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中国政策*
 查看往期
第3709期 2017-01-11(与您相约每周一、周三、周五)

主编点评

【本期主编】:张宏伟

1月10日,隔夜美股收盘涨跌不一,恒指继续在60日均线处强势震荡。10日开盘,港股恒指高开0.01%,后走势持续震荡走高,截止收盘,恒生指数涨0.83%,报22744.85点,国企指数涨0.64%,报9664.19点,红筹指数涨0.36%,报3690.93点。大市成交额592.5亿。

资金方面,截至港股收盘,沪港通资金流向方面,沪股通净流出5.66亿,港股通(沪)净流入6.55亿;深港通资金流向方面,深股通净流入9.53亿,港股通(深)净流入3.31亿。

分析认为,港股近日无方向,于50天线附近拉锯。市场尚在观望美国候任总统特朗普周三(11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及联储局主席耶伦周四(12日)的讲话,相关不明朗因素将主导大市走向,港股料于22000点至23000点间上落。

今日头条

两大因素或主导大市走向 港股料于区间震荡

1.10.png

1月10日,隔夜美股收盘涨跌不一,恒指继续在60日均线处强势震荡。10日开盘,港股恒指高开0.01%,后走势持续震荡走高,截止收盘,恒生指数涨0.83%,报22744.85点,国企指数涨0.64%,报9664.19点,红筹指数涨0.36%,报3690.93点。大市成交额592.5亿。

个股方面,百丽国际涨3.35%,报4.63港元,领涨蓝筹。权重股上涨,友邦保险涨1.87%,报46.2元;腾讯涨1.23%,报198元。中港地产股造好,长实地产涨1.60%,报50.65元;信和置业涨2.65%,报12.4元;九龙仓集团涨3.03%,报57.8元;恒基地产涨2.02%,报42.9元;华润置地涨1.20%,报18.5元。

资金方面,截至港股收盘,沪港通资金流向方面,沪股通净流出5.66亿,港股通(沪)净流入6.55亿;深港通资金流向方面,深股通净流入9.53亿,港股通(深)净流入3.31亿。

消息方面,10日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2016年CPI同比升2.0%,完成年初制定的物价涨幅控制在3%以内的目标。全年PPI同比降1.4%,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2.0%。此外,发改委在10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一季度、二季度、三季度GDP增速都是6.7%,预计全年也可以在6.7%左右。

腾祺基金沈庆洪分析认为,港股近日无方向,于50天线附近拉锯。市场尚在观望美国候任总统特朗普周三(11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及联储局主席耶伦周四(12日)的讲话,相关不明朗因素将主导大市走向,港股料于22000点至23000点间上落。

热点聚焦

周三热门港股聚焦

英皇国际:拟5.15亿港元收购香港一物业

英皇国际(00163)发布公告,于2017年1月10日,该公司全资附属New Prominent Limited(买方)与恒基兆业地产(卖方)就待售股份及待售贷款的买卖而订立买卖协议,据此,该公司同意收购Uhray Investment Limited(目标公司)100%股权,代价总额为5.15亿港元。

复星医药:子公司携手Kite于中国开拓癌症T细胞免疫疗法

复星医药(02196)公布,2017年1月10日,公司全资子公司上海复星医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与KP EU C.V.(简称“Kite”)签订《中外合作经营合同》。

复星医药产业拟投资不超过等值8000万美元(包括但不限于投资款及股东贷款)与Kite共同设立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复星医药凯特生物科技(中国)有限公司(暂定名,最终以相关登记机关核准为准),以携手开拓中国癌症T细胞免疫疗法市场。

环球医疗:成立合作管理运营公司西安万恒医疗

环球医疗(02666)发布公告,兹提述该公司于2016年10月24日刊发的通函,其内容有关建设及运营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国际陆港医院。2017年1月10日,该公司全资附属西安融慧与第一附属医院全资附属西安秦润就成立合作合同项下西安万恒医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管理运营公司)订立管理运营公司股东协定及管理运营公司章程。

