示,蒙牛股价的走势显示市场对于蒙牛未来的发展并不乐观。蒙牛和中国众多消费品企业一样,正面临着一个消费变革的时代,需要更快转型。卢敏放虽然在奶粉行业拥有丰富经验,曾经成功带领多美滋登上中国奶粉第一宝座,并亲自操刀了包括可瑞康等达能进口奶粉的电商业务,为达能在电商渠道的市场打下根基;但从达能到蒙牛,卢敏放将会遇到更多棘手问题,包括从一个系统的外企环境到一个更加复杂多元的公司环境,卢敏放能否在这样一个环境获得平衡,同时在外部激烈的竞争中获胜,将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
多家券商报告认为,蒙牛调整管理层挑战与机会并存。德银发表报告认为,短期预计将会增加公司不明朗,市场推广及分销或受短期影响。但长远来看,新管理层将会审视及提高品牌推广及分销运作,蒙牛创始人牛根生出任新策略委员成员,预计有助蒙牛运作策略,卢敏放在达能的职业经历或有助加强达能与蒙牛的合作。
但大和资本认为,卢敏放就职中粮集团的时间相对较短,而且其他董事辞职导致该集团在蒙牛董事会的席位减少,预计新管理层将给长期策略带来一些“不确定性”。
与孙伊萍同时辞任蒙牛职务的还有三名公司非执行董事于旭波,柳丁和廖建文。其中于旭波辞职原因为中粮集团领导分工调整,柳丁因退休而辞职,而廖建文的辞职理由是因“其他事务需要更多时间投入”。
新世界42亿购前海地块杀回内地 曾售多项目给恒大
新世界发展(以下简称“新世界”, 00017.HK)又回来了。在出售内地多个项目给予恒大地产(03333.HK)后,这一次,他们花费42亿元重金购入深圳前海一宗土地。
实际上,早在2014年便有市场传言新世界有意参加深圳前海开发一事,但新世界明确表态称,没有参与任何前海土地拍卖,也没有计划去参与。
不过,计划没有变化快。现阶段手握充足现金流的新世界最终选择出招。9月8日,新世界集团兼周大福企业掌舵人郑家纯更对外透露,公司将继续加大内地项目的投资。
不过,曾有业内人士指出,新世界长期奉行土地市场“联动开发”模式,使得项目开发周期过长、进度缓慢,而这次重新回归,新世界是否能克服对内地一二线城市的水土不服?
新世界中国公关部在接受时代周报时表示,公司并未固守特定的开发模式,而是根据市场需求及每个地块的属性及特点,采用最合适的模式进行开发。
但一线城市土地价格相对高昂,新世界如何保证其利润?接下来,新世界在内地进行扩张以增加土储,是否会继续联合周大福通过定向或者收购的方式?
豪掷42亿拓地
8月18日,新世界发布公告称,公司与周大福企业有限公司成立的香港合营公司天得发展有限公司,以42.07亿元中标深圳市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管理局的前海桂湾片区地块。
由于地块对竞买人资格设置了严格的限制条件,要求竞买申请人须为香港注册企业,须控股3家(含3家)以上在香港主板上市企业,其中至少1家总资产不低于1000亿港元等,因此唯一到场的新世界在递交申请后便成功以底价竞得该地块。据中国指数研究院分析,从地块设定条件来看,该地块定向出让意图十分明显。
中国指数研究院续称,该地块项目建成后,需自持十年才能对外出售,不排除该项目被做成公寓或写字楼对外出租。“由于前海出让的商业/办公用地供应较多,再加上后海片区商业竞争的影响,前海写字楼市场不论在售价还是租金上也将面临一定压力。”
新世界公关部透露,该地块属于商业用地,获批总建筑面积约17万平方米,其中14.83万平方米将定为办公用途。
而根据出让地块相关规定,新世界及周大福企业透过香港合营公司将予成立的中国合营公司须于2016年11月17日或之前与前海管理局订立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以收购该宗地,并自签订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付清成交价款。
这对手持大量现金储备的新世界而言,似乎并不是太大的难事。
