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览财经研报】博览研究员注意到,在实体经济日益低迷、2017年新一轮经济规划即将展开之际,市场越来越多地发出了对中国当前税费现状、收入分配结构的思索。
那么2017年中国可不可能再实行新一轮减税?决策层的最新表态又是什么?
◆在博览研究员看来,近期李克强总理的相关讲话已经表明了决策层的态度,目前再度大规模减税不可能,重点降费才是关键!
◆博览研究员认为,事实上,从中国当前的财政收支状况来看,中国并没有较大的减税空间。一方面,尽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强调实行“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但 2017年中国财政赤字率依然大概率依然维持3%左右,即使有所提高幅度也不会太大。另一方面,当前不断高企的政府债务率、房地产已进入下行周期、PPP项目有限的增量,都制约着2017年财力增长点进一步发力。
◆同时,博览研究员认为,从更长远看,面对特朗普掀起的中美经济大战,中国对企业的长远生存环境进行深入调整乃是必然。当前中国企业所得税率为25%,增值税率为17%,显然与美国宣称的制造业15%税率有较大差距,如果在几年里这种状况依然没有得到大幅改善,中国将在这场中美经济大战中逐渐落于下风,难以跟上全球经济格局调整的步伐。
面对近期市场热议的税费问题,李克强总理明确回应,“还不是制度性交易成本太高?”
从2016年末的“曹德旺跑了”,再到娃哈哈宗庆后、TCL李东生、格力董明珠同谈中国企业税费较高,博览研究员注意到,在实体经济日益低迷、2017年新一轮经济规划即将展开之际,市场越来越多地发出了对中国当前税费现状、收入分配结构的思索。
那么2017年中国可不可能再实行新一轮减税?决策层的最新表态又是什么?
在博览研究员看来,近期李克强总理的相关讲话已经表明了决策层的态度,目前再度大规模减税不可能,重点降费才是关键!
2016年12月23日,李克强审议通过了《西部大开发“十三五”规划》,同时表示继续落实好减税降费各项政策措施,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2017年1月4日,在2017年国务院第一次常务会议上,李克强再次明确发声:
“最近有声音认为企业税负过高,其实仔细掰开来算细账,主要是企业的非税负担过重。企业成本高在哪儿,还不是制度性交易成本太高?”
“有些根本没有名目的‘费’,监管者对企业是说罚就罚、说缴就缴,企业的成本怎么能不高?我们一定要站在企业角度、站在百姓立场想问题!各部门都要统一思想,让基层执法机构切实能够实现综合执法,同时在执法中推进‘两随机一公开’,最大程度减小自由裁量权,切实为市场主体和百姓减负!”
李克强进一步指出,推进简政放权改革,既要取消审批项目、缩短审批流程,又要切实清理中介等各种不合理收费项目,从而真正降低企业的制度性交易成本。
显然,李克强的一系列表态,都表明目前来看,决策层调整企业税收的重点在降费,并不在减税上。
从2017年可能的财政收支状况来看,目前中国并没有较大的减税空间
博览研究员认为,从中国当前的财政收支状况来看,中国并没有较大的减税空间。
◆一方面,尽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强调实行“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但 2017年中国财政赤字率依然大概率依然维持3%左右,即使有所提高幅度也不会太大。
虽然中国已进入新一轮财政赤字扩张期,2014-2016年分别安排赤字1.35万亿、1.62万亿和2.18万亿,对应财政赤字率分别为2.1%、2.3%和3%,财政赤字率逐年提高,但目前来看,2017年财政赤字率大幅提高的可能性并不大,很可能依然是在3%左右。
2016年12月29日,财长肖捷在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上强调,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继续实施减税降费政策,适度扩大支出规模,促进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但随后据彭博汇总19家机构对中国今年预算赤字率的预测,最近一次预测中值为3.5%。1月6日,彭博再次称,不愿具名的知情人士称,中央计划将2017年财政预算赤字率维持在3%。
◆另一方面,当前不断高企的政府债务率、房地产已进入下行周期、PPP项目有限的增量,都制约着2017年财力增长点进一步发力。
博览研究员经过回顾梳理最近3年的政府财力账本,可以判断2017年政府财力主要增长点包括以下几个:加大政府债券发行;政府性基金盈余,缓解财政收支压力;通过盘活存量财政资金,弥补赤字;继续发行专项金融债,扩大专项建设基金;PPP加速落地,加大力度撬动社会资本。现在我们从各项财力增长点具体情况来看2017年中国财政状况能否得到大幅改善,未来是否存在大幅减税的可能。


首先,在中国政府债务率高企的前提下,2017年再度大规模发行国债、地方债的可能性不大。
2015年中国政府债务率已达40%,其中2015年年底地方政府债务余额16万亿元,债务率高达23.6%,远超美国地方政府13%-16%的负债率上限,也接近加拿大的25%上限。而据央行相关人员测算(仅为央行人员学术观点),即使2017年中国政府债务率进一步上升,但上升空间也不大。这也意味着2017年再度大规模发行国债、地方债的可能性不大。

其次,房地产已经进入下行周期,将会进一步拖累2017年政府性基金收入。
2016年1-10月,政府性基金收入3.37万亿,同比增长12.3%,其中土地出让金收入2.65万亿(占比近80%),同比增长15.2%。显然,因为今年房地产超预期回暖,使得土地出让金收入快速上涨,远超预算计划(财政预算中土地出让金收入同比下降13%),带动政府性基金收入大涨。
而目前房地产已经进入下行周期,12月40城、26城地产销量跌幅分别扩大至-19.1%、-23.8%,惨淡收官。12月百城土地成交面积季节性反弹,但同比增速大跌并转负至-28%,三四线库存去化不畅令开发商拿地意愿仍弱。在这样的房地产走势下,显然2017年政府性基金收入难现2016年的涨势。
再者,尽管2017年PPP落地将会加速,但顶多为2万亿元的增量对总体财政收入来说改善并不大。
目前财政部的最新季报还没发布,但博览研究员统计了8月31日之前的所有项目,其中进入执行阶段的1.55万亿,从去年到今年一季度末落地5100亿,二季度5500亿,三季度落地规模5000亿,这意味着落地洪峰还在继续,如果这个速度保持下去,2017年新增落地规模应该在2万亿左右,累计达到4万亿。
当然,未来PPP落实能否获得顺利推进依然还是未知数,相应地这个2万亿增量也可能存在一定高估。
从更长远来看,面对来自特朗普的制造业回流压力,中国减税降费不可避免
2017年中国减税空间不大,是否意味着未来中国税收将长期保持现有水平?
博览研究员认为,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如今美国经济复苏势头加强,资本大举回流,同时特朗普宣称要将美国制造业税率由35%降到15%,更进一步抢夺国际资本。面对美国的全力挑衅,中国也需要调整企业的长远生存环境,当前中国企业所得税率为25%,增值税率为17%,显然与美国宣称的制造业15%税率有较大差距。
综合来看,博览研究员认为,迫于财政收支压力,2017年中国大概率难以再次实行大规模的减税,但从更长远看,面对特朗普掀起的中美经济大战,中国对企业的长远生存环境进行深入调整乃是必然,否则的话,中国将在这场中美经济大战中逐渐落于下风,难以跟上全球经济格局调整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