国联通信:获控股股东李健诚增持约3.31亿股

国联通信(08060)发布公告,公司主席、执行董事兼控股股东李健诚于1月10日以个人身份收购公司已发行股份合共约3.31亿股。

其中,李健诚向公司执行董事马远光收购约2.45亿股,其余股份则向3名独立第三方收购。

龙记集团:预计年度纯利增加逾50%

龙记集团(00255)公布,根据现有资料,董事会预期公司于2016年度的纯利较2015年度大幅增加,增幅50%或以上。

公告称,纯利大幅增加乃由于集团业务的成本及生产效率的改善,致使产品的毛利率有所上升;以及公司附属公司杭州龙记金属制品有限公司的表现与去年同期比较有所改善。

华能新能源:去年发电量达1943.51万兆瓦时 增长32.5%

华能新能源(00958)公布运营数据,根据公司初步统计,于2016年12月,公司完成总发电量约187.09万兆瓦时,较2015年同期增长33.6%。

其中,风电发电量约179.74万兆瓦时,较2015年同期增长34.8%,太阳能发电量约7.35万兆瓦时,较2015年同期增长8.9%。

内地资金再掀南下投资热潮 争夺港股话语权

2016-10-27_212848.png

近期,内地资金掀起了新一轮的南下投资热潮。上海证券报撰文指出,多位香港市场人士预测,未来3年至5年,内地投资者交易占比将超过50%,外资全面掌握港股话语权的局面将被打破。而随着上市公司结构和投资者结构相匹配,在香港上市的内地优质企业的估值将迎来重估。

内地资金搅动港股市场

近期,内地资金掀起了新一轮的南下投资热潮,沪港通下的港股通已经连续13个交易日实现单日净买入,累计净流入资金236亿港元,部分交易日的单日净流入超过30亿港元,其中2016年12月30日的净流入额超过了60亿港元,仅次于2016年9月9日创出的年度最高纪录64亿港元。

与以往几次内地资金南下热潮不同的是,本次港股通资金买入对象较为集中,经常出现近一半的买盘集中在一个股票上的情况,这使得部分港股蓝筹股单日的成交额中来自港股通的成交额占比甚至超过50%,其股价走势也被港股通资金所主导。

以建行H股为例,在2016年最后四个交易日里,该股获沪港通下的港股通分别斥资19亿港元、32亿港元、19亿港元、50亿港元买入,分别占当日沪港通下的港股通总买盘的43%、52%、42%及68%。由于“火力”集中,虽然有外资机构紧急组织反击,建行H股股价仍在短短数个交易日内被拉高近一成,与A股的差价收窄至5%以内。

近期股价走势脱离了外资机构掌控的个股并不少,如中信银行H股、中国银行H股、工商银行H股、丰盛控股等,受内地资金南下扫货影响,这些股票在过去几个交易日里普遍都有不错表现。

“沪港通资金对一些个股(多为中资股)的估值,已经在起主导作用。”南华金融首席策略师岑智勇认为:“由于内地投资者在调研时有优势,对中资股更了解,在一些中资股以及一些外资没有覆盖的股份上,未来内地资金都有机会掌握话语权。

尽管港股市场目前依然是以外资机构投资者为主的市场,但拥有超过22年基金管理经验的香港南方东英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投资总监王志华,已经敏锐意识到,内地资金未来在港股市场中将会发挥越来越多的主导作用,特别是在一些海外投资者关注度不高的中小盘成长股中,这个趋势将更明显。

话语权之争才刚开始

王志华表示:“沪港通开通后,内地投资者占比是在加速上升的,尤其是在2015年和2016年。我们预计未来内地投资者在港股市场的占比每年至少提升十个百分点。随着内地投资者对于港股市场逐步熟悉,未来3年港股市场的投资者中,内地投资者占比有望从目前的不到20%上升至50%到60%。

根据港交所的数据,2008年内地投资者在港股市场的交易占比是3%,2009年至2012年这个比例都是4%,2013年和2014年是5%,2015年内地投资者占比是9%,市场人士预计,2016年将上升至20%左右。

“虽然目前尚未出现内地资金和外资全面争夺整体话语权的情况,只是在个别内地和海外投资者观点不一的股票上,部分话语权已暂时落在内地港股通投资者手中。”香港资深金融及投资银行家温天纳指出:“在未来3年,估计港股市场内地投资者的交易占比将逐步增至五成或以上,香港市场的估值将会提升,未来港股与沪深两地市场估值接轨的力度将日益加大。”

