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中国政策*
 查看往期
第3778期 2017-07-12(与您相约每周一、周三、周五)

主编点评

【本期主编】:张宏伟

7月11日,美国三大股指涨跌不一,科技股带动纳指小幅收涨,欧洲三大股指全线上涨;本周市场最担心的就是加拿大央行决议,市场预期比较强烈。11日早盘,恒指高开高走,大涨1%。午后恒指涨幅不断扩大,高见25935.99点,剑指26000点,最高涨1.69%,创2017年3月16日以来最大升幅。截止收盘,恒指涨1.48%,报25877.64点;国企指数涨1.97%,报10416.2点;红筹指数涨1.3%,报4007.14点。大市成交841亿港元。

资金方面,截至港股收盘,沪港通资金流向方面,沪股通净流入1.63亿 ,港股通(沪)净流入25.37亿,创6月以来新高。深港通资金流向方面,深股通净流入7.54亿,港股通(深)净流入为9.27亿。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港股11日主要跟随中资金融股大涨,一连收复10天及20天线,若然后市能企稳该水平,代表此前一轮的调整经已完成,25200将成为重大支持位。技术上,恒指保力加通道略为扩大,但能否突破横行格局,仍要视乎内银、内险股有否持续动力。

今日头条

恒指收复10天及20天线 突破横行格局需视乎内银、内险股

2017-07-11_172617.png

7月11日,美国三大股指涨跌不一,科技股带动纳指小幅收涨,欧洲三大股指全线上涨;本周市场最担心的就是加拿大央行决议,市场预期比较强烈。11日早盘,恒指高开高走,大涨1%。午后恒指涨幅不断扩大,高见25935.99点,剑指26000点,最高涨1.69%,创2017年3月16日以来最大升幅。截止收盘,恒指涨1.48%,报25877.64点;国企指数涨1.97%,报10416.2点;红筹指数涨1.3%,报4007.14点。大市成交841亿港元。

个股方面,吉利大涨7.54%,报价18.54元,市值1658亿港元,领涨蓝筹股。内银股炒高,建设银行涨4.04%,报价6.18元;工商银行涨3.08%,报价5.02元;中国银行涨1.95%,报价3.66元;交通银行涨1.64%,报价5.58元。保险股炒高,中国太平涨7.83%,报价21.2港元,高见21.35港元,创一年半高。中国人民保险涨6.4%,报价3.66元;中国人寿涨2.71%,报价24.6港元;中国平安涨1.72%,报价55.1元。权重蓝筹股走高,友邦保险涨2.4%,报价57.6元;汇丰控股涨0.6%,报价75.05元;腾讯控股涨2.5%,报价278.4元;港交所涨1.25%,报价202.4元;中国移动涨0.31%,报价81元。

资金方面,截至港股收盘,沪港通资金流向方面,沪股通净流入1.63亿 ,港股通(沪)净流入25.37亿,创6月以来新高。深港通资金流向方面,深股通净流入7.54亿,港股通(深)净流入为9.27亿。

消息方面,11日新华网刊文称,新都退刚摘牌,欣泰电气也将进入退市整理期,今年A股已有两家公司确定退市。同时,还有5家公司被暂停上市,创2011年以来新高。这些变化意味着A股市场在IPO常态化的同时,退市也日趋常态化,特别是随着退市制度执行的强化,A股上市公司“有序进退”有望成为现实。市场亟需“新陈代谢”来保持进出平衡与生态环境。推进A股市场退市常态化,便是证券市场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构建A股良好的市场生态需要“有序进退”,保证“进口”和“出口”的顺畅,才能让池子里的水有序地流动起来。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港股11日主要跟随中资金融股大涨,一连收复10天及20天线,若然后市能企稳该水平,代表此前一轮的调整经已完成,25200将成为重大支持位。技术上,恒指保力加通道略为扩大,但能否突破横行格局,仍要视乎内银、内险股有否持续动力。

热点聚焦

周三热门港股聚焦

2017-07-11_214929.jpg

港交所推出双币黄金期货 争夺亚洲黄金定价权

2017-07-11_200659.jpg

7月10日,港交所、伦敦金属交易所(LME)推出首对实物交收的双币黄金期货,分别以离岸人民币及美元结算。21世纪经济报道撰文指出,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在当日的记者会上表示,此次推出的黄金产品透过人民币及美元两个交易渠道,横跨时区,给予投资者更多投资机会和风险管理工具,并进一步引领离岸市场人民币的汇率及利率的形成。

