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览财经观察】在A股摧毁一个百亿股,可能需要经历好几个跌停。在港股市场,只需要2个小时。
中国人说,君以此始,必以此终。
西方人说,上帝想要谁灭亡,首先就要他疯狂!
近几日香港“老千股”的命运,再次佐证了这一点——
6月27日,中国集成控股(高大上的名字背后,是一家做晴雨伞的公司)盘中闪崩,市值就从210亿港元跌至12亿港元,暴跌94%。
这个一度被股民认定为 “中国神伞”的公司,百亿市值瞬间幻灭。
2015年2月,中国集成控股登陆香港主板市场。根据前复权计算,开盘报价0.05港元,到9月21日创下最高价3.30港元,短短7个月,公司股价暴涨60多倍。
而作为公司大股东,黄文集也荣登2015年10月份发布的福布斯富豪榜,其财富蹿升至171.5亿元,排名全国第67位,成为晋江首富。
此后,中国集成控股便开始借互联网金融炒作。2016年6月19日,中国集成控股与金牛资本管理集团签约,双方携手开拓发展互联网金融以及支付平台。
通过炒概念与讲故事,公司股价一路攀升,具体业务又如何呢?公司主要为日本雨伞代工,据其2015年公告显示,收入主要来源于日本出口,2013年公司总收入为4.84亿元,其中日本业务收入为3.67亿元,占比达76%。而利润也主要来源于出口退税,过去三年退税额占集团纯利的98%、93%和97%。或句话说,如果没有出口退税,公司一年就白干了,甚至会亏损。
在接下来的两年,中国集成控股的净利润快速下滑。
数据显示,2015年公司净利2522.90万元,同比减少65.52%,2016年公司净利612.40万元,同比减少75.73%。
然而,公司业绩断崖式崩塌,市值却影响不大,不得不承认全靠管理层的套路。
上市之初,中国集成控股总股本为6亿股,当年,总股本就迅速扩充为150亿股,2016年4月,公司再度拆细股份,总股本暴增至750亿股。
612.40万元的净利,总股本却高达750亿股。
此次暴跌,让中国集成控股这只老千股现了原形。
15年前的惨案再次上演
继27日港股老千股集体暴跌后,28日不少暴跌个股高开后再度下挫,而且还引发了其他“仙股”加入暴跌行列。其中,皓文控股跌55%,跌幅最大;隽泰控股、中国投融资、吉辉控股、中国钱包等跌逾40%;汉华专业服务、首都创投等跌逾30%。
“老千股”又称“仙股”、“细价股”,是港股市场的一个特有现象。港交所首席执行官李小加在2016年9月11日的一篇文章中,对“老千股”的描述是——主要是指大股东不以做好上市公司业务来盈利、而主要通过玩弄财技和配股、供股与合股等融资方式损害小股东利益。
但在法律角度来说,“老千股”的存在并不违反香港市场的规则和制度。
据称,这次香港市场老千股股灾,是2002年仙股事件的“重演”。
“其实这种事情在2002年已经发生过一次,被称为‘仙股事件’。当时港交所想出政策打击老千股,但是后来不了了之。”一位港股分析师向媒体表示。据媒体报道,2002年7月份港交所发出一份咨询文件,其中一项建议为将股价持续30日低于0.5港元的股份除牌。该建议对细价股投资者带来极大冲击,结果触发次日爆发“细价股股灾”。
火烧连环船
值得注意的是,27、28日的下跌中,多支股票间有“连环船”式的股权关系。
根据早前港股市场的独立股评人David Webb所发布的一份50只风险较高的股份名单,其中不少公司之间存在交叉持股的现象。
据澎湃新闻报道,查询香港交易所数据后发现,27日13只跌幅超过50%的股票中,每只股票的投资者持仓名单上,都有贝格隆证券的身影。
对此,上述“中国集成控股”这支股票中可窥一斑。
28日早间,一家名为“隆成金融”的公司在港交所公告称,该公司在市场上共计出售约14.79亿股中国集成控股的股份,平均价格为每股0.0169港元,出售所得款项共计2496万港元。
