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中国政策*
 查看往期
第3745期 2017-04-19(与您相约每周一、周三、周五)

主编点评

【本期主编】:魏妍晖,张宏伟

4月18日,复活节假期过后,港股欠缺方向。18日早盘,恒生指数18日早高开0.03%,但此后迅速跳水,垂直降落,一度跌逾1%,欲下穿24000点重要关口,低见24001.43点。此后恒指于24000点上围窄幅震荡。午后恒指窄幅震荡,但受A股拖累,随A股收盘跳水跌穿24000点,此后跌幅不断扩大,最大跌1.48%。截止港股收盘,恒指跌1.39%,报23924.54点,跌逾300点;国企指数跌1.58%,报10043.52点;红筹指数跌2.04%,报3930.4点。大市成交706亿。

资金方面,截至港股收盘,沪港通资金流向方面,沪股通净流出5.27亿,港股通(沪)净流出0.1亿,净流入额创一个半月低;深港通资金流向方面,深股通净流入6.49亿,港股通(深)净流入为1.27亿。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法国即将举行总统大选,外围政治因素持续不稳,加上市场预期中国未来数季经济增长放缓及银行收紧信贷等,以及美国经济政策推行并不顺利,暂未见到有利好因素刺激港股向上,料大市走势仍会以调整为主,若失守二万四关口,23500见支持。

今日头条

暂无利好刺激港股向上 大市仍以调整为主

2017-04-18_171919.png

4月18日,复活节假期过后,港股欠缺方向。18日早盘,恒生指数18日早高开0.03%,但此后迅速跳水,垂直降落,一度跌逾1%,欲下穿24000点重要关口,低见24001.43点。此后恒指于24000点上围窄幅震荡。午后恒指窄幅震荡,但受A股拖累,随A股收盘跳水跌穿24000点,此后跌幅不断扩大,最大跌1.48%。截止港股收盘,恒指跌1.39%,报23924.54点,跌逾300点;国企指数跌1.58%,报10043.52点;红筹指数跌2.04%,报3930.4点。大市成交706亿。

个股方面,蓝筹股几乎全线下跌,华润电力跌4.27%,报价13.9元,领跌蓝筹。权重蓝筹股全线下跌,港交所跌1.29%,报价191.7元;友邦保险跌1.3%,报价49.2元;中国移动跌1.12%,报价83.55元;腾讯控股跌1.13%,报价228元;汇丰控股跌1.5%,报价62.4元。通信股集体下跌,中国联通跌4.14%,报价10.2元;中国电信跌1.02%,报3.88元;中国移动跌1.12%,报价83.55元。

资金方面,截至港股收盘,沪港通资金流向方面,沪股通净流出5.27亿,港股通(沪)净流出0.1亿,净流入额创一个半月低;深港通资金流向方面,深股通净流入6.49亿,港股通(深)净流入为1.27亿。

消息方面,据金陵晚报报道,市场人士上周表示,监管层可能出台最新窗口指导意见,内容主要涉及IPO、再融资、公司债以及并购重组等四个方面。近日,市场又有消息称,监管层经过沟通,再次明确相关窗口指导意见。监管层明确不希望已经上市的公司在资本市场搞太多动作,特别是今年,倾向鼓励上市公司稳定经营、内生增长。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法国即将举行总统大选,外围政治因素持续不稳,加上市场预期中国未来数季经济增长放缓及银行收紧信贷等,以及美国经济政策推行并不顺利,暂未见到有利好因素刺激港股向上,料大市走势仍会以调整为主,若失守二万四关口,23500见支持。

热点聚焦

周三热门港股聚焦

中国有色矿业:与云港金属拟成立合资以建设粗铜火法冶炼厂

中国有色矿业(01258)发布公告,于2017年4月18日,全资附属中色香港投资与云港金属订立合资协议,据此将于刚果(金)境内成立一家合资公司,以专门建设年处理40万吨铜精矿的粗铜火法冶炼厂。