“由于人民币、美元双币黄金期货到期后均以实物交收,而交收的黄金规格是一模一样的,因此在交收日两张黄金期货合约的内在价值是相等的,这意味着将交收日人民币(香港)黄金期货的结算价和美元黄金期货的结算价相除,可以产生一个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他指出。

“理论上,这个汇率应该与当时的人民币兑美元期货结算价十分相近。一旦两个汇率价格偏离,就会出现套利机会,市场上就会有聪明人和聪明钱通过两边交收的形式获利。对于更加专业的投资者,还可以关注双币黄金形成的汇率和人民币汇率期权产品的价格差,丰富自己的投资策略。因此,通过实物交割形成黄金、美元、人民币的完美三合一应该是此次推出的香港黄金期货的最大看点。”他坦言。

三度试水黄金期货

事实上,这已是香港第三度试水黄金期货产品。早在上世纪80年代,当时的期货交易所曾推出黄金期货,但最终由于成交欠佳而于上世纪90年代退出市场。港交所于2008年曾推出实物黄金期货,但由于市场反应冷淡而于2015年3月取消。

李小加表示,“伦敦、香港基本上已经涵盖了大部分的交易时段。同时,人民币已成为国际市场有较大吸引力的货币。实物交割的黄金期货不仅可作出对冲和投机,亦可利用这个合约买卖黄金进行风险管理。”

同时,他指出,如果日后各国央行有意买卖黄金,可以通过香港进行,不仅有利巩固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还通过该合约对美元或离岸人民币的汇率形成重要影响。

此次推出的香港交易所黄金期货专为亚洲市场需求而设,以1000克金条(纯度不低于99.99%)为标的。交易分别设日间交易时段及收市后期货交易时段,分别于上午8时30分至下午4时30分及下午5时15分至翌日凌晨1时收市。整个合约的交易时段长达16个小时,相比之下,此前的黄金期货合约交易时段仅为8个小时。

此外,这是香港首次推出实物交割的黄金期货合约,主要意在吸引亚洲区内大批的黄金加工商、贸易商参与交易。据悉,期货结算公司已委任布林克香港有限公司作为其首家核准交收仓库,负责黄金期货合约的实物交收。除核准交收仓库外,交易所为维护实物交收黄金期货合约的诚信链,已指定一系列交收仓库、精炼厂、运输公司及检测机构。

证监会行政总裁欧达礼在7月10日出席黄金期货合约开市仪式时透露,此次推出的黄金期货合约,分别设有实物交收参与者以及非实物交收参与者,“我们对于后一类参与者将密切关注他们的未平仓位水平来进行风险管理。”

港交所公布的资料显示,非实物交收参与者不得于最后交易日前一个营业日的系统截止时间(即下午6时45分)后持有任何即月黄金期货合约的未平仓合约,亦不得于最后交易日前一个营业日T时段后买卖任何即月黄金期货合约或接受该合约的交易或仓位转移。

争夺黄金定价权

亚洲目前已在全球黄金生产和消费领域占据主导地位。世界黄金协会的数据显示,亚洲消费的黄金珠宝、金条和金币占据全球消费总量的60%左右。但目前亚洲市场实物黄金的供应,尤其是大公斤金条的供应还未形成一个公开透明并具规模的交易市场。

近年来,亚洲区内的上海、香港、新加坡等各大金融中心已纷纷加快步伐,力争在亚洲黄金定价权上分得一杯羹。

2014年9月18日,上海黄金交易所率先推出国际板交易,主要引入国际投资者参与金交所以人民币计价的黄金、白银等贵金属产品交易,同时利用上海自贸区的一些政策为黄金投资者提供便利的实物黄金转口服务。

汇丰、渣打、高盛、德意志等全球各大黄金精炼企业及其他贵金属投资机构已成为上海金交所首批40家国际会员。目前,国际板共有69个国际会员。去年,上海黄金交易所国际板成交金额1.1万亿元,同比下降4.33%;国际会员成交量占国际板总成交量的40%,同比上升22个百分点。

2014年10月,新加坡证券交易所推出以批发25公斤金条为主体的全球首个实物黄金合约。资料显示,截至2015年6月底,该合约的交易量约为6725公斤,其中大多数为实物交割,但随后交易量直线下滑,至去年2月已无任何成交。

