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览财经研报】根据4.25的政治局会议以及同日政治局集体学习“金融有关问题”所释放的政策来看,博览研究员对当前市场的走势做如下两点判断——
1、就短中期来看,政策面有意让“惊魂甫定”的市场“修复、休整”,此前连续快速下跌的阶段基本上已经宣告结束。
2、从中期角度看,“金融反腐+查处违规”的战役仍然没有“收尾”,而是进一步深入,未来市场仍处在强监管的环境下,难有实质性突破行情。
短期市场反弹的趋势日渐明显,相关操作策略,详见今日【投资参考】的有关分析,本系列重点阐述,在中期趋势仍然面临强监管压力、难有实质性突破的情况下,如何“正确理解”当前A股市场的格局变化及其可能的应对方法!
游戏规则变了,市场行为也变了;市场行为变了,估值水平也变了
最近不少卖方都在讨论白马股估值重塑问题,博览研究员想把这个问题延伸到整个A股市场,看看在宏观和监管政策相继进入“新周期”,刘士余行情也进入新阶段(详见本内参20日文章)的背景下,A股的估值重塑将呈现怎样的态势?
博览研究员认为,估值重塑的过程需要从以下几个不同的角度去看:
1、中长线,A股市场整体将是一个持续杀估值的通道,尽管这个过程从去年下半年就开始了,但现在依然没有结束!“说不出口”的注册制暗度陈仓,改变了市场的供需关系,上市公司的稀缺性溢价优势逐渐丧失。从市盈率的计算公式看,由于监管加码,导致风险偏高降低,无风险利率走高,降低了整体市盈率水平。
2、中长线,监管“顶层设计”意在改变20多年来游资和机构的生存环境,前者由于不断“挨板子”,玩家行为发生变化,游资散户喜欢的超高弹性品种需要重塑估值;而机构影响力变得越来越大,重基本面、讲业绩的品种的估值相对坚挺。价值股和成长股的估值还有进一步的分化。
3、短期,4月中下旬市场曾经一度跌的惨不忍睹,连续的大幅下跌让人严重怀疑维稳能力。尤其是80多天的1%收盘跌幅已经被打破,甚至一带一路中字头竟然出现带头重挫(24日中国化学跌停),消费白马也一度冲高回落,追高的基本站岗(茅台多次上演追高被套)。所以未来强势品种同样有估值阶段性过高而向下修复的压力。
IPO提速、去杠杆、去伪存真、鼓励分红,A股正在重构估值体系!
当前A股市场有一个大的背景,就是脱虚入实,股市需要提高为实体经济服务的能力。怎么服务?很简单,为实体融资发IPO。这就是刘士余主席要用2-3年来解决IPO堰塞湖的根本原因。
但是博览研究员注意到,上交所发行上市中心执行经理顾斌公开表示,根据一季度发行速度测算,2017年将延续去年11月12月的高速发行节奏。预计2017年全年核发IPO数量达500家,全年IPO融资额达3000亿元。
按照今年核发500家IPO的速度,意味着过去的“存量IPO堰塞湖”就会解决很大一部分!这么一来,A股市场的供需平衡就进一步改变,当供给量多了,上市公司的稀缺性溢价就不复存在,整体估值自然就降低了。这一现象有一个最直观的感受,从A股近20年来的总体市盈率水平来看,整体走的是下行通道,原因就是IPO越发越多,就算牛市也不能改变这种趋势!

所以博览研究员给出的第一个长期判断是,就算去年杀了一波估值,但只要新股继续发,A股市场整体杀估值的趋势,在今年还会延续,尽管现在的整体估值只有20.65倍!
现阶段杀估值的过程,同样可以用金融学的理论知识来完美阐述。
我们知道市盈率=P/EPS。分子P(每股价格)可以按照DDM模型展开,是这样的:

其中,D是分红(Div是分红率),r就是资本必要回报率,等于无风险利率+风险溢价,这里假设分红是以永续增速g增长的。那么按照这个公式的推演出的市盈率计算公式(记作“公式1”)就是:

简单来看,Div、g与市盈率成正比,r与市盈率成反比。也就是说,高分红、高增长与低预期回报率造就了低估值。反之,铁公鸡,不增长和高回预期报率意味着高估值。
而r、g和Div刚好就是今年刘主席强调的三件事:去杠杆、增长能力(去伪存真的真成长)和分红。这三件事与A股市场估值的逻辑链条也不难理解:
去杠杆—债市下跌—债券利率上升—无风险利率提升—r上升—市盈率降低。
限制跨界并购定增,规范乱讲故事—成长股增长能力(g)降低—市盈率降低。
鼓励高分红—Div高的公司(价值股居多)—市盈率升高(中国神华土豪分红2个涨停)。
批评铁公鸡—Div低的公司(成长股比较多,因为成长股的资金通常用来扩张业务)—市盈率降低。
总体来看,去杠杆带动的是整个市场的估值挤压;而增长能力和分红水平需要分价值股和成长股来区分对待,成长股总体还要杀估值,价值股反而有可能享受估值溢价。
游戏规则生变,机构与游资的分化还在继续
本内参上周就指出,近期监管的一举一动,可谓“三面撒网,只开一面”。这一面就是专门为“落后区”到“先进区”打开的一条通道。资金要么到“先进区”来“投诚”一起“闹革命”,要么去香港、去海外那些个“更加自由”的市场去自生自灭。这也是当前监管层对A股炒作模式的“顶层设计”! 在这种监管的“顶层设计”之下,游资的原本的生存环境也发生了变化,胡炒乱炒爆炒一律被贴上“封条”,只能乖乖的“讲政治”、“讲业绩”,按照设计好的路径迁徙。
举个例子,胡炒乱炒的小票居多(次新、高送转、妖股等),讲政治,有业绩的通常是大票的标签(中字头、价值蓝筹)。这种分化从几个维度就能看出先进区和落后区的区别:
游资的票到底有多惨,这几天市场已经给出了答案,博览研究员就不在伤口上撒盐了。而机构投资者又在买谁呢?
从基金一季报来看,基金加大了对主板的攻势,创业板逐渐被抛弃。以基金重仓股为样本,一季度主板占比56.1%,较上季回升3.4个百分点。相比上季,消费升1.2个百分点,制造、金融各升0.2个点,TMT、医药降0.5、1.2个点。机构明显加仓白酒、电子、环保、家电,白酒处历史偏低水平,家电和电子处高位,基金减仓基础化工、计算机、农业、医药,计算机。

从估值水平上看,中小创相对于整个A股20.65倍的市盈率而言,很大程度上依然高估,创业板估值57倍,中小板44倍。叠加游资喜欢的讲故事、吹牛玩跨界并购的个股被重点监控,机构减仓TMT是沿着监管阻力最小的方向运动的。而游资“顶风作案”难以改变中小创杀估值的命运,原因很简单,“有形之手”调控的最大特点,就是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监管层三番两次的“打招呼”,中小创杀估值都这么明显了,别和趋势作对!

这一点从上证50(几乎全是机构和郭嘉队驻扎)和创业板(游资散户的代表)的分化就能明显看出。博览研究员更是认为,这种分化至少中期还能持续下去,后续专题会着重展开。

短期来看,前期强势品种有估值阶段性过高的压力
24日的中字头,尤其是午后中国交建继中国化学之后跌停,盘中中国铁建、中国电建等大跌近8%。另一方面,茅台创下历史新高428块之后,再度回调。前期强势的家电行业也纷纷冲高回落。很明显前期的强势品种即便公司质地再好,政策题材再“正确”,短期价格里面多多少少有些“水分”。

一带一路中字头作为“政治正确”品种,消费白马作为“业绩有效”品种,虽然都是“先进分子”,但是之前涨的太多,涨得太快,尽管没有被特停,但估值确有“赶顶风险”。尤其是茅台市值5000亿,顶贵州GDP的一半。面对如此估值,多少人望而生却。
博览研究员此前强调,短期来看,消费白马的炒作只能理解为投机角度的抱团取暖,而非价值投资。这是游资无处可去的被迫选择,本质上和炒次新股一样,说来就来,说走就走,因此短期追消费性价比很低,追高绝非明智之举。现在来看,这种回调与其说是价格太高,还不如说估值面临阶段性天花板!就算是白马,估值也不可能涨到天上去。尤其是当前弱市之下,前期强势品种同样有估值阶段性过高而向下修复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