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中国政策*
 查看往期
第2895期 2017-04-27

主编点评

【本期主编】:天天

根据4.25的政治局会议以及同日政治局集体学习“金融有关问题”所释放的政策来看,博览研究员对当前市场的走势做如下两点判断《政治局要求“尊重市场规律”:短期企稳、但强监管下难有突破性行情!》:1、就短中期来看,政策面有意让“惊魂甫定”的市场“修复、休整”,此前连续快速下跌的阶段基本上已经宣告结束。2、从中期角度看,“金融反腐+查处违规”的战役仍然没有“收尾”,而是进一步深入,未来市场仍处在强监管的环境下,难有实质性突破行情。

需要指出的是,对最高决策层强化“金融安全”给中期行情带来的风险博览研究员是有共识的。但就短期行情走势的判断,这有不同意见:博览研究员柏双先生就依然对短线比较谨慎的,主要是认为:一是当前投资者情绪非常敏感疲软,在听到金融安全如此受到高层重视、听到习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要努力学习金融知识”之后,多数人的第一反应恐怕不是大喜,而是观望观察这句话到底是何深意?这是说一行三会领导现在的监管不专业?(这种则有利于短线纠偏),还是说更多其他部门高级领导需要学习一行三会?(那这就是要更大幅下跌了!),又比如,在集体学习前“首先让一行三会领导介绍各自业务领域和工作实际情况”,是表扬还是批评?恐怕在没有了解更多背景前,很难下定论。二是结合政策之外大资金动向(依然谨慎,包括雄安概念上也只是在倒手)看,近两日指数的企稳只是表象并非真正稳住。

A股市场这两日的表现只不过在外围大涨带动及此前一周多已有快速调整后出现的正常反抽而已。或者说,是下跌中继的概率更大,并不宜追涨、更不能加仓——这与博览主流的看法有一定偏差,请投资者注意区别。详见《十八大以来“金融安全”首成政治局集体学习主题,短线是要止跌了吗?》的有关分析。

《监管和市场相互试探底线,五一之前如何试盘?》:当前阶段仍可以理解为监管层与场内资金相互试探底线。两个重要的证据是,监管方面,据新浪,证券业协会向机构发问询函:证监会有任何意见,欢迎提出;市场方面,26日雄安概念的炒作,大部分是尾盘封涨停,生怕中途接到“监管问询电话”。这段时间关键是双方谁都不要彼此“误判”,如果监管层和市场各退一步,均保持克制(监管不再特停、不再“点名批评”,市场不再胡炒爆炒),那么相对温和的、反复的、受控制的炒作节奏有望持续下去。在试探底线的过程中,投资者若要兼顾安全和收益的方式无非两条,首先是控制仓位,再是选对品种。仓位方面,轻仓试盘或者继续看戏为主。试盘选谁?五一之前,按照 “政治正确、业绩有效”出发,雄安概念主要看环保(毕竟7大工作之首),除了雄安之外,伴随一带一路峰会临近,未来一带一路能否趁机接续热点,也是一个观察未来行情反弹持续性的跟踪品种!当然,大多数风险偏好较低的投资者,最好还是继续等右侧机会!

热点聚焦

政治局要求“尊重市场规律”:短期企稳、但强监管下难有突破性行情!

【研究员】:刘天智

结论:根据4.25的政治局会议以及同日政治局集体学习“金融有关问题”所释放的政策来看,博览研究员对当前市场的走势做如下两点判断:1、就短中期来看,政策面有意让“惊魂甫定”的市场“修复、休整”,此前连续快速下跌的阶段基本上已经宣告结束。2、从中期角度看,“金融反腐+查处违规”的战役仍然没有“收尾”,而是进一步深入,未来市场仍处在强监管的环境下,难有实质性突破行情。

【博览财经研报】根据4.25的政治局会议以及同日政治局集体学习“金融有关问题”所释放的政策来看,博览研究员对当前市场的走势做如下两点判断——

1、就短中期来看,政策面有意让“惊魂甫定”的市场“修复、休整”,此前连续快速下跌的阶段基本上已经宣告结束

在官媒“呼吁监管层加强与市场沟通”、尤其是决策层要求高级领导干部“增强金融专业知识学习,尊重市场规律”等一系列“善意信号”的“鼓励”之下,证监会、证券业协会及时向市场释放出“虚心纳谏、欢迎各方提意见”的姿态。至少向市场传递出“愿意就近期强监管风暴引发的预期忧虑与各界沟通思想”的信号,从政策预期的角度看,从决策层到监管层也有意让“惊魂甫定”的金融市场“喘口气”,此前连续快速下跌的阶段基本上已经宣告结束。市场在4月底、5月初有望进入“修复、休整”期,那些个在4月中下旬的“杀跌”过程当中被“误杀”的板块(例如“雄安真龙头”等),有望率先、且有一定持续性的反弹(可持续的条件是不能再现“胡炒爆炒、连续一字板”等狂热迹象,否则,市场一旦“不理性”,则政策也就有可能再次“不理性”);