宏辉集团:拟以1.08亿港元收购香港办公物业

宏辉集团(00183)公布,于2017年4月18日,集团与永结发展订立临时协议,拟以代价1.08亿港元向其收购该物业,代价将由集团以现金偿付。

第一拖拉机股份:涂装线项目被中国汽车以7150万元中标

第一拖拉机股份(00038)发布公告,该公司已于2017年4月18日向中国汽车发出中标通知书,确定中国汽车为涂装线项目总承包的中标方,代价为中国汽车在涂装线项目公开招标中提出的投标价,为人民币7150万元,该公司将与中国汽车签订第二份总承包合同,以委聘其担任涂装线项目的总承包商。

利时集团控股:根据收购协议发行2.58亿股B批代价股份

利时集团控股(00526)发布公告,据悉,于2016年8月9日,该公司与卖方订立收购协议,据此,该公司同意收购Mega Convention Group Limited全部股本,代价最多为9.16亿元,按每股代价股份0.3712港元的发行价分3批向卖方发行代价股份支付。

中信银行:完成发行500亿元的金融债券

中信银行(00998)公布,经中国银监会和中国人民银行批准,该行已于2017年4月13日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成功簿记发行总额为500亿元人民币的金融债券。

中国电力:委聘山东院在新泰兴建一个农电互补的示范项目

中国电力(02380)公布,于2017年4月18日,公司全资附属公司新泰中电与山东院订立工程总承包合同,据此,山东院作为承包商将就新泰项目的发展及建设提供工程、采购及施工服务。

三大利好齐助力 港股中长期趋势向好

2017-04-18_182028.png

今年以来,港股市场表现抢眼,恒生指数一季度涨幅达9.60%,在全球范围内涨幅也是居前。中金在线港股撰文指出,业内人士表示,港股从中长期来看仍然将持续走强,尤其是近日,关于沪港深基金正在研究针对港股投资比例新规的消息,在基金行业不胫而走的情况,更是给港股迎来一大利好预期。

根据业内人士了解,一家基金公司在相关产品报会时,被告知新规目前正在研究。而多家基金公司也表示之前已听到新规传闻,新规或要求沪港深基金在港股投资上要保持一定的比例下限。不过,也有基金公司人士表示,目前新规也还在研究的初步阶段,并没有最终定论。

随着港股行情日趋火热,主打沪港深概念的主题基金也成为今年以来基金市场一大卖点。在业内人士看来,上述新规或意在规范目前一些仅以沪港深为卖点,但实际并不参与港股投资的基金;这等“打假”行动,对于投资者来说其实是好事。

酝酿投资比例新规

不少人都知道,港股市场蒸蒸日上,沪港深基金业绩规模双丰收,成为今年基金市场上的明星品种。部分沪港深基金不投港股业绩相对落后,也被放在了“聚光灯”之下。

此外,北京一家基金公司产品部人士也称之前已经听说沪港深基金新规传闻。

沪港深新规或规定港股投资比例下限,这一新规并不是针对灵活配置混合基金,包括股票或普通混合型的沪港深基金在港股投资上也要保持一定的投资比例。

实际上,多家基金公司产品部人士也表示已经听到沪港深基金新规正在研究的传闻。不过,目前受访的基金公司人士暂不清楚目前沪港深基金上报是否受到影响,上述北京基金公司产品部人士表示,公司之前上报的沪港深基金在新规传闻之前已获受理,近期并没有再次上报该类产品。

当然,一旦该项新规出台,这也意味着沪港深基金未来对于港股配置不能随意空仓。这无疑会给港股带来大量的流动性。

三大利好齐助力

除上述酿投资比例新规利好之外,上投摩根国际业务投资总监张淑婉认为,三大因素也利好港股中长期表现:

首先,今年一季度,内地通过沪港通、深港通流入香港市场的资金已净流入约800亿元;

其次,根据摩根大通预测,2017年港股盈利预估为14%,而净资产回报率(ROE)预估为12.4%,以沪深两市和港股市场估值对比,香港恒生中国企业指数估值明显更具吸引力,再加上港股的派息较A股平均值高,或将增加中外基金的资金配置需求,继而带动指数上升;

最后,除了估值优势,特朗普政策仍是市场的不确定因素,港股虽然短期会受外围影响,但其盈余上升优势使得长期上升机会大于下行风险。

加息过后 缩减资产负债表还远吗?