王志华指出,在沪港通开通前,很多港股上市的内地公司估值水平有一个天花板,就是10倍至15倍的市盈率水平,很难突破15倍市盈率这个上限。但是情况在2014年以后发生了变化,部分上市公司的估值水平已经在向A股市场靠拢,这背后就是内地投资者通过沪港通推动的结果。

“目前,港股所有上市公司中,内地上市公司占全部香港上市公司的比例已经超过50%,市值占比则接近70%。但是从投资者结构看,海外机构投资者占了主要部分,来自内地投资者贡献的交易额只占到港股交易额的不到20%。上市公司结构和投资者结构不匹配,造成了港股市场来自内地的上市公司被严重低估。”王志华说。

王志华称,沪港通开通后的两年时间里,港股通一共有五个时间段里出现过连续20个交易日以上单日净买入的情况,目前可能正在经历“第六个”。目前内地的公募基金、私募基金和保险资金都在加大港股投研的力度和相关产品的设计、报批。目前内地发行的沪深港公募基金产品的总规模已超过400亿元人民币,相信此类产品规模的增长速度未来还会进一步加快。

事实上,多位香港市场人士都预感,伴随着内地资金南下争夺建行H股等大蓝筹股的定价权,未来3年至5年,港股上市的内地优质企业的估值水平将从目前严重低估恢复至合理水平。

2017年全球四场“资金大挪移” 你的钱要投哪里?

2017-01-10_193139.png

华尔街有句老话叫,金钱永不眠,投资者对2016年年底那场惊心动魄的全球债市向股市的“大轮转”还历历在目,马上到了2017,你又打算把钱投向哪里?分析人士甘炼撰文指出,据美银美银数据显示,2016年12月以来投资者仍坐拥大量现金,投资组合中平均约有5%的现金“子弹”可用于继续投资。该投行对大型机构投资者的资金管理和流向进行了统计。统计结果显示,2017年全球资金将经历以下四场“乾坤大挪移”。

债券→股票

一、投资标的从债券转向股票。这个趋势在2016年底就已经显现。原本2016年将是股票基金表现最为差劲的一年,资金流出规模一度高达930亿美元,创2008年以来最高。但特朗普当选改变了这一切。

2016年11月初以来,全球资金开始从全球债市大批流出。EPFR追踪的数据显示,全球债券基金流出规模创2002年有数据以来第二大。就在同一周里,全球股票基金却吸引了270亿美元资金。

截至2016年底,已有超过660亿美元重新涌入美国股市,因市场对特朗普减税等新政将提振通胀和经济的预期更加乐观。“虽然很难衡量1月20日的新总统就职能给投资者带来多少信心,但‘特朗普行情’还会持续一段时间,” 摩根大通分析师Nikolaos Panigirtzoglou表示。

美国→欧洲

二、投资对象从美国转向欧洲。出于对低迷经济及政治不稳定性的担忧,全球投资者大举逃离欧洲。尽管美国大选转移了部分注意力,但投资者对2017年欧洲政治前景的忧虑依然有增无减。

根据美银美林2016年12月月度调查显示,近三分之一的受访投资者都认为未来6个月里全球股市最大的波动将来自欧洲。约4%的全球基金经理都倾向于在2017年减持欧洲资产。

但这种悲观情绪也让一些拥有更长远投资眼光的人认为,欧洲大陆的宏观经济和政治问题,可能是美国公司低价收购欧洲高质量企业的机会。

但是,一位长期专注于欧洲成长股的投资组合经理Rory Powe表示“欧洲遍布优秀的公司,他们的经营方式比世界上任何其他地区的公司都更加全球化,因此,从选股角度看,在一个大家都不看好的领域,更容易寻找到钻石,”

抛售银行股→抢筹银行股

三、投资行为从抛售银行股转向抢筹银行股。自2016年11月以来,美国银行股出现了久违的反弹,因投资者认为加息会提升长期疲软的银行业盈利能力。

美银美林的投资者调查显示,2016年11月至12月期间,全球基金经理转向增持银行股,创2006年有调查历史以来最大投资规模。虽然银行股重新获得资金青睐,但有数据显示,目前板块仓位并不高。