2、从中期角度看,“金融反腐+查处违规”的战役仍然没有“收尾”,而是进一步深入,未来市场仍处在强监管的环境下,难有实质性突破行情

4.25政治局会议仍然坚持“加大惩处违规违法行为工作力度”,同日的政治局集体学习会上,习总书记反复强调“金融稳定和安全”,并专门指出“对金融市场与互联网金融开展全国排查和查处”。博览首席经济学家李宏图先生指出,这一句代表着从2016年从二季度展开的金融市场整治,并没有按原定计划在2017年一季度总结收尾,中央并不认为此前工作达到预期目的,这场排查与查处还将更加广泛与深入。这与前不久将政治反腐切入金融领域的节奏是相符的。这比本内参预期时间延长,则股市在未来仍处在强监管的环境下,难有实质性突破行情

政治局和官媒一起喊话,“一行三会”已经“听懂了”

博览研究员认为,有两个“动向”是值得关注的“风向标”——

◆一个,监管层向市场释放“善意”,或意味着“照顾市场的情绪”:就是券业协会“代表”监管层“广开言路、征求意见”。虽然券业协会自己说“这是常规安排,以前也这么做过”,但谁都知道,在这个刚刚经历了焦躁的舆论对监管政策的猛烈责难的敏感时刻,监管层来“察纳雅言”,显然不会是单纯的“常规动作”,尤其是,当政治局专门开会论及“金融安全、金融稳定”,甚至特别是指出“高级领导干部要学习金融、尊重市场规律”的时候,监管层的这个“纳谏”之举,基本就可以视为监管层向市场“释放善意”的动作。

博览研究员要强调的是,从习总书记在政治局集体学习金融时的讲话全文看,对金融领域给予了六条方针,其中只有第五条不同此前,即强调高级领导干部增强金融专业知识学习,尊重市场规律

显然,政治局突出这一点是有所特指的。与当前市场状况、舆论争鸣有着密切关系。而突出要求“加强专业学习”,有可能就是认为前一段时间市场监管导向并没有“充分尊重”市场的专业规律

其实,金融去杠杆本身就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情,无痛的手段几乎没有。而且每当痛感达到一定程度,一定会出现强大的游说集团

博览首席经济学家李宏图先生强调指出,此间政治局会议、以及集体学习的精神有利金融监管层在日后市场监管行为上纠偏,避免人为过度监管,有利提振市场信心。但愿接下来的监管体制改革,以及人员变动,能为下一步“去杠杆”创造有利的条件。

就短期行情来说,当政治局和主要媒体一起喊话,“一行三会”一定能听懂。所以,这波市场的暴跌,看来将暂告一段落。而央行在一季度的缩表,也将在4月出现小逆转(如果二季度继续强监管,则央行作为“监管协调”的牵头人,也势必要考虑维护金融市场的整体稳定,其“缩表”的节奏也应该会有“节制”)。

不过要强调的是,股市的风险虽然暂时告一段落,但从中长期看,IPO节奏加快将重塑A股的估值,这是无法改变的

◆另一个,“金融反腐+严查违规”似乎又有“新案例”,整顿金融生态的战火还要“深度延烧”!

坊间传闻某金融大佬“出事故”了,甚至传其涉逾千亿资金案件,还和此前刚被“调查”的某金融监管部门负责人有牵连。

也就在此时,政治局会议明确“严惩金融违规违法”,而在此次政治局集体学习会上,习总书记专门指出“对金融市场与互联网金融开展全国排查和查处”

而联系到此前刘主席有关“把一批大鳄抓回来”的话,综合上述政策举措看,“金融反腐+严查违规”的“国家行动”,不仅没有收尾的迹象,反倒是如火如荼的“烧向各个利益环节”!这让人再次想起2012年底-2013年初,坊间对彼时刚刚兴起的“反腐败风暴”不是心存侥幸就是心生疑虑(一阵风?),而4年后的今天回头再看,许多人会意识到“任何低估决策层‘拨乱反正’的决心与意志的认识,都是相当危险的……”

李宏图先生则明确指出,习总书记此次要求的“对金融市场与互联网金融开展全国排查和查处”,代表着从2016年从二季度展开的金融市场整治,并没有按原定计划在2017年一季度总结收尾,中央并不认为此前工作达到预期目的,这场排查与查处还将更加广泛与深入。这与前不久将政治反腐切入金融领域的节奏是相符的。这比本内参预期时间延长,则股市在未来仍处在强监管的环境下,难有实质性突破行情。

十八大以来“金融安全”首成政治局集体学习主题,短线是要止跌了吗?