   2017-04-18_230752.png

近期,美联储官员轮番上场,对缩减资产负债表进行密集评论,这似乎是在向市场暗示:别松懈,你们以为我们只会加息吗?以为“缩表”只是说说而已吗?不,可能就在今年。

第一财经撰文指出,美联储主席耶伦周二在密歇根大学福特公共政策学院讲话时表示,美国经济“相当健康”,增速温和。她表示,美联储的目标已经从金融危机后的“治愈经济”转变为“持续增长”;前一日,美联储圣路易斯联储主席JamesBullard更是表示,今年可能开始结束再投资政策(也就是缩表),就此达成一致将需要一点时间。

金融危机后,美国通过量化宽松(QE)导致资产负债表快速扩张,主要资金运用方向是购买美国国债和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总规模为4.25万亿美元,接近危机前(7500亿美元)的6倍。其中,中长期国债占比55%,MBS占比41.7%,中长期通胀指数国债占比2.5%。一旦停止再投资,不仅会影响美国债市和股市,更将对全球资产造成溢出效应。

采访多方机构人士后发现,市场仍然分成两派:一方观点认为,缩表没这么容易,美国债务在危机后急速扩张,央行有持续承接的必要;另一方则认为,正常化已经不可逆转。当前的疑点在于,何时缩表?逐步退出再投资还是直接停止再投资?缩表和加息如何协调推进?一切又将是困扰市场一整年的大问号。

美联储积极“前瞻指引”

2月的FOMC(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会议纪要显示,当缩表时间成熟,所有委员都倾向于停止国债和MBS的再投资。不过可以确定的是,美联储将等利率恢复到更正常的水平后再开始缩表。

多数委员称,缩表的时间点取决于联邦基金利率的目标区间(当前为0.75%~1%).2月时,委员们还讨论了利率要上升到什么水平再缩表才是合适的,很多委员强调,缩表可能要以一种被动和可预测的方式进行;也有一些委员认为,如果经济遇到重大负面冲击,那么可以重启到期债券再投资,甚至可以考虑降息。

如何把握缩表节奏是关键。委员们讨论了渐进式退出再投资还是一次性停止所有再投资的利弊。他们认为,前者可以防止对金融市场造成太大的动荡,也能防止向市场发出误导性的收紧信号(事实上美联储并无意激进地收紧货币政策);但是也普遍认为,一次性停止再投资在市场沟通方面更加容易操作,也能更加快速地缩小资产负债表。

未来,美联储很可能会进行缩表测试。至于缩表要如何进行操作,早在2016年5月17日,纽约联储在官网发布声明,称将于5月24日展开小规模国债公开销售,面值不会超过2.5亿美元。几乎同时发布的另一份声明则表示,其将于5月25日和6月1日分别开展两次小规模MBS出售,总金额不超过1.5亿美元。

招商证券宏观分析师刘亚欣分析称,尽管支持正常化的态度是一致的,但眼下美联储内部对缩表的细节似乎还存在一些分歧。

例如,纽约联储主席Dudley认为如果经济符合预期,今年晚些时候或者明年某个时点应开始逐步让证券到期、不再进行再投资;鸽派的JamesBullard表示,美联储可能于今年下半年准备好缩表,开始缩表时可以暂停加息,这对债券市场收益率的影响微乎其微;克里夫兰联储主席LorettaMester呼吁今年美联储进一步加息,并开始收缩资产负债表;里士满联储主席JeffreyLacker认为市场低估了美联储加息的速度,并表示支持今年缩减资产负债表;费城联储主席PatrickHarker表示,今年再加息两次是适宜的,既不会落后于经济形势,也不会冒进,符合他对“渐进加息”的定义,并认为调整资产负债表的时间取决于经济形势,目前来看,在2017年底之前或在2018年结束再投资都是适宜的,虽不清楚美联储最终应当将资产负债表的规模缩减多少,但总体原则是“平稳”缩表,以便将对市场的扭曲风险最小化,并支持在未来的资产组合中以持有美债为主。

