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中国政策*
 查看往期
第2746期 2017-04-07(与您相约每周一、周三、周五)

主编点评

【本期主编】:曹倩

朝试射导弹引俄不安 俄坦言半岛局势使其无法对朝施加影响》:4月5日,朝鲜无视国际社会反对,在咸镜南道新浦一带发射一枚弹道导弹,令地区局势持续紧张,此举也引起邻国俄罗斯的不安。俄新社援引俄官员的话称,“发射随时可能出现失误,俄罗斯远东将受到威胁。”也有议员认为,“一个极度军事化的国家与俄罗斯相邻,不会有任何好处!”俄联邦委员会国防与安全委员会主席维克托•奥泽罗夫当天表示,俄罗斯愿意在平壤核问题会谈中动用自己对朝鲜的影响力,但朝鲜受到其边境附近演习以及在该地区部署新反导系统行为的挑衅,在这种情况下,俄罗斯无法动用影响力。

从中美国内政治角度,应该如何期待“习特会”?》:鉴于各自不同的国内优先事项,我们对海湖庄园会谈能有什么期待?双方或许有可能就两国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的“对等”原则达成一致。或许还可能在投资准入对等方面达成共识——假设美国对换个名称的双边投资协定感兴趣的话。建立一套管控南中国海紧张局势的机制也并非不可能。但是,比所有这些都重要的是朝鲜问题。朝鲜问题对于美中双方而言都极难应对。围绕朝鲜核计划何时将在导弹射程、精准度及核弹头小型化方面跨过技术门槛,中美各有不同的评估。两国对平壤政权的战略意图也持不同看法。但双方都明白,平壤的技术进步非常迅速,总体形势正在恶化。

时事聚焦

习近平访问重新定位中芬关系 “熊猫外交”获好评

 外媒称,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开始对芬兰进行国事访问,5日受到芬兰总统绍利·尼尼斯托及其夫人的欢迎。

据德新社4月5日报道,在习近平到访芬兰期间,中国和芬兰重申了双边友好关系,并同意在大熊猫保护方面展开合作。

报道称,芬兰为习近平铺设了红地毯,他在抵达芬兰总统府时,受到尼尼斯托及其夫人的欢迎。两国元首聆听了军乐队演奏的两国国歌。

两国元首会谈后发表的联合声明称,中芬将扩大双边贸易联系和旅游,并在清洁能源、环境和北极事务等领域开展合作。

报道称,中方欢迎芬方承诺奉行“一个中国”政策。

据德新社报道,芬兰是第一个同中国签订政府间贸易协定的西方国家。芬兰国际问题研究所的于尔基·卡利奥说,中国对芬兰的生物燃料和环保技术感兴趣。习近平的访问适逢芬兰独立100周年。

另据美联社4月5日报道,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当天在对芬兰进行国事访问期间对这个北欧国家展开“熊猫外交”。

报道称,在习近平与芬兰总统尼尼斯托会谈后,两国签署多项协定,包括最终敲定与熊猫保护有关的一项协定——中国将把一对大熊猫送至芬兰的一座自然保护区。

据美联社报道,去年,位于芬兰中部的艾赫泰里动物园的官员说,正就向中国租借一对大熊猫相关事宜与中国进行最后谈判。预计这对大熊猫将在今年年底前抵达芬兰。

报道称,尼尼斯托说,他很感激中方愿将大熊猫送至芬兰。这位总统说:“我想向习近平主席道谢,感谢您在熊猫保护事务上给予芬兰的信任。我们知道,大熊猫是中国的国宝,我们尊重、珍视中方的这项决定。”

此外据法新社赫尔辛基4月5日报道,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5日会晤了芬兰总统尼尼斯托,这是中国国家主席自1995年以来对芬兰的首次访问。

报道称,习近平在4日抵达赫尔辛基后表示:“建交67年来,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芬关系始终平稳健康向前发展。”中国是芬兰的第五大贸易伙伴。

另外据拉美社4月5日报道,正在芬兰访问的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强调了中芬建交67年来始终保持着“平稳健康向前发展”的关系。

报道称,习近平4日乘专机抵达赫尔辛基,此访旨在推动中芬双边关系、增强政治互信和扩大务实合作。

据拉美社报道,习近平就芬兰独立100周年向芬兰政府和人民致以热烈祝贺和良好祝愿。他指出,近年来,中芬经贸、科技、环保、人文等领域合作日益深化。当前,双方正在积极构建和推进面向未来的新型合作伙伴关系,中芬关系面临新的发展机遇。

