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福欲大幅往内地扩张 计划开门店2000至3000家
零售市况不理想,香港第二大黄金珠宝商与行业龙头周大福一样,都摆脱不了业务下滑的现状。六福集团(00590)于11月24日公布2016至2017年度中期业绩,收入下跌两成,同店销售跌三成,六福将未来的战略瞄准在内地业务扩张。
智通财经指出,截至2016年9月30日止的六个月,六福集团收入为55亿港元,相比2015年同期减少21.5%;同店销售增长同比下降31.5%。
执行董事王巧阳认为,尽管过去六个月业务下跌,但上半年整体零售业出现上升的趋势,下半年有望继续增长,而且接下来的几个月节日众多,是传统珠宝销售的旺季,相信下一个业绩期的生意会比较理想。
由于金价相对高企及珠宝首饰产品销售占比提升,毛利率为28%,同比上升5.3%;毛利下跌3%至15亿港元;每股基本盈利0.73港元;中期每股派息0.55港元。
财务总监陈素娟认为,上半年毛利率有所上升,很大原因来自金价高企,金价一点点变化都会对黄金珠宝商产生巨大影响,如今外围众多因素不明朗,难以估计未来的黄金走势,下半年更看好黄金以外的珠宝业务。
截至9月30日全球共有1455间六福珠宝零售店,其中中国内地的店铺超过1400家,除了港澳的店铺外,六福在美国纽约有两家店、韩国一家、法国一家,而马来西亚的两家店也将于12月开幕。
但陈素娟指出,六福的开店策略相对保守,倾向于稳扎稳打,内地业务会有很大扩张,但香港方面变化不会太大。未来开店要考虑租金,如果租金不合算的话,该关店就要关。她表示,下一个业绩期的半年需要为四分之三的店铺续租,基本都向业主争取到减租,有的店铺减租幅度甚至高达20%至30%。
过去六个月中国内地业务的盈利占总体盈利的54.6%,同比上升12.8%,陈素娟表示,三年前公司订下了"三年内内地业务盈利占比超过一半"的目标,如今才两年半已经提前完成目标,未来几年会继续注重在内地市场拓展网络。
她同时指出,人民币贬值很大程度削弱了游客的购买能力,也会对赴港游客数量完成一定冲击,所以接下来六福更要推动内地本地黄金珠宝业务的销售。
在过去六个月新开设的27家店中,有24家位于内地。六福主席黄伟常表示,未来六福在内地的门店希望可以开到2000至3000家,并且会以二、三线城市为主。
黄伟常指出,内地的黄金珠宝生意规模是香港的20倍,发展潜力巨大,目前六福在内地300多个城市都有店铺,但竞争对手的店铺网络已经覆盖到500多个城市,六福跟最大竞争对手之间还有很大差距。黄伟常与王巧阳都强调,未来六福会覆盖内地二、三、四、五线城市。
华润置地拟入股*ST中企拓展业务 愿望能成真吗?
11月23日,华润置地(01109)宣布拟逾73亿人民币(下同)入股A股中华企业(600675),有望给这家老牌国有房企注入“活水”。华润置地希望通过持有中华企业的股份,来拓宽其房地产业务开发及投资的平台。但是中华企业因为连续亏损两年,已沦为*ST股。那么,已经“披星戴帽”的中华企业会因引入战略投资者被激活,让华润置地愿望成真吗?