刘亚欣表示,2017年缩表似乎还略显仓促,预计2018年的可能性更大。

德国商业银行首席中国经济师周浩则表示,“美联储的前瞻指引又不是第一次,然而有时并不会兑现,还是要根据经济发展来判断。我认为不太可能缩表。”在他看来,金融危机后,居民部门去杠杆,但美国政府的财政赤字不断扩大,“新增的这么多债总要有人买,购债也能增加市场的信心,没必要缩表。”

回顾危机后的极速扩表

危机后,“低利率+QE”的组合确实给美国经济带来了改善,随着美国经济基本面好转、复苏进入后期,美联储已经三次加息来进行货币政策的正常化。若开启缩表,则意味着美联储从“量”、“价”两个维度收紧货币政策,其对资本市场的冲击值得担忧。

若要看清缩表对资产价格的影响,就不得不对美联储当年购买资产、扩表的经历有一个清晰的认知。

金融危机后,为应对经济的持续低迷,美联储将联邦基金利率降至了0~0.25%的最低水平。其后又开启史无前例的非常规货币政策,即三轮QE,购买了大量政府债券和MBS.

第一轮QE期间(始于2008年11月25日),美联储共计购买了1.25万亿美元机构MBS和1750亿美元机构债务,以及3000亿美元美国国债。其中包括1000亿美元房地美、房利美和联邦住宅贷款银行的直接债务以及5000亿美元房地美、房利美和吉利美(GinnieMae)支持的MBS.

2009年3月18日,美联储决定扩大QE1,宣布再购买最高达7500亿美元MBS和1000亿美元机构债,并在未来6个月购买3000亿美元长期国债;2010年4月28日,首轮QE正式结束,美联储总计购买政府支持企业债券及相关MBS1.725万亿美元。

第二轮QE期间(始于2010年11月4日),美联储共计购买了6000亿美元美国国债。

第三轮QE期间(始于2012年9月14日),美联储开始放出大招——决定将无限期每月购买价值400亿美元MBS,同时继续执行卖出短期国债、买入长期国债的“扭曲操作”,以此让收益率曲线更为平坦。2012年12月13日,又宣布每月增加购买450亿美元国债。

“美联储推出的QE3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集中购买按揭抵押债券,显示希望从房地产市场找到经济复苏的突破口;二是规模不设置上限,为政策操作提供充足的灵活性,使其可能在当年底财政悬崖威胁加剧时有所作为。”刘亚欣表示。

最终,在2013年12月19日,美联储决定自2014年1月起削减每月资产购买规模100亿美元至750亿美元,即每月购买350亿美元MBS和400亿美元国债。2014年10月,美联储彻底结束资产购买计划,但仍然继续对到期资产再投资。

2015年12月,美联储启动了近10年来的首次加息;时隔一年后,又于2016年12月启动第二次加息;今年3月,第三次加息如期而至,全球市场却闻讯大涨、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暴跌,可见市场已经充分消化了加息预期。

值得注意的是,刚刚公布的3月美国非农就业增长9.8万,远不及预期的18万,同时,1月和2月的非农就业也分别下修。但兴业宏观首席策略师王涵表示:“3月非农大幅不及预期,暴雪天气和零售裁员形成双重拖累。由于这是临时因素叠加非核心矛盾,资本市场并不担忧,加息预期稳定不变。”此外,3月美国失业率快速下降0.2个百分点至4.5%,创下金融危机以来新低,这也反映了经济仍在接近潜在中枢。

不过,未来的缩表才是真正难以预测的。

“虚胖”的资产价格面临挑战

之所以缩表受到高度关注,无疑是因为资产价格都已处于历史高位,若没有持续的流动性“续命”,回调在所难免。

国际清算银行(BIS)研究显示,QE大大抬高资产价格、压低债券收益率——美联储的QE1压低了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89~115个基点,压低了亚洲新兴市场10年期国债收益率79个基点;QE2压低了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16~30个基点。三轮QE对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的累计效应在100个基点以上。