此外,CME亦于2015年1月在香港推出1公斤黄金期货实地交割合约,与香港99.99%黄金价格直接挂钩。该合约每月日均交易量在2016年2月大幅增长到432手,并曾于去年2月16日创出930手的交易记录。截至7月7日,该合约的未平仓合约为18手,成交量为13手。

世界第四大湾区渐行渐近! 迎万亿级基建投资

2017-07-11_210358.jpg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已初步成型,日前正式上报至国家发改委这意味着,打造世界第四大湾区渐行渐近。经济参考报指出,业内人士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在“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长三角经济带的背景下,弥补了中国南部城市群版图,完善了国家区域战略。

日前,广东省发改委副主任吴维保在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揭牌时透露,《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已于6月底上报国家发改委。该规划由广东发改委会同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等国家高端智库绘制,初步明确了粤港澳大湾区的目标定位、发展方向、重点任务。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张晓强表示,大湾区的规划范围包括广东省的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9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规划涉及的重大基础设施、重点发展平台、重要经贸合作等自然延伸、辐射到泛珠三角等其他区域。

对此,中山大学产业与区域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梁琦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将完善国家区域战略的版图,支撑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梁琦介绍,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两条路线,一条是从我国沿海经马六甲海峡到印度洋,延伸至欧洲,另外一条是从我国沿海经印尼抵达南太平洋,粤港澳大湾区都是起点之一。

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在主持召开省委常委会议时表示,大湾区的目标定位是更具活力的世界级经济区、粤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一带一路”建设重要支撑区、宜居宜业宜游优质生活圈、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

胡春华说,要加强务实合作,认真组织与香港、澳门的工作对接会,充分沟通了解彼此的发展规划和合作需求,围绕经贸、科教、金融、旅游和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谋划推进更多合作项目,找准合作着力点和突破口,推动合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对于大湾区建设的时间表,张晓强透露,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国际一流湾区基本形成,世界级城市群的框架基本确立,2030年位居全球湾区榜首,成为全球先进制造业中心、全球重要创新中心、国际金融航运和贸易中心,参与全球合作与竞争的能力大幅跃升,跻身世界知名城市群前列。

张晓强说,根据测算,结合对2020年、2030年和全球其他三大湾区的预测比较,到2020年,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总量将基本追平东京湾区,到2030年,粤港澳大湾区GDP总量将达4.62万亿美元,超过东京湾区(3.24万亿美元)和纽约湾区(2.18万亿美元),成为世界GDP总量第一的湾区。

《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指出,将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强化内地与港澳交通联系,构建高效便捷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挥香港作为国际航运中心优势,带动大湾区其他城市共建世界级港口群和空港群,优化高速公路、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布局,推动各种运输方式综合衔接、一体高效。强化城市内外交通建设,便捷城际交通,共同推进包括港珠澳大桥、广深港高铁、粤澳新通道等区域重点项目建设,打造便捷区域内交通圈。建设稳定安全的能源和水供应体系,进一步提升信息通信网络基础设施水平、扩大网络容量。

大湾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将是首要工作,重点共建“一中心三网”方正证券分析师任泽平表示,“一中心”是指世界级国际航运物流中心,“三网”是指多向通道网、海空航线网、快速公交网,形成辐射国内外的综合交通体系。万亿级基建投资在路上。

其中,打造辐射国内外综合交通体系,将成为大湾区的重点。广东“十三五”规划指出,将实现“12312”交通圈,即广州与珠三角各市1小时通达,珠三角与粤东西北各市陆路2小时左右通达、与周边省会城市陆路3小时左右通达,广东与全球主要城市12小时通达。仅中山一地未来六年将投入1400亿元布局交通版图。

佛山方面,将投资4775亿元,建设154个基础设施重点项目。珠海方面,2017年全市安排基础设施重点项目129个,总投资约3741亿元。惠州方面,“十三五”期间将规划建设323个市级政府投资建设项目,总投资估算2275亿元,主要集中在市政设施与综合交通设施领域。

公司新闻

中金收购金瑞基金多数股权 中国中车交付香港第三列动车组

2017-07-11_212443.jpg

中金收购金瑞基金多数股权 进入美国资产管理和ETF行业

据中金公司(03908)官网消息,其10日宣布,已就收购金瑞基金(Krane Funds Advisors, LLC)多数股权事宜签署最终协议。智通财经指出,金瑞基金是一家美国资产管理公司,以其专注于中国的KraneShares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s)及中国投资策略著称。

