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中国政策*
 查看往期
第2142期 2017-07-20

主编点评

【本期主编】:天天

《供不应求刺激短涨、新旧动能“共振”或让周期股“复辟”!》:短期内,周期品近期的持续走强,是供给端和需求端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方面,去产能继续推进,供给端持续收缩,另一方面季节性因素加上二季度经济数据尤其是传统动能的“小超预期”,周期品需求仍然相对较强。那么,周期性板块的未来又会如何?博览研究员对此持相对乐观的态度。当前传统产能已实现一定出清,企业盈利面有了较大改善,与此同时上半年新经济、新动能表现靓丽,促进经济进一步向好,因此一旦新旧动能共振,不仅经济运行质量大幅提升,未来甚至不排除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速”恢复到7%以上的可能性!如今,在金融去杠杆持续推进、整体流动性偏紧的背景下,市场趋向追逐“高富帅”板块,以寻求确定性投资机会,这意味着周期品板块很可能会在较长时间内处于市场关注的热点中!因此,在经济基本面得到“恢复”而市场“追逐高富帅”的共振之下,未来周期品“复辟”的可能性,也并非不可想象!当然,周期品长线布局机会值得期待,但是这个长线机会多久才会兑现,还需要进一步观察,毕竟在新旧动能转换的过程,总存在这样那样的反复过程,相应地周期品行情也存在阶段性回调的可能。我们持续保持关注!!

《“降低国有企业杠杆”或引领新一轮“国企改革”行情》:由于政策上已发生和即将发生的变化,此前几个月中一直对央企改革传闻做出的“麻木”式反应,现在需要改变了。我们可以比以前积极的关注央企、国企改革:在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习总书记明确要求,“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而这个“重点领域”就包括2016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都重点谈到的“国企改革”。与此同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当中的“去杠杆”也已经进入了以降低国有企业杠杆为主的时期。如果未来市场中某支国企改革概念股短期内股价快速上升,但没有遭遇行政监管,则说明A股市场的“强监管”在央企、国企改革项目上出现了变化。如果出现这种情况的是近期传出“绯闻”的五矿或中国黄金下属的股票,其标志性意义就更大了!

博览视点

供不应求刺激短涨、新旧动能“共振”或让周期股“复辟”!

【研究员】:陈果 田文

结论:短期内,周期品近期的持续走强,是供给端和需求端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方面,去产能继续推进,供给端持续收缩,另一方面季节性因素加上二季度经济数据尤其是传统动能的“小超预期”,周期品需求仍然相对较强。那么,周期性板块的未来又会如何?博览研究员对此持相对乐观的态度。当前传统产能已实现一定出清,企业盈利面有了较大改善,与此同时上半年新经济、新动能表现靓丽,促进经济进一步向好,因此一旦新旧动能共振,不仅经济运行质量大幅提升,未来甚至不排除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速”恢复到7%以上的可能性!如今,在金融去杠杆持续推进、整体流动性偏紧的背景下,市场趋向追逐“高富帅”板块,以寻求确定性投资机会,这意味着周期品板块很可能会在较长时间内处于市场关注的热点中!因此,在经济基本面得到“恢复”而市场“追逐高富帅”的共振之下,未来周期品“复辟”的可能性,也并非不可想象!当然,周期品长线布局机会值得期待,但是这个长线机会多久才会兑现,还需要进一步观察,毕竟在新旧动能转换的过程,总存在这样那样的反复过程,相应地周期品行情也存在阶段性回调的可能。我们持续保持关注!!