2015年12月初,新世界出售武汉、海口等地共4个项目予恒大,成交金额135亿元人民币。12月29日,恒大宣布收购新世界位于成都、贵阳2个项目及周大福位于北京、上海、青岛3个项目。凭借这5个项目851万平方米的总建筑面积和204亿元的总金额,恒大再次刷新中国房地产收购最高纪录。
在这两次交易中,新世界共向恒大出售9个项目,总建筑面积逾1200万平方米,共收金339亿元人民币。而彭博社引述交银国际表示,截至2015年6月底,新世界手头现金有约310亿港元,同时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有限公司已作为贷款人向新世界发展授出信贷融资约214.67亿港元。由此可见,新世界发展资金处在充裕状态。
再塑内地市场
实际上,当时新世界出售内地资产的行为曾触动两地投资者的神经,部分人士更将之解读为“新世界对二三线城市的房产不够乐观、欲撤出中国市场”的征兆。
猜测背后,则是这家较早进入内地市场的香港房企在业绩上的不稳定。
2004财年,新世界发展旗下地产平台—新世界中国的营收为38.90亿港元。到了2005财年,这一数字为33.79亿港元。
2015年9月23日,新世界中国在香港召开2014/2015财年全年业绩发布会,年内,新世界中国物业销售应占经营溢利为29.36亿港元,较2014财政年度下跌41.3%。整体入账物业录得销售额约为人民币130.68亿元,销售量为85.5万平方米,较上年同期下跌39.5%。值得注意的是,2015年度新世界中国整体毛利率为41.6%,同期下跌2.7%。对此,新世界中国执行董事颜文英表示,2015年度毛利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廊坊、唐山、大连以及佛山等地的入市项目毛利率较低。
而新世界中国2016财政年度上半年业绩显示,其公司收益为82.34亿港元,2015年同期则为98.96亿港元。股权持有人应占溢利5.42亿港元,按年下跌64.2%,物业销售之整体毛利率下跌6.3%-34.1%。
在同策咨询研究部总监张宏伟看来,新世界中国长期奉行的土地市场“联动开发”模式,所导致的直接问题就是开发周期过长,开发进度缓慢。“投资周期过长带来的风险则是导致新世界中国失去很多扩张机会,从而忽略了充分利用财务杠杆去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
改变迫在眉睫。
从2011年开始,新世界发展创办人兼首任董事会主席郑裕彤重组旗下资产,由长子郑家纯接棒做新世界主席。2015年3月,郑家纯之子郑志刚上任新世界发展执行副主席,兼联席总经理。同为孙辈的郑志恒和郑志雯,也担任新世界发展的执行董事,参与集团管理。
新班子自2011年上任后,对于内地市场的经营策略亦随之发生改变。2015年12月,新世界中国先后向恒大出售武汉、海口、惠州等多个物业。
对于上述资产出售,新世界中国称,出售标志着集团减低二线及三线城市及毛利率较低项目投资,把资源集中在一线及1.5线城市及中型物业项目,达到优化物业发展及投资组合策略。
与此同时,2016年8月4日,新世界中国历时大半年的私有化也宣告完成。
为何要私有化新世界中国?多位专家表示,倘若本次私有化取得成功,就等于取消了新世界发展与新世界中国之间的不竞争承诺,令母公司可以直接投资中国物业,巩固国内业务在集团内的战略性定位,而新世界中国亦可借助新世界发展的财务实力为大型项目提供资金。
不过,挑战仍然存在。
今年以来,内地土地价格的飞涨,让诸多香港房企大佬直呼“太贵”。有“赌王”之称的嘉华国际主席兼董事总经理吕志和甚至表示,不敢跟随内地开发商以高价拿地。九龙仓主席兼常务董事吴天海则认为,如今内地各个城市针对房地产市场的政策均有放缓迹象,大环境开始变好。不过由于地价太贵,很难在内地找到合理价格的地块,因此对于未来内地的投资计划暂时没有一个固定的计划。而香港首富李嘉诚也感叹:“物色合理回报的地产投资项目殊不容易。”
如今声称要加大内地一线城市投资的新世界,又将如何在规模化与利润间取得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