报道称,这是中国国家元首22年来对芬兰的首次国事访问。目前芬兰是中国在北欧的第三大贸易伙伴,中国则连续14年成为芬兰在亚洲最大贸易伙伴。中国外交部副部长王超表示,相信这次访问将提升中芬关系水平,推动中国-北欧合作深入发展,推进中欧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大伙伴关系建设。

热点追踪

发出警告!韩媒:韩军首次成功试射辐射朝全境弹道导弹

韩联社6日援引韩国高官的话称,隶属韩国国防部的国防科学研究所日前在忠清南道泰安郡成功试射800公里射程的玄武系列弹道导弹。

韩军披露800公里弹道导弹成功试射消息尚属首次,有望向执迷发展核武的朝鲜政权释放强烈警告信号。

据报道,韩国防长韩民求参观了这场实弹射击,发射、飞行、命中全程的性能表现均符合标准。据悉,该型导弹将于年内服役。该导弹从韩国南陲的济州岛发射时,可远及朝鲜西北端的新义州,如部署于韩国东南部的浦项,射程可充分覆盖朝鲜全境。

报道称,韩军加紧研发这一核心战略武器,旨在增强大规模惩罚报复能力,以便在发现朝鲜动用核武征兆时抢先“斩首”,消灭朝军“首脑机关”。

而就在前一天,朝鲜在咸镜南道新浦一带向半岛东部海域发射1枚弹道导弹,飞行约60公里。

韩美国安高官通电话 商定严厉应对朝鲜试射导弹

据韩联社4月6日报道,就朝鲜5日试射弹道导弹一事,韩国总统府青瓦台国家安保室长金宽镇与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麦克马斯特6日通电话,决定在韩美两国紧密协作下,采取包括联合国安理会措施等进行强力应对。

青瓦台方面表示,金宽镇上午8时与麦克马斯特进行了约20分钟的通话,谴责朝鲜不顾国际社会警告持续进行弹道导弹试射,并就上述意见达成一致。

韩美双方称,为切实强化国际社会对朝制裁与施压,决定将促进多方面的方案。同时,双方再次重申了驻韩美军在韩部署“萨德”系统的计划。

中国外交部方面就“萨德”入韩问题表示,中国一向反对美国在本地区构建战区导弹防御体系。美国在韩部署“萨德”反导系统,是美国强化全球反导系统的一部分,也关乎东北亚地区和平稳定。此举将有关国家卷入地区战略平衡被打破的进程,是不幸的。中方再次要求有关方正视包括中国在内的地区国家的合理关切,也从自身根本利益考虑,停止相关部署进程。

特朗普与安倍就朝鲜问题通话:将动用全部军力保护盟友

据日本NHK电视台4月6日报道,日本首相安倍晋三6日早晨与美国总统特朗普举行电话会谈,双方一致认为朝鲜发射弹道导弹是危险的挑衅行为,对于安全保障构成重大威胁。

会谈中安倍对“所有的选项都清楚地摆在桌面上”这一美方表态给予高度评价,并对特朗普政权不排除对朝鲜使用武力的立场表达看法。特朗普在会谈中表示,美国为保护自己和盟友将动用“全部军事能力”,对此,安倍强调,将同国际社会合作,强化应对朝鲜问题,继续要求遵守安理会决议。

特朗普在会谈中与安倍确认美日韩3国将继续加强紧密合作,同时表示“将百分之百支持同盟国日本”。

另据共同社报道,此次美日首脑电话会谈应日方要求举行,持续约35分钟。特朗普政府转变了奥巴马前政府等待朝鲜主动放弃核开发的“战略性忍耐”政策,考虑包括动用武力、颠覆朝鲜体制等强硬手段在内的应对。特朗普对安倍的发言显然是暗示了加压的姿态。

朝试射导弹引俄不安 俄坦言半岛局势使其无法对朝施加影响

4月5日,朝鲜无视国际社会反对,在咸镜南道新浦一带发射一枚弹道导弹,令地区局势持续紧张,此举也引起邻国俄罗斯的不安。俄新社援引俄官员的话称,“发射随时可能出现失误,俄罗斯远东将受到威胁。” 也有议员认为,“一个极度军事化的国家与俄罗斯相邻,不会有任何好处!”