上述股份相当于中国集成控股总股本的约2%。隆成金融还表示,公司买入中国集成控股为投资目的。鉴于中国集成控股交易时段内股价极为波动,考虑到中国集成控股股价会持续波动,隆成金融董事会决定出售全部中国集成控股股份,但是此次出售会亏损约2.55亿港元。
从股权分布看,持有中国集成控股股份最多的证券公司是前述贝格隆证券。而贝格隆证券正是隆成金融的子公司。
不仅仅是这些,据27日同样遭遇大跌的“中国国家文化产业”发布的公告,其在27日也抛售了中国集成控股。“中国国家文化产业”表示,公司在中国集成控股的投资上出现巨额亏损,并未尝到甜头。
同样抛售中国集成控股的,还有一家公司——QPL International Holdings Limited。其在6月27日深夜发布公告,披露在6月27日通过间接全资附属公司在公开市场出手了7240万股中国集成控股的股份。
有意思的是,这三家看似独立的公司,所发布的公告口径完全一致,都说出售原因是中国集成控股股价波动太大。
此外,QPL还出售了8080万股汉华专业服务,以及2000万股美捷汇控股,而这两只股票在6月27日分别暴跌了93.40%和81.19%。
兴业证券研究所副所长、全球首席策略分析师张忆东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港股大跌源于某家机构的资金链的断裂,这家机构是业内有名的‘壳王’,当天跌幅超80%-90%的股票都是他们家的。”
那么,张忆东所说的“壳王”,是否是“隆成金融”呢?目前,没有进一步的消息证实。
火从何处来?
有香港市场人士向澎湃新闻表示,这次“仙股”集体“跳水”,与某一只“隆成系”的股票遭遇洗仓式抛售,加上“隆成系”交叉持股现象严重有关。
据了解,早在6月6日,隆成金融已经遭香港证监会责令停牌调查。
香港交易所公开资料,贝隆格证券是隆成金融在2015年7月收购的炎昌证券改名而成。这家在内地甚至无法通过搜索引擎找到的券商,竟然在2016年底就不显山不露水地与A股“股王”贵州茅台等公司展开合作,成立了一家新的券商。
针对隆成系抛盘导致老千股大跌的市场传闻,香港证监会发言人表示,目前证监会不会确认是否已经或将会就个别人士或公司进行调查。目前香港证监会的首要工作是密切监察券商符合有关流动资金的监管要求以及其他条件,确保它们可应付所有客户的持仓。这是香港证监会一贯做法,并会继续在任何市场极端波动时期进行。
对于暴跌发生期间,在业内流传甚广的“强制老千股退市”一说,港交所在27日回应称,“这是完全错误的,没有任何事实根据,港交所从未有这样的提案。”
业内人士普遍表示,港股市场中的腾讯和吉利等股价依旧再创新高就证明了港股大市本身并无问题。此次事件对于A股同样也没有长期影响。
又见赵薇
港股市场老千股集体暴跌,受损的不乏内地投资者,其中就有频繁现身资本市场的影视明星赵薇。资料显示,赵薇、黄有龙夫妇持有港股金宝宝控股股价重挫14.67%,报收0.064港元每股。
2016年6月17日,黄有龙、赵薇夫妇购入金宝宝21亿股,成交价0.3港元,持有权益占公司已发行股份20.58%,成为公司主要股东。也就是说,赵薇这次亏损近79%,即4.977亿港元。更让人关注的是,赵薇夫妇当时是溢价49%买入这些股票的。
不过,今年5月25日,该公司发布公告称,该公司与认购人Media Range Limited订立认购协议,后者以0.06港元每股认购金宝宝控股8.33亿股股份,较当日收市价溢价约27.66%,认购股份相当该公司现有已发行股本约8.17%。交易完成后,赵薇夫妇股份稀释到1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