中金代履董事长、首席执行官毕明建表示,公司将借助金瑞基金的平台进入美国资产管理和ETF行业,向国内外个人、顾问及机构客户提供高质量投资产品和服务。在其ETF产品中,金瑞基金凭借KraneShares中概互联网ETF(KWEB)在中国互联网领域建立了主导性的市场地位。该ETF包含了一些最具创新力的全球性科技公司,包括阿里巴巴、百度和腾讯。

此外,金瑞基金在为客户提供关于进入中国股票及固定收益市场的金融产品和投资者教育领域亦处于领先地位。另外金瑞基金是首家在美国发行与MSCI挂钩的中国A股ETF的公司。KraneShares Bosera MSCI中国A股ETF(KBA)由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股票构成,并追踪MSCI中国A股国际指数。

中国中车交付香港第三列动车组 高铁香港段带来崭新机遇

据中国中车(01766)官方微信公众号消息,7月6日,中国中车交付香港的高速动车组抵达香港,这是中国中车交付香港的第三列动车组。

7月9日上午,刚刚上任的香港特别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在特区政府运输及房屋局局长陈帆、路政署署长钟锦华及香港铁路有限公司(港铁公司)行政总裁梁国权陪同下,到访高铁香港段石岗列车停放处,参观这列来自中车四方股份公司的高铁列车。

港铁公司工程总监黄唯铭表示,高铁香港段首两列列车已分别于2016年9月和2017年1月由青岛船运抵港。由于香港西九龙站至深圳皇岗的线路及相关工程经已经完工,使得第三列列车得以通过铁路历经2500公里抵达香港。

林郑月娥表示,这标志着高铁香港段工程迎来一个里程碑,高铁香港段已接通国家高速铁路网络。

梁国权介绍,截至今年6月,高铁香港段整体工程已完成94.3%,其中土木工程已完成96.3%、机电工程已完成87.5%。目前工程进度比较良好,预计2018年第三季度实现通车。

林郑月娥表示,高铁香港段是香港面向未来发展的策略性基建项目。它将大大增强香港与内地城市的联系,扩宽香港市民的事业发展及生活空间,为下一代带来崭新机遇。

林郑月娥还指出,要高铁香港段达致预期的效益,并为旅客带来方便,"一地两检"是最合适的安排,让乘客在西九龙总站一次过完成出入境程序。如不实施"一地两检",高铁香港段的效益将大打折扣。林郑月娥透露,特区政府跟中央就"一地两检"的商讨已到最后阶段,稍后会全面公布一个符合基本法、有足够法律基础的方案。

港铁公司强调,会把安全工作做好。列车抵港后,将在西九龙总站至内地路段进行跨境动态测试,并须通过特区政府相关部门的验收及审批。

资料显示,高铁香港段全长26公里,由香港西九龙直达深圳与香港分界,连接国家两万公里长的高速铁路网络。通车后,广州与香港两地的行车时间将由近2小时缩短至约48分钟,而往来北京、上海亦分别由24小时和19小时缩短至约10小时和8小时。

保诚保险升级CIR 首推“还原保障”

保诚保险(02378)宣布,将推出危疾保险产品——守护健康危疾全护保,并且新增市场首创的“还原保障”。

此产品的受保人不但可以在原位癌、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俗称通波仔)等18种早期病况严重的疾病中获得最多3次、每次高达保额25%的赔偿,“还原保障”也会在早期赔偿后,还原受保人的严重疾病身故赔偿至保额的100%。这使得受保人得到百分之百的保障,减少他们在面对疾病时所面临的财政负担,为他们提供全面的保障。

对此,保诚市场拓展部产品管理高级总监黄丽珍称,希望透过守护健康危疾全护保,提供令顾客更安心的保障。保诚了解当不幸患上重大疾病时,患者应把全部精力集中于康复疗程,而非疾病所带来的财务压力及负担上。这个计划不但包含崭新的“还原保障”,而且全面覆盖多种早期至末期病症,能减轻客户在罹患重症后的财务负担,确保他们在获得多次早期严重疾病赔偿后,仍然享有百分百的危疾保障。

早在2017年1月5日,保诚就推出了守护健康危疾全护保(CIR),6月2号将其下架,并推出了新的守护健康危疾全护保(CIR2)。对比新旧计划书发现,相同保额的保费是完全一样的,但后者新增加了5种疾病,并新设了“还原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