【研究员】:柏双

结论:我个人是依然对短线比较谨慎的,认为结合政策之外大资金动向看,近两日指数的企稳只是表象并非真正稳住。我认为A股市场昨日的表现只不过在外围大涨带动及此前一周多已有快速调整后出现的正常反抽而已。或者说,是下跌中继的概率更大,并不宜追涨、更不能加仓——这与博览首席经济学家的看法有一定偏差,请投资者注意区别。

13312我问问.JPG

【博览财经研报】在23日新华社专门发文为“一行三会”一致升级严监管“点赞”揭示近期新一轮金融监管风暴有更高层授意,24日人大对证券法修订“二读”透露出将金融强监管上升到法律层面固定下来后,25日的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会作为十八大以来首次围绕“金融安全”为主题的集体学习,则道出了金融已经成为最高决策层目前的关注焦点和潜在风险点,而过去近两年时间金融严监管引发的一系列争议、仍有的疏漏和需要纠偏的地方,意味着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围绕金融风险防控将成为不限于一行三会在内的各部委首要任务!

博览研究员认为,此次不同寻常的政治局集体学习会必将对中长期资本市场走向产生重要的影响,而对短线即期市场会否摆脱疲软下跌状态也已经产生效果了(当然,影响到底是正面还是负面,市场有分歧)。其中,博览首席经济学家李宏图先生比较乐观地认为,此间政治局学习会的精神有利金融监管层在日后市场监管行为上纠偏,避免人为过度监管,有利提振市场信心。前一段时间股市的连续下跌,应可企稳——

当然,我个人是依然对短线比较谨慎的,主要是认为:一是当前投资者情绪非常敏感疲软,在听到金融安全如此受到高层重视、听到习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要努力学习金融知识”之后,多数人的第一反应恐怕不是大喜,而是观望观察这句话到底是何深意?这是说一行三会领导现在的监管不专业?(这种则有利于短线纠偏),还是说更多其他部门高级领导需要学习一行三会?(那这就是要更大幅下跌了!),又比如,在集体学习前“首先让一行三会领导介绍各自业务领域和工作实际情况”,是表扬还是批评?恐怕在没有了解更多背景前,很难下定论。二是结合政策之外大资金动向(依然谨慎,包括雄安概念上也只是在倒手)看,近两日指数的企稳只是表象并非真正稳住。

(这里需要说的一点题外话是,博览内部对于同一个会议内容解读出两种甚至多种有较大预期差异的分析判断其实也很正常。除了不同人对会议前因后果的背景了解程度可能存在差异、个人专业认知和风险偏好存在差异,主要是官方通稿本身一直在“讲真理”,无论“左、中、右”解读,似乎都是对的,只是存在倾向性的偏差而已,这也是政策解读长期以来存在的弊端。至于投资者认同哪一种看法,则会随着市场走向在不断变化,只能见仁见智)

但是市场对最高决策层强化“金融安全”给中期行情带来的风险是有共识的。我们认为,IPO节奏加快将重塑A股的估值,而政治反腐切入金融领域意味着金融强监管的周期会比本内参预期时间更延长,则股市在此环境下,至少中期内难有实质性突破行情。

我们注意到,习近平总书记在25日政治局会议上就维护金融安全提出了6项任务,从政策倾向上透露出以下五大政策思想的变化:

(1)本次中央政治局会议对维护金融安全的重视度比去年政治局会议更高,会议内容多次强调金融监管和风险防范。这也反映出银行系统加深监管后,中国金融局势更为严峻和复杂。

(2)对于金融监管更注重“统筹监管”,对于金融控股公司和重要金融基础设施的监管体现了金融监管体系更为全面和细致化。这也在表明后期金融活性将进一步抑制。

(3)强调对市场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而金融市场和互联网金融则作为主要对象。从近期每次监管层对地下钱庄、非法集资和违规交易平台的大力整顿清理来看,对于市场的影响都较为负面。不利于短期风险偏好的提升。

(4)再次强调了扩大直接融资。虽然说此前提到这个词的时候意在表明决策层对股市、债市的重视。但是结合近年来高速融资的进程来看,当前再次从总书记口里说出来,显然不仅仅是方向性的定调,更加表明了决策层对充分发挥融资功能的赞许,这或许也佐证了中央对刘士余主席恢复IPO扩容的认可

(5)强调党对金融工作的领导以及定期制定金融发展战略,暗示了后期金融监管工作的“行政指导化”和“常备监管”特征将成为常态。

另据悉,这次政治局集体学习会的背景非同寻常。这次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首先一项工作就是由有关负责同志结合各自业务领域和工作实际介绍情况。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就加强宏观调控、保障金融安全,中国银监会主席郭树清就化解银行体系风险、维护金融稳定,中国证监会主席刘士余就资本市场发展与风险管理,中国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就回归风险保障、强化保险监督、守住维护金融安全底线谈了认识和体会。

上述细节再度证明了博览研究员早就提出的一个观点,一行三会在4月中旬以来突然一致加快强监管政策出炉频率和协调性,掀起新一轮监管风暴是由更高层的统一部署授意的。

不过,由于这是一次高屋建瓴的总领全局背景下的高级别会议,重在从顶层制度层面做原则、方向指导,而并没有直接谈及对股市的看法(到底是涨安全还是跌安全?这是一个辩证法的问题,都说的通),所以市场对此会议给短线即期市场的影响力解读参差不齐,各有差异(这也正常,毕竟短期市场除了受即期政策影响,还有当时的市场内多空博弈的斗争,预期分化下对同样的“官话”做出差异很大的解读可以理解)。