俄联邦委员会国防与安全委员会主席维克托•奥泽罗夫当天表示,俄罗斯愿意在平壤核问题会谈中动用自己对朝鲜的影响力,但朝鲜受到其边境附近演习以及在该地区部署新反导系统行为的挑衅,在这种情况下,俄罗斯无法动用影响力。

奥泽罗夫说:“我们愿意在会谈中动用自己对朝鲜的影响力,但平壤不断受到在其边境附近与韩国联合演习以及在该地区部署新反导系统的美国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俄罗斯很难与平壤对话。”

他补充说:“俄罗斯空天军进入高度战备状态。俄罗斯远东受到威胁,因为发射时可能出现失误,因此我们应该更加密切关注自己的领空。”

俄罗斯联邦委员会国际事务委员会第一副主席弗拉基米尔•贾巴罗夫认为,应与朝鲜展开对话,而非诱使平壤采取军事行动。

贾巴罗夫称,“应与朝鲜展开对话,而非将其驱赶至角落。当前韩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在朝鲜边境附近举行联合军演,就是诱使其进行类似军事行动”。

在评论整体局势时,贾巴罗夫承认,“一个极度军事化的国家与俄罗斯相邻,不会有任何好处”。他总结道,必须停止对朝鲜的挑拨,这些挑拨已导致朝鲜用军演回应,应在联合国安理会上讨论问题。

周边动态

澳媒:越南渔船悄然现身黄岩岛 试探中国反应

澳大利亚洛伊解读者网站4月3日刊发澳大利亚洛伊国际政策研究所国际安全项目主管尤安·格雷厄姆题为《越南的捕鱼船队在黄岩岛做什么?》的文章称,越南捕鱼船队出现在南海一个偏远的危险地带附近,这不仅仅关乎捕鱼。河内拥有更深层次的法律和外交动机,观察中国是否对此作出反应会很有意思。

文章称,上周晚些时候,推特上有消息称,越南拖网渔船船队靠近黄岩岛而发出了自动识别系统信号。重要的是,越南海岸警卫队的船只也在那里。

黄岩岛距离越南非常遥远,自去年7月海牙仲裁庭有关南海的裁决作出后,那里出现了宁静。中国和菲律宾的船只近距离共处,并且北京将它的执法存在减少到只有少数几艘巡逻船。

文章称,杜特尔特总统多次对黄岩岛作为菲中关系中一个摩擦点的重要性轻描淡写。菲律宾官员提议建立一个海洋保护区,禁止在黄岩岛的潟湖内捕鱼,以减少摩擦,并保护脆弱的渔场。

海牙的这项裁决称,“黄岩岛一直是多国渔民的一个传统渔场,包括菲律宾、中国和越南”。

文章称,通过在黄岩岛维护“传统捕鱼权利”,越南让自己也参与到裁决作出之后的情况发展中。第三方介入“能够通过令这项海牙裁决国际化而维持它的效力”,与此同时,能够使北京和马尼拉更难寻求以可能破坏越南在南海更广泛立场的方式达成妥协。马尼拉前不久宣布了与北京的一个南海双边协调机制,该机制将于5月启动。这可能引发了越南的外交关切。

文章称,从表面上看,杜特尔特有理由不欢迎越南介入。但在当前形势下,越南没有理由通过疏远其他声索国而在南海问题上令自己陷入孤立,尤其是在菲律宾担任东盟轮值主席国并主持与北京就行为准则进行谈判时。这将相当于为中国送出一份战略礼物。

更有可能的是,越南提前与菲律宾进行了协商。河内和马尼拉之间的防务和安全关系非常密切。杜特尔特去年9月访问河内时重申了这种战略伙伴关系,两国发表了措辞强硬的联合声明,称要维护“该地区、尤其是南海的航行飞越自由以及贸易畅通”。

文章称,只要菲律宾根据裁决承认越南渔民的权利,并且越南渔民不进入潟湖,那么越南就能从裁决中获得“合法性”。除在外交上鼓励马尼拉维护裁决结果外,此举“将黄岩岛局势升级的负担放在了中国身上”。河内的考虑可能是,中国目前不愿意冒引发与东盟关系紧张的风险。

