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恒大地产引入300亿战略投资 年售5000亿巨无霸将诞生
恒大为重组深深房引入300亿战投的筹备已经完成,回A进程又迈出关键一步。
1月2日,中国恒大(03333)发布公告,公司全资附属公司凯隆置业及恒大地产已于2016年12月30日与投资者订立投资协议,投资者将出资300亿元获恒大地产经扩大后股权的13.16%。增资完成后,恒大地产将由凯隆置业持有约86.84%权益。
公告披露,本次恒大引入的首批投资者共八家,其中中信聚恒、广田投资、华建控股三家各认购50亿元,中融投资、山东高速集团、睿灿投资、美投投资、广东唯美等5家认购30亿元。
中国恒大在公告中明显指出,“恒大自开展引战工作以来,市场反应热烈”。而这主要基于恒大给出的超高业绩承诺,根据投资协议,恒大地产承诺2017-2019年度净利润分别不得少于243亿元、308亿元及337亿元。
智通财经指出,另据中国恒大2016年10月3日公告, 除了上述承诺的净利润以外,恒大还披露了2017年至2019年预期销售额分别约为4500亿元、5000亿元、5500亿元,营业额分别约为2800亿元、3480亿元、3800亿元。
中指院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恒大2016年已实现销售额3810亿元,较2015年的2013.4亿元增长近9成,居行业首位。
尽管业绩表现不俗,但市场对恒大未来能否如过往保持高增长仍存在怀疑,毕竟从2016年下半年以来调控政策密集出台,楼市整体呈现不明朗趋势,对房企业绩增长也将带来挑战。
不过,参考过往平均增长水平,考虑到受市场因素影响,恒大未来三年的业绩预测,无论是销售额、营业额还是净利润,均稍显保守。
从销售额来看,记者整理恒大历年业绩数据发现,自2009年上市至2016年,恒大销售额从303亿增长至3810亿,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43.6%。但以2016年3810亿元销售额为基准,恒大2017-2019年预期销售额年平均增幅约为13%,远低于历史增速。
营业额方面,恒大历年年报数据显示,2009年至2015年,恒大营业额从57.2亿元增至1331.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69%。
由于房地产从销售到交楼存在时间差,当年销售额一般于次年计入营业额。据恒大年报数据计算,平均交楼率达78%。截至2016年底,恒大销售额已达3810亿元,按此测算,恒大2017年营业额将达到2922亿元,高于目前预测的2800亿元,换言之,恒大2017年的营业额已锁定。而2018年、2019年营业额平均增长率约为16.5%,也远低于过往年复合增长率69%。
至于净利润方面,根据恒大历年年报数据,其2009年至2015年核心业务利润从2.9亿元增至110亿元,平均核心净利润率约10.45%。在2017年营业额已经锁定的前提下,按照过往平均核心净利润率测算,同年所预期的243亿元净利润也已锁定。
另据预测的未来三年净利润及营业额推算,恒大2017-2019年平均核心净利率约为8.8%,同样较历史平均核心净利润率10.45%要低。
“综上来看,恒大未来三年业绩目标应当能轻松完成。甚至可不妨大胆假设,若其能维持原来的增长幅度,预期其有望提前实现5000亿的销售目标,成为国内首个踏入五千亿阵营的房企。”分析人士直言。
史玉柱来了郭广昌走了 民生银行股权大战谜底揭晓
民生银行(01988)新一届股权大战,在2016年最后一个交易日有了结果,董事候选人名单在民生银行A股公告中得以披露,民生银行第七届董事会执行董事候选人为洪崎、梁玉堂、郑万春;股东董事候选人分别为张宏伟、卢志强、刘永好、史玉柱、吴迪、姚大锋、宋春风、田志平、翁振杰;独立董事候选人分别为刘纪鹏、李汉成、解植春、郑海泉、彭雪峰、刘宁宇。新希望仅保留一个席位,史玉柱回归董事会,郭广昌则转身离开。
与上一届相同的是,民生银行董事会依然是9位股东董事、3位执行董事和6位独立董事的格局。
临近最后一刻,卢志强和他实际控制的泛海系还在奋力抢筹,连续增持后其持股比例达到5%,举牌民生银行,而此前不断增持的史玉柱也不甘落后。不出意料,东方集团、泛海系、希望集团、巨人网络、福信集团和安邦人寿保险均获得了一定话语权,作为持股4.2%的证金公司,有资格拥有提出董事候选人的资格,不过证金公司用行动说明,自己无意争夺上市银行董事席位。而上一届董事会中的中国人寿王军辉、复星系郭广昌和新希望王航在不断减持中,退出了民生银行新一届董事会。
首次出现在民生银行前十大股东名单的,分别是北京复朴道和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田志平和重庆国际信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翁振杰。前者是私募界的“老江湖”,后者曾夺得2015年信托行业净利润排名第一,金融布局包括了控股三峡银行和合肥科技农村商业银行。至于民生银行的老股东中国船东互保协会,因为宋春风接替王玉贵成为该协会新一任总经理,所以前者也成为了民生银行第七届董事会的候选人。
自安邦14年底耗资400亿强势成为民生银行大股东后,民生银行的董事会换届一直受到业内关注。作为股权分散的民营银行,民生银行无论在业务还是金融牌照上,都令民营企业对其垂涎三尺,现阶段,互联网银行还不成熟,对于民生银行这样一个本就定位服务小微企业的银行来说,其资源就显得难能可贵了。此次董事会选举后,不排除外来资本继续增持或举牌的可能。
方便面市场不景气 康师傅下属台湾康师傅遭清算
近日,顶新集团证实,其旗下全资子公司“台湾康师傅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自2017年1月1日解散。对此,康师傅控股(00322)担心再被乌龙,连夜发表声明表示被清算的是台湾康师傅。
康师傅控股表示,台湾康师傅是其子公司,经营范围仅限台湾地区,主营业务是方便面生产设备的租赁和进口,不涉及任何食品生产经营。
此外,因2014-2015年爆发黑心油事件,2015年后康师傅在台湾地区已不再委托其他公司生产销售康师傅方便面,该子公司已无任何实质经营业务,因此董事会决定依法办理清算解散事宜并予以公告。
然而,不仅是台湾吃康师傅要靠进口了,主要盯着中国内地市场的康师傅在内地的日子似乎也并不好过。
康师傅控股官网资料显示:据AC Nielsen 2014年12月零售市场研究报告,以销售量为基准,在2014 年1 月至12月康师傅控股在方便面、即饮茶、包装水及蛋卷的市场占有率分别为46.8%、53.9%、20.8% 及18.3%,稳居市场领导地位;整体果汁的市场占有率为23.9%,居市场第二位。
虽然,康师傅的市占率仍在,但是整个中国整个方便面消费市场却越发不景气。根据贝恩公司与凯度消费者指数发布的《中国购物者报告》,2015年中国快速消费品市场的销售额增速只有3.5%,为5年来的最低点。报告指出,针对蓝领工人的产品受到冲击最大,以销量来衡量,方便面销售下降12.5%。
在这种行业大背景下,作为行业龙头的康师傅也不免受到影响。2011年,康师傅控股总市值曾一度超过1400亿港元。然而,此后几年,康师傅控股的市值却不断缩水,截至2017年1月3日12时,康师傅控股报价9.44港元,市值仅为528.9亿港元。五年多的时间,康师傅控股的市值已经蒸发了将近900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