其中,博览首席经济学家李宏图先生对此次会议的解读对于短期行情的影响是比较乐观的。

在李宏图先生看来,此间政治局会议精神有利金融监管层在日后市场监管行为上纠偏,避免人为过度监管,有利提振市场信心。

但从中长期看,IPO节奏加快将重塑A股的估值,这是无法改变的。

另外,值得特别重视的是第三条,对金融市场与互联网金融开展全国排查和查处。从2016年从二季度展开的金融市场整治,并没有按原定计划在2017年一季度总结收尾,而是还将更加广泛与深入。这比本内参预期时间延长,则股市在未来仍处在强监管的环境下,难有实质性突破行情。

简言之,现在市场对最高决策层强化“金融安全”对中期行情带来的风险有共识,但是对于短期市场的影响到底是偏正面还是偏负面,是存在分歧的。

如果结合政策之外这两天市场大资金的表现看,我个人对短线市场仍然是偏谨慎的。

而从盘面上来看,昨日(4月26日)下午,雄安新区举行首场新闻发布会宣布新区启动区30平方公里规划设计将面向全球招标的消息,成为当日雄安概念复活并带动粤港澳的一个重要催化因素。全天看雄安板块是最强热点,超过10家个股涨停。有乐观的分析认为,这或开启雄安概念第二波炒作。但博览研究员认为,从这一消息的重要性以及当前监管层对包括雄安概念在内的概念投机短炒的厌恶来看,昨日雄安概念的重新强势是否代表第二轮炒作已经启动,悬疑还是很大,恐怕市场的共识并不高。

的确,从政治角度看,雄安属于先进区毋容置疑。监管“开绿灯”是一方面,但另一方面监管层对短炒爆炒的容忍度也很明了——7个板就进“小黑屋”。在这种情况下,月初至今,雄安概念最后已只剩20-30%的涨幅。换个角度理解,“千年大计”炒了一个月,最后只让涨了2-3个板,分摊到每天,也就1-2个点。这种“不是不让涨,而是不让涨太快”的做法,很明显是一种细水长流的举措。深谙“政治正确”的监管层不会把雄安概念“一棒子打死”,其炒作应该是缓慢而长久的。雄安新区举行首场新闻发布会,有利于雄安概念重新恢复元气,但监管层绝不会允许像4月上旬那般强势拉升、雄安普涨的格局再现。

实际上从资金层面我们也注意到,大资金显然早已领会了监管层的这一意图。4月26日,雄安板块重回领涨龙头位置,再度出现批量涨停的盛况,但机构见好即收。交易所盘后数据显示,资金在雄安概念上并非是再度涌入,而更多是“倒手”的状态。比如一机构席位卖出冀东装备2626万元;一机构席位买入渤海股份7924万元,卖出7626万元,疑似对敲;两机构席位卖出中化岩土9333万元。

这表明,即便雄安概念进入第二波炒作,也是一个去伪存真的个股分化阶段。只有真龙头,才有可能获取超额收益——此前环保部曾表示,环境问题是雄安发展最大挑战。雄安不让炒房,基建也没下文,环境治理成了当务之急!从“政治正确”角度来看,环保概念重点留意——而我们注意到,在之前雄安退潮期和近两日的雄安板块表现中,其实环保就已经取代地产、基建成为最被认可的热点了。

另外,虽然周二、周三以雄安为代表的个股活跃度有所回升,但市场信心仍然不足,抑制大盘上行空间,两市成交量依然比较低迷,表明场外资金不为周边市场走势所动,依旧观望为主,场内资金生产自救,市场情绪不高,信心不足。

结合上述大的政经、金融监管格局、所谓“SELL IN MAY”习惯以及市场内部资金、热点的表现来看,博览研究员个人对短线仍偏向谨慎一点,即认为A股市场昨日的表现只不过在外围大涨带动及此前一周多已有快速调整后出现的正常反抽而已。或者说,是下跌中继的概率更大,并不宜追涨、更不能加仓——这与博览首席经济学家的看法有一定偏差,请投资者注意区别。

尤其是对于雄安概念,这一已经被网络上广泛调侃为一场郭嘉队的“雄安大捷”或称“雄安歼灭战”(段子精彩细节各位自己百度去)的概念——据说在4月中下旬的大跌中至少坑住散户150万个、消灭融资180亿、干倒大户6000余、巨亏机构1000余个、击溃上千亿的投机资金——我认为想要重新凝聚起市场对其的信心,可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仅仅是一场全球招标会的噱头,顶多能让雄安概念昙花一现罢了(也许就涨昨日一天,也许顶多涨两天,就大概率还是要跌)。所以要重点关注今天(27日)和明天(28日)雄安概念跟次新还能不能表现。最好还是提前准备放假。看五一节后会否有惊喜。

决策参考

监管和市场相互试探底线,五一之前如何试盘?