文章称,越南捕鱼船队出现在南海一个偏远的危险地带附近,这不仅仅关乎捕鱼。河内拥有更深层次的法律和外交动机,观察中国是否对此作出反应会很有意思。

印度在中印边境开山建军用公路 欲增加对华优势

美国《华尔街日报》5日报道称, 在喜马拉雅山几近垂直的山坡上,印度工人们正在实施爆破作业,削掉岩石,修建一条34英里长、通向中印争议边界的军用道路。印度总理办公室正在随时监控该项目的进展,并为这一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增加了十亿美元的预算,而这项工程就是为了增加印度在这一争议地区对中国的优势。

据报道,印度正在加快建设具有战略意义的道路,以便在爆发武装冲突时能够更快地将部队和供给运送到边境地区。

文章称,在新德里的建设清单中,Taksing处于很重要的位置。这是海拔高度8000英尺的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村镇,士兵们依靠直升机获得燃料、鸡蛋、糖和其他补给。由于天气条件恶劣,直升机每执行5次补给任务,就会有1次不成功,这也是印度军方希望修建道路的重要原因。该项目的预算去年翻番,工程的最后截止时间由2024年提前到2018年。印度正在争分夺秒,对抗恶劣自然条件带来的巨大挑战。

据报道,在那里没有电线,印度空军运送了290吨的设备。6座新桥梁已经架设完毕。印度军方限制人们进入该区域。不稳定的地质结构以及长达6个月的恶劣气候使工程建设面临极大风险,有时每天仅能够推进4英尺。

日本政府实施273个无人离岛国有化 加强领海管理

据日本《产经新闻》报道,4月5日,日本政府对273个无所有者的无人离岛,不论是否为日本领海或专属经济区(EEZ)的基点,完成登记为国有财产的手续。

其中,257个岛屿为领海基点,16个岛屿为专属经济区基点。由于担心外国资本的渗透等,日本政府基于安全保障的观点,明确离岛所有权以及强化领海管理。

日本政府从保护渔业资源及确保能源资源的观点出发,于2009年制定了“关于加强海洋管理,保全离岛的基本方针”,提出强化管理无人岛。2014年8月,为作为领海基点的离岛中158个无名岛屿命名,明确岛屿归属日本。

韩海警休渔期前派25艘舰艇配重火力严打中国渔船

韩联社5日报道称,随着休渔期临近,中国渔船在半岛西部海域的“非法捕捞作业量可能大幅增加”,韩国海警于5至7日加大严打整治力度,防范中国渔船进行捕捞。韩国国民安全处海洋警备安全本部当天表示,将联手海军、海洋水产部下属的渔业管理团等相关机构,派出25艘舰艇、3架飞机,保持打击中国渔船的高压态势。

据报道,韩国海警将对屡犯不改、无证集体作业和实施暴力抵抗的中国渔船加强打击,对情节轻微或服从管制的渔船予以警告或训诫。严打期过后,地方海警将维持“机动战团”执法,以警示中国渔船。

此前一天,韩国刚成立了专门打击中国渔船的“西北五岛特别警备团”。《韩国日报》5日称,该警备团成立当天就抓捕1艘越过北方界线(NLL)的中国渔船,当时该渔船在延坪岛西南方16.6公里处“越界”。

韩国《中央日报》5日详细报道“西北五岛特别警备团”的装备。该报说,该警备团配备3000吨级海警船2艘、1000吨级海警船1艘、高速防弹艇3艘在内的12艘各类舰艇,共有海警444人。其中1000吨级以上的海警船配备有20至40毫米口径火神炮,500吨级以上的海警船配备20毫米口径火神炮或机关炮。据韩国《每日经济》报道,“西北五岛特别警备团”对中国渔船的集中打击将持续到今年6月。2020年前,韩国还打算在白翎岛和延坪岛建设海警专用码头,并建设相关办公场所。

去年11月,韩国海警执法首次对中国渔船使用机关枪。“渔业纷争过去有些问题确实与中国渔民有关,韩国觉得窝囊,但随着中方加强对渔民管理,韩国的做法也不能过火”,延边大学朝鲜韩国研究中心国际政治研究所所长金强一5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说,渔业问题不是中韩之间的大问题,但也不能激化矛盾,特别是当渔业资源有限时,更要避免冲突频发。