在股市方面,美股在金融危机后便开启了整整8年的大牛市,其中几乎没有出现过连续、明显的回调。BIS研究显示,在美国推出和加码QE1后,标普500成份股的整体水平开始出现明显上升,且相关研究显示,QE1对亚洲新兴市场股市的提振作用达到了10.75%。

可见,美联储扩表大大影响了美国国内资产价格,同时其缩表的溢出效应之大也将令新兴市场难以“自保”。

如今,美股似乎成了高危对象。一方面,高估值是受到了新政府财政刺激预期的推动,包括万亿基建计划、金融去监管、减税,另一方面,特朗普在医改方面受到来自于国会方面的挫败,也令市场极度乐观的情绪受到了打击。这意味着,如果政策效力不及预期,美股可能出现重大回调。

对于美国债市而言,一旦缩表成真,收益率必定加速上行,一场债券抛售潮似乎难以避免。桥水基金创始人达里奥此前预计,债券三十年的大牛市可能已经见顶。

招商证券研究报告认为,从期限结构看,如果美联储通过到期停止再投资的方式缩表,对美国国债的中期影响或大于MBS。截至3月29日,美联储所持国债中有25.5%到期期限在10年以上,15.3%在5~10年内到期,49.4%在1~5年内到期,9.9%在1年内到期;MBS期限较长,仅有0.6%在5~10年内到期,其余均在10年以上。但是无法简单以到期规模来推断缩表的幅度,因为从历史情况看,即使退出了QE,美联储的资产端也将持有高比重的美国国债,而是否持有MBS则存在变数。

对于新兴市场而言,美联储缩表将可能是一场更为严峻的大考。刘亚欣认为,可以以2013年的“退出恐慌”作为对照样本——2013年6月19日,美联储前主席伯南克正式将退出QE提上议程,并建议2014年中旬退出QE。当时话音刚落,新兴市场就遭遇了疯狂的资金外流,资产价格受到严重冲击。

2013年4月~8月的“预缩表”期间,新兴市场的中位水平是本币对美元贬值9%、主权债券收益率上升2%、CDS(信用违约互换)息差上升0.5%,股票市场下跌5%。大部分新兴市场货币的贬值幅度在5%~10%,但各国差异很大。一般而言,经常项目逆差/GDP较高、储备/GDP较低、外债/外储比重较高、政府总债务率较高、整体宏观经济基础较弱的国家往往将受到更大冲击。

公司新闻

《速8》拯救IMAX中国市场 国际商业结算获欧盟EMI许可证

2017-04-19_064340.png

《速8》强势登陆 拯救IMAX中国市场

自《速度与激情8》在近日强势登陆国内IMAX影院后,亿万观众和影迷的观影热情就被点燃,各大社交网络的热议话题榜里都有《速8》。

有分析指,该片很有可能最终票房超过30亿,目前,它唯一的对手就是周星驰拍摄的《美人鱼》,该片票房是33.9亿元人民币。

智通财经注意到,2016年中国整体票房走低,IMAX中国的年度票房收入也受影响。数据显示,2016年,公司实现总收入1.18亿美元,同比增长7.2%;经调整利润为3756万美元,同比下滑13.4%。

2016年,IMAX中国影院业务收入方面,由2015年的8210万美元增至9170万美元,占总收入的78%。而在影片业务的收入则同比有所减少,主要是由于IMAX影片的票房收入减少所致。

由此,IMAX中国表示,公司在2016年的收入增长主要归因于影院业务收入增长960万美元。

IMAX首席执行官理查德-葛尔方曾指出,中国目前已超过美国成为IMAX全球最大市场。

IMAX中国在今年2月表示,将在中国博纳影业集团旗下博纳影院中新增30家IMAX影院。新增影院预计将于今年开始,每年新增5家,直至2022年。建成之后,博纳影业的IMAX影院数目将从5个增至35个,成为IMAX在中国的5大院线合作伙伴之一。

