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览财经观察】日本《经济学人》周刊3月28日刊登评论家中野刚志文章《“自由贸易带来成长”的谎言 战后日本靠“保护贸易”发展至今》称,贸易自由化不一定能带来经济成长。战后日本的经济成长是冷战这一特殊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带来的侥幸结果。冷战时期日本属于西方阵营,处于美国庇护之下,如果没有这一地缘政治环境,能否实现战后经济的成功令人怀疑。
文章称,如果认为日本的经济发展是自由贸易带来的成果,这种想法也太过单纯了。
“自由贸易带来经济增长。战后日本是多亏自由贸易才得以成功的。”这曾作为不容置疑的论调被广泛相信。
然而,凭这种对通常说法囫囵吞枣地接受的认知惰性,无法渡过唐纳德·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的混乱时代。自由贸易和经济成长的正“相关”关系,并不一定意味着自由贸易会带来经济成长的“因果”关系。经济成长的因素除贸易以外还有很多。
自由贸易会带来经济成长,这并不是理所当然的。
被管理的自由贸易
文章称,战后自由贸易和经济成长呈现出正相关关系。不过,在黄金与美元的交换比率固定在1盎司=35美元的1950至1973年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自由贸易,即关税及贸易总协定体制下的贸易的实际状态,与经济理论上的纯粹自由贸易有很大不同。
关税及贸易总协定体制下的贸易自由化与今天的世界贸易组织体制不同,是相当稳妥和渐进的。即,农业领域和服务领域基本被排除在自由化对象范围外,在工业领域也承认各种例外措施,包括反倾销税、多边纤维协定、出口自主限制和紧急进口限制措施等。各国都有采取政策缓和因贸易自由化带来的激变的空间。
文章称,以出口自主限制为例,日本1955年加入了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由于来自日本的产品急剧增加,美国提出了要求,日本1956年进行了棉产品的对美出口自主限制,1969年是钢铁,1972年是纤维,1977年是彩电,1981年是汽车。
文章称,受到对来自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各国的进口的数量限制(决定一定时期内对某品目的进口量,不允许进口超过这一数量的非关税壁垒)的工业品目数方面,1963年是欧洲共同体76品目,日本132品目,到1970年分别是65品目和81品目。从全世界范围来看,日本是明显的进口限制国。
日本《经济学人》周刊3月28日刊登评论家中野刚志文章《“自由贸易带来成长”的谎言 战后日本靠“保护贸易”发展至今》称,贸易自由化不一定能带来经济成长。战后日本的经济成长是冷战这一特殊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带来的侥幸结果。冷战时期日本属于西方阵营,处于美国庇护之下,如果没有这一地缘政治环境,能否实现战后经济的成功令人怀疑。
文章称,如果认为日本的经济发展是自由贸易带来的成果,这种想法也太过单纯了。
“自由贸易带来经济增长。战后日本是多亏自由贸易才得以成功的。”这曾作为不容置疑的论调被广泛相信。
然而,凭这种对通常说法囫囵吞枣地接受的认知惰性,无法渡过唐纳德·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的混乱时代。自由贸易和经济成长的正“相关”关系,并不一定意味着自由贸易会带来经济成长的“因果”关系。经济成长的因素除贸易以外还有很多。
自由贸易会带来经济成长,这并不是理所当然的。
被管理的自由贸易
文章称,战后自由贸易和经济成长呈现出正相关关系。不过,在黄金与美元的交换比率固定在1盎司=35美元的1950至1973年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自由贸易,即关税及贸易总协定体制下的贸易的实际状态,与经济理论上的纯粹自由贸易有很大不同。
关税及贸易总协定体制下的贸易自由化与今天的世界贸易组织体制不同,是相当稳妥和渐进的。即,农业领域和服务领域基本被排除在自由化对象范围外,在工业领域也承认各种例外措施,包括反倾销税、多边纤维协定、出口自主限制和紧急进口限制措施等。各国都有采取政策缓和因贸易自由化带来的激变的空间。
文章称,以出口自主限制为例,日本1955年加入了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由于来自日本的产品急剧增加,美国提出了要求,日本1956年进行了棉产品的对美出口自主限制,1969年是钢铁,1972年是纤维,1977年是彩电,1981年是汽车。
文章称,受到对来自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各国的进口的数量限制(决定一定时期内对某品目的进口量,不允许进口超过这一数量的非关税壁垒)的工业品目数方面,1963年是欧洲共同体76品目,日本132品目,到1970年分别是65品目和81品目。从全世界范围来看,日本是明显的进口限制国。
美国为防止亚洲的共产主义化而干预了朝鲜战争,这创造出了“特需”,日本因此抓住了战后复兴的机会,也被拉入了西方经济圈。
文章称,美国为让日本留在西方经济圈,对日本积极开放本国市场。为此,美国在广泛范围内下调了关税,对日本维持主要关税的情况也采取了宽容允许的态度。
自60年代后半期以后,东西紧张局势得到缓和,日本成了经济大国,美国经济实力相对下降,美国无法再对日本的出口采取宽容态度,日美贸易摩擦产生。
不过,1979年苏联进攻阿富汗,美国再次转而加强与西方盟国的关系,经济政策也发生了变化。为增强军备,美国支出巨额财政,为强化经济霸权,美国采取了美元升值政策。由于美国内需扩大和美元升值(日元贬值),日本再次享受了对美出口的恩惠。
总之,战后日本的经济成长是冷战这一特殊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带来的侥幸结果。冷战时期日本属于西方阵营,处于美国庇护之下,如果没有这一地缘政治环境,能否实现战后经济的成功令人怀疑。
但是,自上世纪80年代后半期开始,苏联威胁大幅减弱,冷战最终结束。美国认为已没有必要对日本采取宽容态度,因此通过日美结构协议等强硬要求开放市场。日本也响应美国的要求推进市场开放和自由化,但在此期间的日本经济陷入了被称为“失去的20 年”的长期低迷局面。
战后日本取得显著经济增长是在冷战时期,而失去的20年与冷战结束后的20年时间是一致的。这不会完全只是偶然。
文章称,从战后日本的成功经历明显可以看出,得出“自由贸易才是通往经济成长的道路”的教训是多么错误。贸易自由化不一定能带来经济成长,战后日本成功的最大因素是冷战。冷战结束四分之一世纪了,在美国霸权正走向终结的时代,有关执拗于自由贸易的认知惰性,已无需多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