【研究员】:小岩

结论:当前阶段仍可以理解为监管层与场内资金相互试探底线。两个重要的证据是,监管方面,据新浪,证券业协会向机构发问询函:对证监会有任何意见,欢迎提出;市场方面,26日雄安概念的炒作,大部分是尾盘封涨停,生怕中途接到“监管问询电话”。这段时间关键是双方谁都不要彼此“误判”,如果监管层和市场各退一步,均保持克制(监管不再特停、不再“点名批评”,市场不再胡炒爆炒),那么相对温和的、反复的、受控制的炒作节奏有望持续下去。在试探底线的过程中,投资者若要兼顾安全和收益的方式无非两条,首先是控制仓位,其次是选对品种。仓位方面,轻仓试盘或者继续看戏为主。试盘选谁?五一之前,按照“政治正确、业绩有效”出发,雄安概念主要看环保(毕竟7大工作之首),除了雄安之外,伴随一带一路峰会临近,未来一带一路能否趁机接续热点,也是一个观察未来行情反弹持续性的跟踪品种!当然,大多数风险偏好较低的投资者,最好还是继续等右侧机会!

 


【博览财经研报】近日,雄安新区筹委会副主任牛景峰表示,雄安新区目前经受住了炒房、落户、炒车等考验。博览研究员不禁想问,炒股的考验经受住了吗?还别说,经过连续的回调之后,雄安概念已经连续两天反弹,26日整个板块更是暴涨5%,金隅股份、冀东装备等10只个股涨停。

那么问题来了,如何看待雄安的反弹,还要不要上?

博览研究员认为,当前阶段仍可以理解为监管层与场内资金相互试探底线。关键是看双方谁都不要彼此“误判”,如果监管层和市场各退一步,均保持克制(监管不再特停、不再“点名批评”,市场不再胡炒爆炒),那么相对温和的、反复的、受控制的炒作节奏有望持续下去,反之则投资者需要做好随时撤退的准备。

而在试探底线的过程中,投资者若要兼顾安全和收益的方式无非两条,首先是控制仓位,再是选对品种。仓位方面,政治局会议传递出对加强监管和风险防控的高度重视,并不利于当前风险偏好的提升,因此轻仓试盘或者继续看戏为主。对于高风险偏好投资者来说,试盘选谁?五一之前,雄安新区中“政治正确、业绩有效”这两条路径是进攻可选项。除了雄安之外,一带一路峰会也渐行渐近,未来一带一路能否趁机接续热点,也是一个观察未来行情反弹持续性的跟踪品种!当然,大多数风险偏好较低的投资者,最好还是继续等右侧机会!

监管层、市场资金双方先行试探

经过两天的反弹,雄安新区再度10多个涨停。这种状态让博览研究员下意识想到另一个问题:监管层会不会再给脸色,交易所再来个特停?两种情况——

如果会,那么可以毫不客气的说,最好还是别凑这个热闹,别又中了“千年大‘计’”。

如果监管层在后续没有对26日雄安概念的再度爆发降温,那么就很有必要评估雄安炒作是不是要进入新的阶段。

不过从现阶段监管和市场对峙情况来看,双方处在互相试探底线的阶段。短期内,恐怕也没精力再折腾出个“长平之战”。因此第二种情况发生的概率相对更大一些。

为什么这么说呢?有两个证据:

第一,对监管层来说,有这么一则消息:25日据新浪,网传证券业协会向机构发问询函:对证监会有任何意见,欢迎提出。

第二,对市场资金而言,26日虽然雄安概念再度领跑,很多个股涨停,但是从分时图上看,绝大多数个股都是午后封板,很多更是尾盘拉涨停,比如金隅股份、京汉股份、先河环保、嘉寓股份。给人的感觉就好像生怕中途接到“监管问询电话”,趁快收盘之前来一发。

综合来看,博览研究员认为当前阶段仍可以理解为监管层与场内资金相互试探底线。监管层想知道市场是怎么想的;市场也想知道,我再用力炒一下,会不会逼出监管层的“大招”?在双方都在试探的情况下,很难说后续行情会继续走好,中间肯定会存在反复和波折。但是相对于此前一周来说,此时双方的对峙看起来看更加理性,至少涨停个股的盘口不再出现6开头的三位数“神秘数字”了。

我的同事博览研究员杨波指出,政治局会议传递出一行三会接下来的工作方向不会变,监管的执行力度会更强。其中包括出台新政策、做新的喊话,以及对既有政策的严格落实。监管层的基调明确后,就看资金如何做了。

从“写剧本”的角度出发,博览研究员认为,通过此前的特停一事,可以清楚的看到,虽然监管层为雄安开绿灯,但对胡炒爆炒仍然有个容忍度。监管层最不愿意见到的就是鸡犬升天式的连续拉涨停。所以即便雄安概念进入第二波炒作,那么连续拉涨停的阶段已经结束了!最好情况是,监管和市场双方彼此相安无事,监管既不出手,市场也不乱炒。从而让相对温、反复的、受控制的炒作节奏可以继续玩下去。

试探期试盘:控制仓位,选对品种!