引入华润置地为募资
中华企业引入华润置地,是想为其资产重组募资。据了解,作为上海地产集团旗下的市场化房地产项目开发主要平台,中华企业早在6月24日就发布拟筹划重大资产重组公告。
此后,在11月23日晚间,中华企业公告重大资产重组方案,拟向控股股东上海地产集团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其持有的完成集团内业务整合后的中星集团100%股权,交易对价185.22亿元。同时为了推进重组事项尽快完成,拟向华润商业、平安不动产、平安磐海汇富、中海海运资产、合享投资及金投基金非公开发行股份募资不超过95亿元,募得资金拟用于支付本次重大资产重组的现金对价及上海地产集团拟注入资产的在建房地产项目。
就在中华企业发布上述公告的同一天,华润置地也公告称,其子公司华润商业(认购人)与中华企业签订认购协议,将以73.15亿认购中华企业13.99亿股,认购股份占已发行总股本约74.9%,占其重组及融资后扩大的总股本约20.9%。此次交易的每股认购价为5.23元,是按照中华企业前20个交易日的交易均价厘定,并与中华企业进行资产重组拟发行股份给控股股东上海地产集团的发行价相同。华润置地称,通过持有中华企业的股份,有助公司拓宽中国房地产业务开发及投资的平台,能进一步巩固集团在中国物业投资、发展及管理市场的领先地位。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交易成功,华润置地将成为中华企业的第二大股东。目前,上海地产集团持有中华企业36.8%股本权益,不过其实际控制人为上海国资委。此外,华润置地入股中华企业还不是板上钉钉,上述认购协议生效还有一系列先决条件要达成。
中华企业能“满血复活”吗?
虽然,中华企业全面引入优质战略投资者,但是其自身情况不容乐观。中华企业的主营业务为开发住宅和商业地产,主要立足上海拓展长三角业务。近年来因为业绩亏损,中华企业已经沦为*ST股( 退市风险警示股票)。
据了解,中华企业净利润连续5年下降。从2011年的8.47亿元、2012年的5.65亿元、2013年的4.02亿元,下降到2014年亏损4.89亿元,2015年亏损24.87亿元。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前三季度,因为去库存见效,其业绩实现扭亏为盈。前9个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1.75亿元,同比增长366.1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99亿元。
业绩难看的中华企业或有转机。通过本次重组资产,中华企业将获取上海地产集团绝大多数市场化房地产开发项目,这些项目总土地储备约200万平方米 ,分布于6个城市 ,将为中华企业补充土地储备,同时也使其业绩向上发展更有了底气。另外,中华企业拟引入的的战略投资者在房地产行业内具有丰富经验,也将为中华企业未来发展助力。
资料显示,中华企业为上海地产集团旗下全资子公司。上海地产集团已经对旗下的子公司包括金丰投资、中星集团、上海古北集团等19家二级子公司陆续进行整合,其中金丰投资已经被绿地借壳上市,而中华企业此前是唯一一家没有整合的子公司。
恒大集团近3亿产业扶贫 许老板称回报社会是应尽责任
在全国政协的指导下,近日恒大集团结对帮扶大方县第二批63个重点项目开工仪式在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举行,40个新农村和23个重大产业扶贫项目同时正式开工。
“民营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变强,无不得益于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和全社会的理解、帮助与支持。饮水思源、回报社会,是民营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 恒大集团董事局主席许家印在开工仪式上表示。
今年年初,恒大首批一次性开工了40个重点项目。此次第二批再开工63个重点项目,其中,新农村40个,蔬菜、肉牛、中药材、经果林及乡村旅游等重大产业扶贫项目23个。计划两批103个重点项目明年6月30日前全部竣工交付。
“在产业扶贫上,已投入产业扶贫资金2.97亿元,已开工蔬菜、肉牛、中药材、经果林产业化基地224个,投入使用103个。”恒大集团内部相关人士透露,恒大产业扶贫贷款担保基金已为181个蔬菜、肉牛等专业合作社发放贷款2.6亿元;已引进27家上下游龙头企业。
而在教育扶贫方面,该集团已投入3.3亿元,开工建设的11所小学、8所幼儿园12月30日前交付,3所幼儿园明年2月28日前交付;1所完全中学和1所职业技术学院明年6月30日前交付。
此外,恒大集团还在易地搬迁扶贫、吸纳就业扶贫、创业扶贫和特困群体生活保障扶贫等方面进展不菲。
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政协副主席杜青林在调研恒大援建项目时指出,恒大集团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结对帮扶大方县,已经实施的第一批40个重点项目和刚刚开工的第二批63个重点项目精准有力、真抓实干,是企业参与扶贫的有益创举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