当前银行股在全球投资组合中的占比大致等于2014和2015年的水平。这表明,一旦基金经理们觉得这个板块已经真正迎来拐点,将被迫加仓。

做空英镑→做多英镑

四、投资行为从做空英镑转向做多英镑。自2016年下半年以来,一提起英镑,投资者直觉反应就是“抛售”。英国的政治动荡、退欧策略不确定性,以及欧洲政客“落井下石”的鹰派言论,共同将英镑推下悬崖。

可是,2016年夏季开始,对于英镑的展望却悄悄出现改变。英国经济比预期更具弹性,英国很可能不会“硬脱欧”。

法国巴黎银行更是预计英镑在2017年表现优于其他G10货币,兑强劲美元料保持相对稳定。该行认为,当前英镑的水平已经消化了英国资本流向“最糟糕”的情形。

值得提醒的是,如果2017年真的再次出现剧烈的资金暴力轮换,一部分对冲基金或许将惨遭泯灭,因为他们将在保证金的追加中疲于奔命,并且很难以其建模价格出售和足够快速的重新定位。

公司新闻

阿里欲私有化银泰商业 招商局集团与腾讯达成互联网+战略合作

2017-01-10_200143.png

阿里欲私有化银泰商业 O2O巨头将横空出世?

纯电商时代即将结束,线上线下和物流结合,企业才能在未来零售大战中立于不败之地,而阿里巴巴也深知这一点。继投资日日顺物流债转股于近日生效后,阿里巴巴持股比率增至34%,现在其公布下一步动向——私有化银泰商业(01833),打通线上线下资源。

1月10日,银泰商业(01833)公布,获阿里巴巴及沈国军旗下公司(联席要约方)提出私有化,每股计划股份注销价10.00港元,较停牌前收市价溢价约42.25%,完成私有化所需的最大现金金额约为198亿港元(约合177亿元人民币),联合要约方正以内部现金资源或外部债务融资支付交易所需款项。此次建议交易待惯例完成条件达成后方可作实,包括获得银泰独立股东以及开曼群岛大法院的批准。受此消息影响,10日开盘银泰即飙涨34.85%,股价升至9.48港元。

目前,阿里巴巴投资持有银泰商业27.82%,沈氏要约方持有9.17%,其他相关一致行动人士合共持有8.84%。根据建议交易,阿里巴巴将成为银泰的控股股东,持股比例增至约74%,沈氏要约方将持有16.21%。

银泰商业表示,在零售业转型环境下,联席要约方计划与公司更深入合作,探索新的发展机遇及实施一系列长期发展策略,该举措可能影响公司的短期发展势头。

银泰商业是中国领先的百货连锁企业,运营29家百货店及17个购物中心,主要位于中国一线及二线城市。银泰在阿里巴巴集团总部所在的浙江省发展尤为强劲。而阿里巴巴与银泰集团的合作也是由来已久,可以追溯到2013年5月,当时两者共同合作打造物流企业菜鸟网络。之后,阿里在2014年3月以53.7亿港元(约合42.96亿元人民币)投资入股银泰商业,成为仅次于银泰商业创始人沈国军的第二大股东。再加上2016年6月的可换股债券转股,阿里巴巴已拥有银泰约28%权益。

值得注意的是,2015年5月份,阿里CEO张勇还成为了银泰商业董事会主席兼战略发展委员会主席。在人事任命的背后,当时资本市场就将其解读为阿里将全面接盘银泰商业,将其接入阿里系资源,成为阿里O2O乃至本地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果不其然,一切都在按照资本市场预测的台本在走。

而这些年,阿里巴巴和银泰也在线上线下商品体系打通上做了不少尝试,包括会员体系及支付体系的打通。而真正在移动O2O领域方面的成果,应该算是喵街,这是一款能帮助消费者实现免费上网、店铺实时导航、停车自动缴费、餐厅远程排队、移动支付等吃喝玩乐功能的移动APP。此外,双方更多的是活动促销方面的协作。

在投资银泰后,阿里自然也对银泰的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阿里应该会将银泰和淘宝平台进行一定的拼接,但没有真正的控股,阿里自然在策略实施上会有所限制。而此次提出私有化后,阿里将成为银泰的控股股东,这将给资本市场带来无限想象。