金强一特别提醒,由于韩国部署“萨德”,中韩国民情绪紧张。在这样的背景下,在发生渔业纠纷时要相互理解,双方国民都要控制情绪。在渔业资源的问题上,双方应在国际法的框架内理顺关系,想办法紧密协作,往正确的方向引导。

国际观察

日媒关注新隆高铁项目角逐:中日韩三国竞争白热化

日媒称,围绕马来西亚与新加坡之间的高速铁路(新隆高铁)建设计划,中日韩三国的竞争日益白热化。为抓住东南亚旺盛的基础设施建设需求,三国围绕预计于年内举行的投标开始了较量。

据日本《东京新闻》4月5日报道,位于吉隆坡的日本伊势丹百货店2月开始展出新干线模型。新干线在轨道上运行的情形吸引了很多顾客的目光。三越伊势丹控股公司的一位负责人说:“在马来西亚,铁路本身并不是司空见惯的存在。我们希望能通过有趣的形式让人们了解新干线。”

希望新干线项目竞标成功的日本企业联盟是以JR东日本、住友商事、三菱商事、日立制作所、三菱重工业等为中心组成的。它们将强调安全性和高技术水平。

报道称,竞争对手也在向吉隆坡市民频送秋波。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自1月开始在繁华街道的车站前进行运行模拟展示和乘客坐席展示等。韩国则在大型购物中心内设立了展示场,车窗3D影像加上坐席震动效果等的“4D模拟”非常受欢迎。

一位参观了中韩两国展台的公司经营者说:“从展示来看,似乎韩国的比较好,但最后还是由价格决定吧。”

亚洲开发银行2月底的报告预测称,亚太地区基础设施需求到2030年将最高可达26.2万亿美元,特别是在东南亚,公路和铁路等运输网络的完善是需要解决的课题,马来西亚与新加坡之间的高速铁路也是其中之一。

报道称,作为“一带一路”构想的一环,中国积极提出从云南昆明经老挝、泰国至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高速铁路网建设计划,并积极采取行动。据马来西亚媒体报道,中国企业事实上拯救了背负巨额债务的马来西亚政府系投资公司。

外交人士解释称:“对于中国而言,从昆明向南延伸的铁路在经济上和军事上都很重要,他们必然会瞅准机会。”一旦南海发生问题,这可以成为替代的运输路线。

报道称,将基础设施出口当作成长战略支柱的日本也不能输。日本在竞标印度尼西亚雅加达至万隆高铁项目时抢先行动,但2015年秋还是败给了中国。日本如果在马来西亚与新加坡之间的高铁项目上扳回一局,则影响力会进一步增强。今后德国和法国的厂家也可能加入,到了招标条件明确的阶段,竞争将愈演愈烈。

印媒:英国看上中巴经济走廊项目 想当关键合作伙伴

《印度斯坦时报》5日报道称,英国官员当天表示,他们看上了中巴经济走廊的项目。接近英国政府的消息人士说,英国注定将成为中巴经济走廊的关键合作伙伴。今年5月,英国还要在伊斯兰堡主办“中巴经济走廊扩大会议”。

4日,英国贸易与投资国务大臣汉斯在该国主持了一个圆桌会议,与会者包括英国驻巴基斯坦大使、巴基斯坦驻英国大使、英国企业在巴基斯坦的代表、政策专家、中国官员以及汇丰等银行相关人士。汉斯说,英国是受自贸影响的国家,可以承建中巴正在规划的大型基建项目,“作为‘全球化英国’的一部分,我们很有雄心增加中巴与英国公司之间的贸易额,并且做好了抓住该地区机会的准备”。

《印度斯坦时报》称,英国和中国2015年达成一致,致力于支持彼此在新兴市场的商业合作,包括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而中巴经济走廊是该倡议的关键组成部分。

新报:中国军舰高调穿宫古海峡 日本派战机紧急升空应对

新报称,中国解放军3月曾派出包括轰炸机在内的多架飞机与航经宫古海峡的舰艇进行实兵对抗演练,日本防卫省曾派出战机紧急升空应对。

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4月4日刊登题为《施压日本 解放军刻意穿越宫古海峡》的报道,对此,中国媒体宣称,大陆海军第26批护航编队的两艘054A型护卫舰和1艘903A型综合补给舰本月2日刻意“绕了个远”通过宫古海峡,再赴亚丁湾的索马里海域,是高调展示给“御用摄影师”来拍的。