当监管还没有一味不计成本的“奋勇追穷寇”,当市场经过上一次的“长平之战”之后开始变得老实。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投资者想参与到对峙到试探的过程,首先需要控制仓位,其次才是选对品种。

l首先看看仓位

试探从来都不会倾巢而出、短兵相接,而是小打小闹。所以轻仓试盘甚至干脆看戏都可以。

另外,根据中共中央政治局4月25日会议传递出信号,博览研究员认为,会议强调对市场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而金融市场和互联网金融则作为主要对象。从近期每次监管层对地下钱庄、非法集资和违规交易平台的大力整顿清理来看,对于市场的影响都较为负面,不利于短期风险偏好的提升,也不宜加仓。

l接下来讨论一下品种

如果监管和市场双方在现有水平能互相妥协,谁都不把底牌过早翻出来的话,按照这种互相试探的模式,投资者还想参与试盘,安全起见最好是政治正确、业绩有效的品种。

目前,雄安已经开始反弹,雄安概念中,政治正确+业绩有效最不容易触犯监管底线,可以往环保方面多多考虑,包括先河环保、碧水源、首创股份(这些票反弹力度较大,前期有龙头相)。但是房地产相关的品种,最好还是别随便下手(毕竟政策不准炒房)。

除了雄安,博览研究员认为未来一带一路能否趁机接续热点,也是一个观察未来行情反弹持续性的跟踪品种。五一之后,一带一路峰会将接踵而至。目前“丝路金桥”已经亮相北京,也有必要留意峰会前后会不会出现政策面利好,从而刺激一带一路概念爆发。

焦点透视

中央将在金融领域办三件大事

【研究员】:杨波

结论:25日,中央政治局举为第四十次集体学习,主题是金融安全。博览研究员体会如下: 一、这是中央针对金融工作的一次重要活动,可以从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金融领域的相关表态中找到展开这次活动的源起,更应意识到,中央在金融方面即将有大事要做。 二、中央即将在金融领域办三件大事: 以“稳”为基调,推进金融法治建设及政策完善和创新。在行业体系、市场主体、市场规则等各个方面,可能会有一系列新法规和新政策。 在监管机构的组织布局上推出新的重大举措。 在金融领域办反腐大案。可能涉及有相当级别的金融领域高级人士。 三、金融强监管继续“在路上”。

【博览财经分析】25日,中央政治局举为第四十次集体学习,主题是金融安全。根据26日新华社发布的新闻通稿,以及这几天同步出现的传闻和业内新闻,博览研究员体会如下:

一、这是中央针对金融工作的一次重要活动,可以从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金融领域的相关表态中找到展开这次活动的源起,更应意识到,中央在金融方面即将有大事要做。

二、中央即将在金融领域办三件大事:

以“稳”为基调,推进金融法治建设及政策完善和创新。在行业体系、市场主体、市场规则等各个方面,可能会有一系列新法规和新政策。

在监管机构的组织布局上推出新的重大举措。

在金融领域办反腐大案。可能涉及有相当级别的金融领域高级人士。

三、金融强监管继续“在路上”。

就“源起”而言,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要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下决心处置一批风险点,着力防控资产泡沫,提高和改进监管能力,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这些内容正是金融安全的核心内容。

就25日活动的性质而言,这是一次集体学习。它既是那种早有安排的事务性活动,同时也有专题调研的意味。活动安排“一行三会”负责人谈工作,对这些负责人而言是工作汇报,对政治局而言,就是行业调研。

而之所以我们认为后面还会有更重要的事情发生,除了认为本次活动有“行业调研”的意味外,还因为习总书记在活动中的具体讲话内容。

习总书记在讲话中,既对金融工作提出了总体要求,又重点讲了6项具体工作。

在谈总体要求时,他说,“要坚持底线思维,坚持问题导向,在全面做好金融工作基础上,着力深化金融改革,加强金融监管,科学防范风险,强化安全能力建设,不断提高金融业竞争能力、抗风险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

请注意,对比其随后讲到的6项具体工作可以发现,“深化金融改革,加强金融监管,科学防范风险”是6项中的前3项。由此,在坚持全面理解领导重要讲话的前提下,我们认为,这3项在习总书记的心中占据着特殊的份量,由此,可以推测中央将在金融领域办三件大事。

1、在谈“深化金融改革”时,习总书记既谈到了“体系”,也讲到了“公司”,还说到了“规则”。因此,这一点是下一步中央对金融工作的核心或优先要求。但要注意,对于改革工作,总书记是在“安全”这一大主题下谈的,所以,不要将改革方向理解错了。也就是说,接下来的改革不是重走此前的泛金融自由化的老路,而是以“稳”为基调,在行业体系、市场主体、市场规则等各个方面,可能会有一系列新法规和新政策。这是中央即将在金融领域办的大事之一。

2、在谈“深化金融改革”时,习总书记用了3个“统筹”和3个“确保”,其中,“统筹”是实现“确保”的方法论。由此可以推测,中央可能在监管机构的组织布局上推出新的重大举措。这是中央即将在金融领域办的大事之二。