目前网上购物虽然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由于网上购物看不见实物、假货较多等原因,许多人还是会选择去实体店购买。也就是说,线上线下各有优缺点,线下购物也有很大的一个群体。而对于电商而言,要是能拿下线上和线下的群体,才能真正的完胜零售界,而阿里也正在为达成这样的结果而努力。

对于与银泰的合作,张勇曾表示,未来的百货公司会越来越深度运营货品,如果只是收取租金和扣点,那是没有前途的。阿里拥有最大商品数据库,将探索如何更好的和银泰商业结合。

他还进一步指出,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虚拟空间和实体空间高度融合在一起,物理订单还是电子订单不是那么重要,重要的是让消费者愿意来诳街时可以随时下订单,在家里时知道上新了可以来店里。通过这种路径,帮助商家在全渠道管理库存,让商业变成全渠道,全流通。

可见,这次私有化完成后,零售行业或将发生巨大的变化。

招商局集团与腾讯达成互联网+战略合作

1月10日,招商局集团与腾讯(00700)正式签订“互联网+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互联网+基础设施”、“互联网+社区/园区”、“互联网+交通”、“互联网+物流”、“互联网+金融”五大领域展开全面合作。

招商局集团董事长李建红表示,希望双方业务团队在签约后加速对接,在“互联网+”领域创造新的模式。马化腾对此次合作充满信心,认为助力招商局打造“互联网+”全领域大样本,也有利于腾讯在产业领域形成新的创新模式,从而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

资料显示,招商局集团业务主要集中在交通、金融、房地产等三大核心产业。近年来聚焦产融结合、产城联动、产网融合和科技创新,加速布局“互联网+”。而腾讯也一直致力开放云计算、LBS、支付、安全等四大“互联网+”基础能力。

在“互联网+基础建设”方面,腾讯将助力招商局集团的“混合云”建设。云计算被视为“互联网+”建设的重要基础,腾讯云将在招商局集团原有私有云的基础上,建设“混合云”,并提供信息安全防护策略,研究建立灾备中心。同时,腾讯企业微信平台也将帮助招商局集团实现移动办公应用,提高内部管理及沟通效率。

社区和园区的开发与运营是招商局集团地产业务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将利用腾讯公司提供的多种“互联网+”资源,包括腾讯云、广点通、众创空间、蜂鸟社区、公众号、城市服务等,共同打造“互联网+社区/园区”的超级样本。此外,也会探索云计算、大数据的应用,创建互联网创新实验室。

而在招商局集团的交通产业方面,智能化成为了双方合作的重点。据悉,双方将围绕港口、公路、能源运输、贸易等交通板块的智能化,推动智慧交通大数据应用,以及线下交通场景的支付应用等。

除此之外,基于对云计算、LBS服务、微信支付、安全能力这四大“互联网+”基础能力的开放,腾讯和招商局集团还将搭建综合物流服务平台,逐步推进在综合物流板块上的合作。另外双方的合作还涉及“互联网+金融”,涵盖保险、创投、资产管理等领域。

澳优乳业建荷兰新厂 内地海外两手抓

澳优乳业(01717)表示,将积极发展羊奶市场。该公司首席财务官王炜华指出,目前中国羊奶销售额每年增长达30%,受二胎政策、国家对乳业重新认定而减少供应的影响,中国羊奶销售未来仍能保持增长,升幅或将高于牛奶。

目前澳优乳业在中国进口羊奶市场的占有率达60%。王炜华指出,羊奶敏感成分较少,营养更为丰富,更适合亚洲人饮用。

中国对于乳品业实行注册管理重新认证,以淘汰欠缺研发能力的厂商,王炜华预计,内地销售的乳业品牌明年将大幅削减,由目前的2000多个品牌,减至600个。受中国二胎政策的影响,王炜华认为,在未来2至3年将逐步浮现增长,他预计行业将保持每年10%的需求增长。

面对生育人口增加,供应商减少,王炜华指该公司有信心保持产品品质,提升销售表现。

不仅如此,该公司还将加码海外市场。由于澳优乳业去年开始逐步进军海外市场,因此,王炜华预计该公司在内地销售比重,将由现在超过80%的目标减至65%。

此外,王炜华指,澳优乳业投资9500万欧罗建设荷兰新厂房,将于2017年第二季完成,预计在荷兰乳业产能可由原本的每年3万吨,增加到2019年前逐步至9万吨,澳优乳业目前已经锁定荷兰40%奶源。