据台湾中时电子报报道,人民日报海外版官网3日晚刊出“哥偏要走给你看!中国护航编队穿越宫古海峡”的报道说,日本海上自卫队第11护卫队军舰和第5航空群的P-3C拍摄到这三艘军舰出现在宫古岛附近海域,随后中国大陆海军编队向东南方向驶去。

以往中国大陆东海舰队派出的护航编队通常会经过台湾海峡南下,经南中国海直接开赴亚丁湾,执行从2008年底开始的在亚丁湾打击海盗的军事行动。

宫古海峡是位于琉球群岛的冲绳岛及宫古岛之间的一条连接中国近海和西太平洋的重要海上航道。中日争议的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黄尾屿、赤尾屿等都在该海峡附近。该水道非常宽,中国船只前往南太平洋到澳大利亚等国,或者横穿太平洋到中美洲、南美洲等地,从这里穿行都是非常经济的选择。

特朗普与班农“闹翻”?美国最危险政治人物被撤出国安委

据美国CNBC报道,特朗普高级顾问史蒂夫·班农被重组后的国家安全委员会撤职。

他曾被特朗普任命为美国总统首席战略专家和高级顾问,被称为现任总统特朗普的至高亲信,也是白人至上主义者。《时代》杂志称,在任何时候只能有一位总统,而特朗普也不是放弃权力的人。但在特朗普入主白宫的最初日子里,肥胖健硕且不修边幅的班农是唯一不穿套装且不打领带就敢进入特朗普办公室的男助手。他因此也被称“班农总统”,自由出入白宫无人敢当。

史蒂夫·班农,曾任极右派媒体布赖特巴特新闻网执行主席。据彭博社商业周刊披露,在参与特朗普竞选团队之前,班农是布赖特巴特新闻网执行主席,在他的带领下,布赖特巴特新闻网成了美国“另类右翼运动”的龙头媒体。该运动反对多元文化,维护“西部价值”,通常被跟白人至上主义联系在一起。

不过,由于他本人毫无从政和外交政策经验,所以其加入国家安全委员会就曾经引发轩然大波。前任美国总统奥巴马国家安全助理苏珊·赖斯就对特朗普认命班农一事发出评论,称做出这一决定是“彻头彻尾的疯狂举动”。而美国50名民主党籍国会议员也曾在二月联名致函特朗普总统,要求说明何以将欠缺外交政策经验的首席战略顾问班农安插进去。

今年2月,一群抗议者手拿“阻止班农总统”标语在白宫门前高声抗议。据《纽约时报》报道,特朗普最轰动的政策——“入境禁令”的主要筹划者之一,正是以班农为首的白宫小圈子快刀斩乱麻之作,马蒂斯、国土安全部部长、司法部长皆蒙在鼓里。而令防长马蒂斯尴尬的是,他直至特朗普到达国防部签署行政命令前数小时前才看到最终版本;白宫由准备到草拟该政策的过程中,一直没咨询以往表达过反对意见的马蒂斯。

值得注意的是,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全球媒体近来都在不断吹捧班农,有观点认为“如果要知道特朗普究竟想要什么,就问班农。”

《纽约时报》的一篇社论标题即为“班农总统?”。还有很多人认为,特朗普搅动世界的那些政策背后,都有班农下指导棋的痕迹。德国新闻电视台称,“解读班农,将是各国的重要任务”。美国《华盛顿邮报》甚至也发表了题为《白宫内外,谁能阻挡斯蒂芬·班农?》的文章,最后结论稍显悲观,称班农比他的对手们更擅长筹谋,目前看来没有人能“阻挡”他。

因此,班农此次被移出国安委,让许多媒体和政治观察家大跌眼镜。不过,在新任国家安全助理麦克·马斯特上台,以及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重组之际,班农被移出倒是让华盛顿决策圈长舒一口气。

观察与思考

从中美国内政治角度,应该如何期待“习特会”?