3、在谈“科学防范风险”时,习总书记要求“采取措施处置风险点,着力控制增量,积极处置存量,打击逃废债行为,控制好杠杆率,加大对市场违法违规行为打击力度,重点针对金融市场和互联网金融开展全面摸排和查处。”这里,我们既要联想到此前对项俊波的调查,也要提一下26日在网络上传播的,有关某位金融大佬“出事”的传闻

当这一传闻出现后,与该大佬有关的A股上市公司名单也被人迅速列表,四处周知。此情此景,与今年农历春季之后,另一位长期居住在香港一酒店的金融“大佬”被抓回大陆后,市场的反应十分类似。

这位“大佬”以及他的企业有如下特征:

1、传言其与中国曾经的第一家庭有姻亲关系,但后来该家族与其进行了切割;

2、传言其公司的董事会中,也是非富即贵,但后来相关人士均否定相关传言;

3、国内知名媒体《南方周末》曾以连版形式,对其人、其公司进行深度报道,但随后不久,该报发布致歉公告,但没有说明相关报道的哪些内容出了错。不过,一家国内知名大报向一家企业和一个企业家公开致歉,在国内也算少见。

4、其公司在较短的时间内,从名不见经传,变为国内大型综合性金融集团。在2015年A股异常波动后,以自有资金及万能险资金对A股多家公司进行了举牌。

5、当证监会、保监会对恒大人寿、前海人寿的有关行为分别进行怒斥和行政处罚时,该大佬及其公司常被媒体作为“好孩子”的典型拿出来举例。

可以说,如果传闻属实,26日传闻中的“大佬”,是“十八大”以来,金融领域中在企业层面打的最大一条“鳄鱼”。而传闻的时间又与中央这次集体学习挨得这些近,不应该当成是简单的巧合,而应该理解为“敲山震虎”和“斩首祭旗”兼而有之。

所谓“敲山震虎”,是指如果对比中央此前的数次“打虎”,可以猜测,接下来金融反腐可能会曝出新的大案,可能有相当级别的金融人士被调查。这可能是中央即将在金融领域办的大事之三。(这也正好解释了,为何新华社在26日发表《防止金融腐败重在管住“关键权力”》一文。)

所谓“斩首祭旗”,是指此事的发生,客观上有利于金融“强监管”的推行,对国内其它有类似性质的“大佬”会产生实实在在的震慑,其在A股中的动作,或许会暂时收敛。

金融强监管继续“在路上”——这一点,是不言自明的。之所以单独作为报告的一个小节,是因为,发生在25日晚至26日下午的一件事,或许会影响市场对这一点的理解。

这件事就是中上协向上市公司征集市场建议一事。

该消息最初是25晚在网络上流传的,由于A股刚刚经历市场与监管“恶语相向”,市场对监管层的情绪还没有平复。同时,近日官媒连续发文,提出监管应注意市场承受力以及政策沟通。所以,该消息出现后,不少人认为,这是证监会广开言路的表现。然而,26日,中上协向媒体表示,建议征集是例行行为。博览研究员查询了中上协的官网,从其多条历史新闻中看到,该协会每次组织上市公司董监高培训后,都有座谈环节,主要内容就是请董监高们向参与培训的证监会官员提建议。

由此,博览研究员认为,市场不必对中上协的相关举动做过分解读,其不能证明证监会在与市场进行沟通方面,正采取新的思路和方法,更不能证明证监会将放松监管强度。

新闻视点

“天上掉下的馅儿饼”咋都砸中在金融大佬的头上?

【研究员】:易云

编者按:此前闹得沸沸扬扬的“安邦系”入股民生银行事件中,安邦就曾多次累计动用上百亿资金,通过二级市场增持民生银行股份。值得注意的是,根据民生银行2016年披露的年报显示,安邦通过安邦人寿、安邦保险等相关产品增持民生银行股份比例达到15.54%。在两会期间,银监会副主席曹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安邦在民生银行的股东资格正在审核、尚未有定论。

【博览财经分析】4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高度重视防控金融风险,加强监管协调;强调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

在监管之风一阵猛刮之时,香港某媒体爆出了这样一则传闻:又一家金融大佬被牵涉进有关调查当中。

姑且不论此传闻的真实程度,但此前闹得沸沸扬扬的“安邦系”入股民生银行事件中,安邦就曾多次累计动用上百亿资金,通过二级市场增持民生银行股份。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民生银行2016年披露的年报显示,安邦通过安邦人寿、安邦保险等相关产品增持民生银行股份比例达到15.54%。在两会期间,银监会副主席曹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安邦在民生银行的股东资格正在审核、尚未有定论。

“没用一分钱外汇”的情况下,“天上掉馅儿饼”是怎么做到的?

