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强者恒强,医药流通龙头持续扩张,药品零售连锁市占率增加
近日,商务部发布《2016年药品流通行业运行统计分析报告》。2016年国内药品流通市场销售规模稳步增长,七大类医药商品销售总额1.8万亿元,扣除不可比因素同比增长10.4%,增速略有回升。
全国七大类医药商品销售总额18393亿元,同比增长10.4%,增速较上年上升0.2个百分点。其中,药品零售市场3679亿元,同比增长9.5%,增速同比上升0.9个百分点。 2016年,全国药品流通直报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3994亿元,增长11.6%,上升0.7个百分点;利润总额322亿元,增长10.9%,上升0.3个百分点;平均毛利率7.0%,同比上升0.1个百分点;平均费用率5.2%,同比下降0.2个百分点;净利润率1.5%,同比上升0.1个百分点。
医药板块已经成为大市值板块,今年个股分化严重,未来分化将成为常态
截至 21 日,医药板块总市值 3.4 万亿,占 A 股比重 5.95%,已经成为第 4大市值板块。我们回顾一下年初以来医药板块的表现,以下分析以 234 只个股为总数(医药板块总共 243 只个股,剔除次新股 9 个)。 医药板块整体涨幅 0.02%,排位 28 个行业中 13 位,其中上涨个股 72 个,占比 30.7%;下跌个股 160 个,占比 68.3%, 2 家停牌。 涨幅超过 30%的个股仅 1家,复星医药 32.8%; 涨幅 20%-30%的有 10 家, 以创新药、低估值、 中药消费品三类公司为主: 广誉远、中国医药、华东医药、上海医药、东阿阿胶、片仔癀、恒瑞医药、江中药业、瑞康医药、白云山;涨幅 10-20%的 12 家;涨幅 0-10%的 48 家。 跌幅超过 40%的 1 家;跌幅 30-40%, 2家;跌幅 20-30%的 21 家;跌幅 10-20%的 57 家;跌幅 0-10%的 79 家。
年初以来要在医药板块有所收获需要两大技能,选牛、避雷
年初以来医药板块的表现可以总结为 3 大特征, 1、分化大, 上涨个股整体市值大于下跌个股; 2、涨幅好的个股集中在创新药、中药消费品、低估值三大类; 3、跌幅大的个股集中在市值小、医疗器械、医疗服务领域。总结来说,今年初以来要想抓住医药板块的机会,需改变思路,抓大放小,抓的到牛股还得避的过地雷。
往后怎么看?更加着重于长期趋势,选择长期竞争力强的公司。回顾过去,是为了总结经验和教训展望未来, 对于医药板块,建议着眼长期竞争力强的公司。
那么三条主线仍然是目前最好的选择:
1、研发和创新是根本,越往后要越注重研发投入和效率;
2、 三年内,政策带来高品质仿制药的集中度提升和进口替代机会;
3、医药商业的整合机会将持续,十三五医药商业整合是大趋势。对于今年整体表现不好的医疗器械和医疗服务板块,未来更多的是个股机会而非板块性机会。其中子行业空间大、 公司战略布局持续、基本面好、持续增长趋势明确,短期估值偏贵的,建议纳入观察名单,等待时机,当时间消化估值到一定阶段或者基本面出现明确改善时,将出现较好的介入时间点。
今年以来医改政策主要聚焦在公立医院等领域,在激励机制、补偿机制尚未理顺的前提下,政策影响对行业传导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同时伴随前期企业核心品种价格维持到位,未来降价空间有限,行业有望进入弱平衡周期,增速大概率触底回升。此外, 经历前期快速调整,成长股后续持续分化的概率较大,部分质地优良成长股受指数拖累,已经步入价廉区间,业绩增长明确且估值较为合理、符合政策方向且内部改善明显的标的存在较大的投资价值。
中投证券建议关注:
一致性评价强势推进,预计2017年下半年将有通过一致性评价产品获批。 重点推荐华东医药,关注信立泰,其阿卡波糖和氯吡格雷有望率先通过一致性评价。
分级诊疗推进超预期,基层市场正快速增长。 重点推荐糖尿病治疗领域龙头通化东宝,关注核心产品正基层发力的以岭药业。
零售行业处方外流预期,两票制、 税收规范带来行业整合契机,具备规模效应的连锁药店收入、 盈利能力均有望进一步提升。 重点推荐老百姓,关注一心堂。
随着“ 两票制” 全国推进,医药流通巨头迎来整合机会。 重点推荐全国性龙头公司上海医药、 九州通和区域性龙头公司柳州医药。
防守反击,自下而上,布局估值合理的优质成长股,我们重点推荐生物基因工程药物龙头长春高新,关注化学发光行业龙头安图生物。
医药行业进入新周期,行业政策利好龙头,到2025年国内大概里将产生1-3个千亿美金市值上市公司,重点推荐的恒瑞医药必将是其中一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