在华盛顿和在北京,你看到的世界是不一样的。在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周四举行首个工作级别峰会前夕,两位领导人在飞往海湖庄园途中心里可能在想些什么,值得我们思考。

特朗普去年11月出人意料地赢得大选令中国领导层印象深刻。他们极为感兴趣的是,一个看似毫无胜算的局外人居然能上位成为全球最强大国家的最高领导人。因此,当特朗普步入会议室时,中方人员将表现出极大的尊重。

习近平今年11月也将面临一场“选举”——在中共中央十九大期间闭门举行。这其中的利害关系重大,因为其结果将决定未来5年谁能与习近平一道加入中共中央政治局,尤其是政治局常委会。正因如此,他会希望11月之前的这几个月国际舞台风平浪静。

这使我们不由得把目光转向经济。中国经济的表现好于多数西方分析人士的预期。经济增长保持合理速度,同时还有一些改善迹象。但是,经济改革进展缓慢。政治谨慎之风盛行。如果进行下一轮市场化改革,很多国有企业势必遭到淘汰,随之而来的是老工业区大规模的失业,而中国领导层不愿意应对这样的政治局面。习近平不希望在接下来6个月看到任何经济意外,包括与美国爆发贸易战。

特朗普在国内政治方面关心什么?他在竞选期间向美国民众发出了清晰的信号:全世界都在搭美国的便车,尤其是中国,这使美国在经济上付出了代价——就业岗位流失,产业垂死挣扎,城市破败不堪。特朗普想要一个真正公平的竞争环境,尤其是在贸易方面,这样才能消除美中之间3500亿美元的巨大贸易逆差。虽然分析人士将争辩特朗普贸易论的优缺点,但他的观点深深地根植于贸易逆差,且形成了其国内政治叙事的重要部分,在这方面他不会让步。

特朗普也知道,美国国内的亲华游说正在逐渐消失。在从人权到网络间谍活动等各种问题上,国会长期以来一直对中国持怀疑态度。美国企业认为,他们已彻底沦为知识产权盗窃、反倾销以及中国对美国出口限制措施的输家。至于美国国家安全机构,中方在南中国海的政策已经让他们认定,中国如今是一个扩张主义者。当然,中国否认所有这些指责,但如果特朗普对北京采取强硬态度,他在国内不会面临很大的不利局面。

那么,鉴于这些各自不同的国内优先事项,我们对海湖庄园会谈能有什么期待?例如,双方或许有可能就两国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的“对等”原则达成一致。或许还可能在投资准入对等方面达成共识——假设美国对换个名称的双边投资协定感兴趣的话。建立一套管控南中国海紧张局势的机制也并非不可能。但是,比所有这些都重要的是朝鲜问题。

朝鲜问题对于美中双方而言都极难应对。在华盛顿看来,朝鲜也是最紧迫的问题。围绕朝鲜核计划何时将在导弹射程、精准度及核弹头小型化方面跨过技术门槛,中美各有不同的评估。两国对平壤政权的战略意图也持不同看法。但双方都明白,平壤的技术进步非常迅速,总体形势正在恶化。

在华盛顿看来,在朝鲜问题上“一切照旧”不再可行。基于联合国制裁的现行政策已经失败。需要采取新的外交策略,要以美中联合政策为基础,而不能各搞一套。这将必然包括朝鲜终止核试验和导弹试射;销毁现有核材料和导弹且可核查;为朝鲜政府提供外部安全保障;制定半岛政治统一方案;缔结和平条约来取代现有停战协定;华盛顿给予平壤外交承认;制定重建朝鲜的“马歇尔计划”;达成关于驻半岛美军未来安排的协议,以化解中方担忧。

在一次会议上解决这么多问题对中国来说要求太高。在中国政界看来,朝鲜问题极为敏感。特朗普的挑战在于推开这扇门,以便随后可以开展实质性工作。因为如果外交努力失败,华盛顿眼中剩下的唯一选项便是单边军事行动。华盛顿一定不会接受平壤成为国际核俱乐部的一员。

总之,两位领导人要记住彼此都需要考虑国内政局——这一点很重要。如果看到本国领导人受到公开羞辱,中国的政治精英们将不会作出建设性的回应。在这方面,好在特朗普总统不再公开谈论“一个中国”政策。“面子”在中国很重要,正如在美国一样。两国元首在对方的政治体系中都被视为强势领导人。或许正是这一点可以变为两国解决迫在眉睫的核危机的共同优势。(本文作者是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目前在纽约的亚洲协会政策研究院任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