回到故事最开始的地方。

3月26日,安邦保险集团董事长吴小晖在博鳌亚洲论坛2017年年会“全球跨境直接投资”分论坛表示,截至目前,安邦的投资全部盈利,而且没有用一分钱外汇。吴小晖还表示,安邦跨境直接投资的成本是很低的,且现在全部都盈利。吴小晖说,作为一家保险公司,安邦寻求稳健,虽然每年有1千多个项目,但真正成交的比例很低。

在会上,吴小晖主动聊起了收购华尔道夫酒店的事情,“这个酒店等于是我们通过市场赚来的,不花一分钱。”吴小晖还提到,我们刚开始并购华尔道夫前后谈判几个月,这么长的条款,最终上个月我们让它停业了,改造成了住宅。我们买的时候是1万美金,现在当地的价格是4万、6万美金,我们卖掉一部分的住宅,留下了一部分酒店。 

吴小晖补充道,“我们会真正保证华尔道夫标配的酒店在那里,但是房间从1000多间降到200多间、或者300间左右,这是一个比较小的酒店标准”。

对于“收购华尔道夫酒店不花一分钱”这样的表述,朱云来提出了疑问,“你买了华尔道夫,你把它做成住宅了,中国典型经典的打法,空手套白狼一样,还套剩下一个华尔道夫,但是我也好奇,按说这个路数美国人也不傻,他们也能做出来,为什么他们没做?”  

吴小晖回应称“这个是这样的,美国有一个1031法案,有很多美国朋友在下面,这就是走出去的机遇。它在曼哈顿上所有的东西都转化过了,只有这栋楼华尔道夫没有转化过。他已经提供了折旧,如果他自己改造要纳很多税,他卖给别人就不需要纳,但是他希望保留一个华尔道夫的品牌下来。” 

据悉,美国1031法又称为同类财产交换法适合用于在美国境內的投资和商业用途的房地产或不动产和动产。 

朱云来听后笑称,“明白了,你就是纽约市独一份,让你落着了。我也佩服你的精明,天上掉馅儿饼的事怎么不掉我的头上”。

吴小晖接茬:“正好有1031法案。除了我们这个,还有一个。不得不佩服美国上市公司的精明,这就是一个共赢。” 

朱云来接着又询问吴小晖“你说你买了一个保险公司,还让他盈利了,最后你加了一句按照中国会计的,按外国的就不盈利了?” 

吴小晖回应道,“中国会计也是一样,它有两个准则,一个是欧洲准则,一个是中国的国际准则,中国的国际准则讲了很专业的术语,我们完全按照国际准则,一个是中国的国际准则,一个是欧洲的国际准则,相差不大”。

强监管下,险资收购之风已有所“收敛”

博览研究员注意到,保监的会监管举措在近期似乎被银监会的监管风暴“抢尽风头”。而事实上,在“加强监管协调,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政策主基调之下,顶格处罚前海人寿之后,保监会在强监管方面着实下了不少功夫——

1493252886872627.jpg

“监管风暴”之下,博览研究员注意到,与此前火热的收购之风不同的是,近期险资在国内外的动作似乎有所“收敛”。

数据显示,2016年底保险行业总资产达15.12万亿元,按照保监会规定的“保险机构境外投资总额不得超过上年末总资产的15%”的投资比例限制来计算,2017年险资海外投资总额的上限约为2.27万亿元。

在A股四家上市险企中,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俨然已成“出海”主力。来自于中国人寿的数据显示,目前其外币资产达到86亿美元,在2016年更是出手收购了喜达屋位于美国的精选服务酒店、曼哈顿美国大道1285写字楼、伦敦金融城Aldgatetower、美国仓储物流资产包等。此外,另外一匹在海外市场驰骋的“黑马”更受瞩目。据不完全统计,安邦保险2016年海外投资额为508.49亿元,继2015年又一次登上保险资金境外投资榜的榜首。

不过近期来看,安邦保险布局海外可谓屡屡受挫。

◆今年4月17日,美国年金与人寿保险商信保人寿宣布,已终止与安邦保险集团的收购协议,并称将考虑其他可能的交易。据了解,纽约州金融服务局一直要求安邦对其股权结构与实际控制人的关系进行说明,但是安邦一直无法提供充足的信息,导致两个州的监管机构对安邦的股权结构均表示质疑。

◆值得一提的是,这并非安邦保险首次海外投资折戟。此前,安邦保险也因碰触了保监会关于“保险资金境外投资不超过总资产15%”的监管红线而退出对喜达屋的收购,亦临时终止与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女婿库什纳投资合作意向。

而国内方面,自从前海人寿、恒大人寿被处罚之后,险资举牌在近期似乎也没有溅出什么水花。

此外,纵观A股四家上市险企2016年年报,投资收益率下降成为关键词。

数据显示,去年中国平安、中国太保、新华保险、中国人寿总投资收益率分别为5.3%、5.2%、5.1%、4.56%,较2015年分别下降2.5、2.1、2.4、1.8个百分点。与投资收益下降相呼应的是净利润的大幅度下滑,除中国平安净利润实现正增长外,其余三家利润表现都比较惨淡,其中中国人寿净利润191.27亿元,同比下降44.9%;中国太保净利润为120.57亿元,同比下降32.0%;新华保险净利润为49.42亿元,同比下降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