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石化变身大土豪 净利大增八成派息率45%
上海石化于3月16日在香港公布2016年度业绩,尽管收入微跌3.6%,但毛利与净利与净利均大涨68.34%与82.28%,财务费用为负5600万,上石化今年无疑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上石化董事长兼总经理王治卿对公司2016年的答卷表示满意,多次用“我们说的简单点”来回应传媒的提问,他指出,上石化说白了就是一个加工企业,2016年因为产品和原材料的价差令公司利润大幅提升,而不是靠资产处置。
智通财经撰文指出,2016年度上海石化收入为778.43亿元(人民币,单位下同),同比下跌3.6%;毛利为72.05亿元,同比增长68.34%;净利润为59.68亿元,同比增长82.28%;每股基本盈利0.553元,同比增长82.51%。2016年度每10股派息人民币2.5元,派息率约为45%。
45%的派息水平是上石化近16年来的新高,在其招股指引中曾提到,每年派息率会维持在30%至40%的水平,王治卿表示,派息水平取决于公司资本开支与现金流情况,今年净利润高以及现金流充裕,所以董事会建议派较高的分红,未来会坚持不低于30%的派息率。
去年上海石化的加工原油平均单位成本为每吨1979.58元,同比下降21.86%,2016年集团原油成本占销售成本比重为41.6%。
此外,2016年度上海石化销售净额为人民币659.36亿元,同比下跌1.6%,但已是自2013年以来连续三年下跌。其中合成纤维、树脂及塑料、中间石化产品和石油产品的销量金额分别下降20.3%、1.95%、5.41%和22.07%,但石油化工产品贸易的销售净额上升了50.06%。
对于销售净额连续第三年下跌,王治卿强调称公司并不看重销售净额的增长是多少,公司更看重的是利润空间,以及原油成本与产品之间的价差。
王治卿指出,中国石化行业炼油和化工产品的结构性过剩矛盾依然突出,资源环境和安全的制约进一步加大,但相对于去年国际原油均价的大幅下跌,下游炼油和化工产品的价格跌幅较小,产品毛利增加,让企业效益回升。
王治卿透露,公司一直都在关注收购目标,而且目前公司的现金流充裕,但会审慎考虑项目的内部收益率高于12%才会做投资收益,此外还会考虑管理成本的问题,鉴于外省较远、管理成本会偏高,所以不会轻易在在外省收并购。
此前市场传言母公司中石化将有一个新的PX(二甲苯)项目交予上海石化,王治卿16日终于予以证实。他表示,中石化已经将上海石化作为全国四大石化基地之一,在上海发展PX项目也最有前景。上石化目前有足够的地,并且有四十多年的PX项目运营经验,上海政府对PX项目认可度也高。今年将会给上海市政府提高申请,项目规模大概是100万吨PX产量,一旦批准后两年多将可以建成,资本开支约40至50亿元。
香港第三富豪紧跟李嘉诚 周大福239亿港元购澳洲能源企业
继李嘉诚424亿港元收购澳洲能源企业DUET之后,香港第三大富豪郑氏家族将收购澳大利亚能源公司Alinta Energy。
据多家媒体报道称,周大福(01929)正在洽谈收购澳大利亚能源公司Alinta Energy,交易价值约40亿澳元(239亿港元),但交易仍然有待澳洲监管当局批准。如果报道属实的话,这将成为郑氏家族第三代继承人郑志刚走上台前的第一役。
Alinta为西澳最大的电力零售商,并计划将业务扩展至澳洲东岸,包括进入昆士兰市场,目前由TPG等多间私募基金及对冲基金持有,原本计划在去年于澳洲交易所上市,但由于市况不稳需要将上市计划推迟至今年。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曾有报道称,投资者不愿为Alinta Energy支付高额收购金,基金经理普遍认为Alinta的最终收购价格不太可能超过30亿澳元。另外Alinta本身有近12亿澳元的债务负担。
作为收购者的周大福,其与新世界集团(00017)同属于郑氏家族。2017年3月1日,郑家第三代郑志刚出任新世界集团的总经理,此意味着郑家第三代顺利完成交班,而郑志刚同时任周大福的执行董事。
如不出意外,其亦将步新世界集团交班的后尘,接替其父郑家纯,执掌周大福。
据最新福布斯香港排行榜,郑氏家族以179亿美元(约1400亿港元)的资产名列香港第三,仅次于李嘉诚和李兆基。如此大的基业,如今中兴重担肩扛至郑志刚身上。
1980年出生的郑志刚是郑裕彤的长孙,也是一直被外界认为的郑氏家族接班人。从去年郑裕彤去世,再到郑家纯身体抱恙,郑志刚提前走到台前。
对于郑志刚而言,其目前接班任务艰巨:郑氏旗下两家旗舰企业——新世界发展及周大福的近况不容乐观。2016财年,新世界发展的股东应占利润遭遇断崖式下滑,只有86.66亿港元,2015年为191.12亿港元。而周大福的利润也在连续下滑,2014年至2016年,股东应占利润分别为72.72亿港元、54.56亿港元和29.41亿港元。
业绩的颓势,使股价同样下坠。新世界发展3月15日的收盘价9.77港元,较其最高价23.72港元已跌近6成。而周大福目前股价7块多港元,较最高价13.81港元已经腰斩。
如今再出手并购澳洲能源企业,或是代表着郑氏家族在产业领域的进一步转型,但成功与否仍属未知。
业绩巨降股价却大涨 航运回暖的最佳标的真是东方海外?
近日,东方海外国际成为机构重磅推荐的股票之一,仅3月14日当天,先后有花旗、美银美林、大和、摩通、汇丰、瑞银等对东方海外发表了观点,内容基本以“买入评级”和“上调目标价”为主。
令人大跌眼镜的是,大行们如此看好的东方海外国际,在3月13日刚公布了2016年盈转亏的业绩。全年营收近52.98亿(单位:美元,下同),同比下降11%;毛利2.65亿,同比下降61.59%,毛利率由11.61%下降至5.01%;而股东应占溢利,则由2015年的盈利2.84亿,转为亏损2.19亿。
关于此次大幅的盈转亏,公司在公告回顾板块中,梳理了影响业绩的主要因素:运载力的过剩,下半年油价的回升,运费水平的下降等。致使公司在运载货量上升9.1%情况下,收益却下降9.9%。面对如此彻底的业绩全面下滑,大行业仍给予一致的看涨。这着实令人好奇,是什么原因,值得机构们无视亏损保持乐观呢?
大行们所持观点中,普遍认可的是,航运业的复苏大概率要来临了,2017年航运企业的业绩会迎来大幅度的改善。那么,面对机构们相对比较一致的乐观态度,资本市场是如何回应的呢?
不同于2016年航运行业整体环境的不景气,航运板块中的东方海外国际、海丰国际、中外运航运、中远海控、以及太平洋航运的股价,早已强势上扬。
资本市场似乎也十分认可航运业的回暖态势,但考虑到如此颓势业绩的股价,依然能被强势往上推行,可见此次回暖逻辑的确定性是较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