2017年开年,IMAX3D版《西游伏妖篇》表现亮眼,一举创下IMAX电影的开门红。而此番的《速8》又被认为是提振国内低迷电影市场的“救星”。《速8》的强势来袭,一扫2017年一季度以来中国电影票房市场的萎靡。

除《速8》外,从2017年第二季度起,将陆续有《银河护卫队2》、《加勒比海盗5》、《变形金刚5》、《蜘蛛侠:英雄归来》、《星球大战8:最后的绝地武士》等IMAX优质进口大片集中上映。这些大片在前序系列中都取得了亮眼的票房,对2017年的票房贡献也值得期待。

国际商业结算获欧盟EMI许可证 加速建设全球清算网

近日,国际商业结算控股有限公司(IBS)公告称,在欧洲获得电子货币机构许可证,可面向全欧洲国家提供电子货币发行、兑换以及支付服务,完成其在欧洲布局重要的一环。

智通财经获悉IBS全资子公司UAB“IBS Lithuania”获得欧盟颁发的EMI许可证,该证书全称为电子货币机构许可证。该许可证在欧盟范围内通行,无限期有效。IBS执行董事兼主席罗峰表示,未来将面向整个欧洲的企业和消费者市场提供金融服务,并促进中欧双边贸易、欧洲多边贸易的支付与结算便利化。

据了解,IBS此前曾联合泰国第三大银行泰华农民银行开发区块链平台系统,进行泰铢和人民币转账结算。不过,这次在欧洲获批开展的业务,将远远超出外汇结算的范畴。

随着人民币国际化和中国游客在全球购买力的提升,中国金融科技企业纷纷前往欧美“开疆拓土”。并在不同场景和路径下形成“百花齐放”的格局,大有逆袭国外之势。其中,IBS依靠具有庞大国际贸易大数据基础的亿赞普集团,在布局欧洲金融核心业务同时,加速建设下一代分布式全球清算网络,并且探索区块链技术在清算支付行业的应用。

实际上,去年8月,电商巨头阿里巴巴旗下支付宝同全球支付领军企业银捷尼科公司达成合作,正式登陆欧洲。英国媒体最近又报道,微信支付不久将正式进入英国,英国将成为继意大利之后第二个开展微信支付业务的欧洲国家。不过,这些金融科技公司的业务仅限于支付,更多的金融业务尤其是借贷等核心业务,只能看见几大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的身影。

不过业内人士同时指出,中国金融科技全球化进程中将面临种种挑战,包括海外市场的生态差异,及在与国外企业合作、为海外用户提供服务过程中的文化差异等,如何应对这些挑战,需要更多的摸索。

禹洲地产战略明晰 坚定目标1200亿元

近日,禹洲地产(01628)召开了2017年第一季度经营工作分析会,会上禹洲地产多次强调进军千亿房企的战略目标。

禹洲地产董事局主席林龙安指出,在危机并存的新时代和新政策的背景下,该集团需在2020年前锁定目标1200亿绝不动摇。

根据业绩公告显示,2016年,禹洲地产总收益为136.72亿元,同比增长31.77%;净利润为17.75亿元,同比增长7.13%;合约销售金额为232.06亿元,同比上升65.54%。

在禹洲地产2016年业绩会上,林龙安曾表示,2017年,公司的合同销售额要达到300个亿。

据此,禹洲地产在2017年一季度的销售金额为101.51亿元,已完成年度300亿销售目标的34%。

值得一提的是,一直以来,禹洲地产的毛利率都维持在较高水平,公司2016年毛利率达到36%。禹洲地产在2016年业绩会上也表示,未来两年的土地成本已经锁定,公司预期2017年、2018年会维持较高毛利率。