澳优乳业的婴儿第一阶段羊奶产品,也已向美国申请进口许可,有望年底可以取得认证,王炜华称,若取得认证,澳优乳业羊奶市场将快速增长。

大行点金

中金:龙源电力12月风电量持续亮眼 维持“买入”评级

大行点金

中金:龙源电力12月风电量持续亮眼 维持“买入”评级

中金发表研报表示,龙源电力(00916)12月发电量同比增加21.6%至约396.86万兆瓦时,风电增加22.8%,火电增加21.%。集团2016年累计完成发电量4057.36万兆瓦时,较2015年同比增加13.6%, 高于该行预测4%。中金维持其“买入”评级,目标价8.54港元。

报告提到,龙源电力受益于风电限电减缓及良好的风资源影响,12月风电利用率同比增长8%至173小时。宁夏、吉林、贵州均获得强劲增长,同比分别增长454%、144%、130%。 2016年风电利用同比增长约1%至1900小时,符合公司全年指引。

中金表示,将龙源电力2016年EPS提高约4%至0.45元,以反映更高的风力发电量,但维持2017、2018年每股收益0.52元、   0.61元。并维持“买入”评级,目标价8.54港元,对应于2017年预测15倍市盈率。

大摩:周大福销售复苏难持续 评级“减持”目标价3.9元

摩根士丹利报告表示,周大福(01929)上季同店销售复苏,尤其港澳地区,短期有利股价走势。该行给予周大福目标价3.9港元,评级“减持”。

然而,该行认为销售是低质量复苏,因主要由金价下跌所带动,若金价回升,销售增长势头不能持续,宝石需求亦疲弱依然,而上季销售也受助于农历新年较去年早到,客户提前购买金饰。

该行预期,集团2017下半财年毛利率很大可能下跌,因预期黄金销售比例按年升3个百分点至59%,而金价按季下跌9%,亦会拖累毛利率表现。

大和:料港华燃气去年零售天然气销量增8% 评级升至“跑赢大市“

大和发表报告表示,认为港华燃气(01083) 目前估值低,较母公司中华煤气(00003) 约23倍的市盈率折让60%,市账率约0.7倍,较煤气折让70%,认为煤气在40%-60%的溢价下私有化港华燃气属合理。港华燃气的估值折让主要受到新收购项目未成熟影响。该行上调港华燃气评级,由“持有”升至“跑赢大市”,目标价维持4.38港元。

报告提到,煤气拥有港华燃气的持股量由去年62.53%,增至目前64.12%,以每股平均4-4.3港元于公开市场累积到7000万股,认为煤气有足够财力私有化港华燃气,而双方估值的差距正好有利收购。假设以50%溢价私有化,能令港华燃气目标价额外提升24%。

鉴于供暖及工商业用气量需求增加,该行预计港华燃气去年零售天然气销售量增长8%。虽然天然气价上升压缩毛利,但对盈利影响不大。

瑞银:舜宇主导双镜头市场为行业赢家 维持“买入”

瑞银发表报告表示,预期舜宇光学科技(02382) 今年增长继续强劲,仍为行业赢家,维持“买入”评级,但目标价由55港元降至53港元(反映对人民币港汇的外汇预测调整),估值是乃按照现金流量贴现法计算,相当于2017年市盈率预测28.3倍。

该行称,因集团主导了双镜头市场,在内地智能手机代工生产中,其渗透率不断增加;手机镜头市场份额扩大;车载镜头市场份额稳定;加上公司12月份出货量表现强劲,为股价正面催化剂。

该行续称,尽管市场对中国智能手机前景忧虑加深,但预期舜宇光学今年盈利增长按年升46%。倘若手机相关收入较基本情况低5%/10%,盈利将低于预测8%/13%。

瑞银表示,对舜宇可维持镜头模块市场领导地位有信心。随着今年双镜头愈趋普及化,集团可从中受惠。自美国苹果公司推出拥有双镜头的iPhone 7 Plus,不少中国厂商更积极推双镜头手机。

该行估计,今年双镜头在首四大内地手机厂商的渗透率,将由去年7%升至37%,意味双镜头出货量增长逾6倍,此外,双镜头更多被使用在前端镜头及功能提升,亦有望上调镜头模块的均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