大行点金

大和:维持威胜“优于大市”评级 目标价下调至4.5元

大行点金

大和:维持威胜“优于大市”评级 目标价下调至4.5元

大和发表研究报告指,预期虽然威胜集团(03393)的计量仪表产品销售仍然疲弱,但集团仍受惠于“一带一路”发展带来的海外商机。大和对集团今年度每股盈利预测减低32-35%,但每版块的毛利率会维持不变,维持“优于大市”评级,但将12个月目标价由5元下调至4.5元。

威胜早前回购620万股份以支撑其股价,公司亦宣布了派发末期股息0.24元,表示了派息率在70%,而股价亦受6%的股息率所支撑。对于投资者最关心集团在国家电网公司(SGCC)项目安装第二代智能计量产品的时间表,以及公司能否增加收入渠道以减少对SGCC的依赖,威胜相信年内有可能公布第二代智能计量产品的工业标准,而在2018年亦有很大机会推出试验计划。自2009年起,SGCC己实行智能计量产品安装计划,由于智能计量产品的预期寿命只有十年,相信在2018年将会有更多已发展地区会陆续进入置换循环。

瑞银:给予新地“买入”评级 目标价138.13元

瑞银日前发表报告表示,近日召开房地产分析员会议,新鸿基地产(00016) 管理层出席并透露,公司目前于2017财年(截至6月底止全年度)在香港合约销售已达410亿元,为公司原定2017财年全年销售目标330亿元的124%;由于新地销售已具保证,该行预计香港政府近期推出“辣招”将不会影响公司实现全年度销售目标。

新地管理层还表示,公司土地供应其中一部份可依靠转换农地达成。另外,公司管理层提到,集团会集中在香港岛及九龙以外项目,公司坐拥五年的发展土储。虽然投地竞争剧烈,但相信公司未来补充土储方面会保持纪律。

该行指,市场已过度忧虑中环商厦于未来1至2年潜在受“去中心化”的影响,令空置率及租务表现受压。该行预计新地旗下国际金融中心不会受到影响,目前相关物业已几近全数租出。瑞银予新地“买入”投资评级及目标价138.13元,相当于较资产净值(NAV)折让约20%。

美银美林:升腾讯目标价至267元 维持“买入”评级

美银美林报告指出,于上周一(10日)与腾讯(00700) 管理层会面,得悉集团最新的营运策略,虽然看到不少新兴社交平台推出视频,令市场竞争加剧,但预计对腾讯的社交用户群没有实时的威胁。集团正加强内容,包括视频、音乐、体育及游戏等服务,希望提升用户参与度及增加收入来源。该行上调2017/18年每股盈测各6%,反映游戏业务潜在上升空间,目标价相应由259元升至267元,维持评级“买入”。

该行指,集团过去一年致力令增长动力多元化,除手机游戏之外,亦大力推动正在快速增长的效果广告、电子支付业务及数码化内容。在手游方面,管理层预期,集团将推出更多新类型游戏,如战斗游戏,以吸引新用户,相信盈利能力逐步接近个人计算机游戏。

此外,该行称,腾讯现时多个收入增长引擎给予空间集团在人工智能及大数据等领域上作长远投资,并发展新业务,如云计算及无人驾驶。

高盛:上调新天绿色能源目标价至2.2元 重申“买入”评级

高盛发表研究报告,指新天绿色能源(00956)首季批发销售增长强劲,相信是受惠于河北省的供热需求不断增长,加上部分其他天然气分销商因陕京管道的利用率已满,增加向集团采购天然气;此外,若撇除沙河区的50%低毛利率的天然气供应,集团首季高毛利的天然气零售销售仍按年增长10%,主要由河北省29个城市燃气项目的内生增长所支持。

该行指出,集团强劲的风电发电增长,主要由于其在一月完成250兆瓦的风电项目电网连接后,带动总安装产能至3月底达到2.65吉瓦加上首季利用率下滑30小时至652小时,集团维持其今年增加400至500兆瓦产能的目标,剩余150至250兆瓦的电网将于第四季连接。

高盛上修新天绿色能源今年至2019年盈利预测3%至5%,主要考虑到更高的风电产能及毛利,目标价由2.13元上调至2.2元,重申“买入”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