【博览财经研报】19日,在煤炭、钢铁、有色等权重周期股的带动下,沪指更创下三个月新高,涨1.36%,是近两个月最大单日涨幅。

周期性板块自上月开始强势反弹,有色、钢铁板块自6月初就开启V型反转,煤炭开采板块在过去19个交易日中,仅3个交易日收阴。

伴随这波周期股反弹行情的是黑色系期货的暴涨:内盘期货,焦炭昨日涨超2%,焦煤、螺纹钢涨超1%。其中螺纹钢主力合约从6月开始直线上升,累计涨幅逾20%。

◆博览研究员认为,短期内,周期品近期的持续走强,是供给端和需求端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方面,去产能继续推进,供给端持续收缩,另一方面季节性因素加上二季度经济数据尤其是传统动能的“小超预期”,周期品需求仍然相对较强。

那么,周期性板块的未来又会如何?

◆博览研究员对此持相对乐观的态度。当前传统产能已实现一定出清,企业盈利面有了较大改善,与此同时上半年新经济、新动能表现靓丽,促进经济进一步向好,因此一旦新旧动能共振,不仅经济运行质量大幅提升,未来甚至不排除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速”恢复到7%以上的可能性(上半年已经6.9%了,在当前全国各地方、各部门憋足劲给19大“献礼”的氛围之下,来个“有质量”的“高增长”也并不是不可想象的)!

而一旦中国经济潜在增速得到“恢复”,受此刺激的周期品种又会做出何种夸张的表演?

如今,在金融去杠杆持续推进、整体流动性偏紧的背景下,市场愈来愈趋向追逐有业绩(跟随复苏)、有背景(政策扶持)、有块头(大而通吃)的“高富帅”板块,以寻求确定性投资机会,这意味着周期品板块很可能会在较长时间内处于市场关注的热点中!

因此,在经济基本面得到“恢复”而市场“追逐高富帅”的共振之下,未来周期品“复辟”的可能性,也并非不可想象!!

博览研究员认为周期品长线布局机会值得期待,但是这个长线机会多久才会兑现,还需要进一步观察,毕竟在新旧动能转换的过程,总存在这样那样的反复过程,相应地周期品行情也存在阶段性回调的可能。我们持续保持关注!!

近期周期品为何连续走强?

是什么造就了周期品的近期连续走强?

目前市场上有分析师指出,6 月以来以煤炭、钢铁、有色为代表的周期行业走出了一轮强势反弹行情,这次反弹的动力主要来自价格上涨。但本次价格上涨主要是期货价格大幅贴水的修复,而现货价格并没有出现明显上涨,期货强于现货,远月强于近月。经济在下行过程中展现出相当的韧性,促使市场对于经济的悲观预期出现了一定修复,进而带动周期品期货价格贴水的修复走势。

博览研究员则认为,周期品近期的持续走强,是供给端和需求端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方面,去产能继续推进,供给端持续收缩。

以本轮周期品的龙头钢铁行业为例,2017年,中国钢铁去产能目标是化解5000万吨粗钢产能,在6月30日全面取缔“地条钢”;截至5月底,全国已压减粗钢产能4239万吨,完成年度目标任务84.8%;目前各地排查发现的“地条钢”产能已全部停产、断水断电,正按照“四个彻底拆除”的要求将“地条钢”取缔到位。而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数据,目前全国已清查出500多家“地条钢”生产企业,合计产能1.19亿吨;7-8月份将开展“地条钢”清除验收抽查。正是在产能已实现较大出清的背景下,即使当前钢铁产能利用率已经是非常非常高的状态,但整个钢铁行业仍是供不应求。

另一方面,季节性因素加上二季度经济数据中传统动能的“小超预期”,周期品需求仍然相对较强。

我们看到,当前已经是7月中下旬,到八月中下旬就会迎来钢铁、煤炭等行业消费的一个旺季,相应地也会对相关商品的价格有一个拉升作用。

更值得关注的是,二季度经济数据“小超预期”,显示了当前工业生产对相关商品的消费需要仍然相对较强。中国2季度GDP同比6.9%,持平1季度,预期6.8%。6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7.6%,预期6.5%,前值6.5%。1-6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8.6%,预期8.5%,前值8.6%。6月固定资产投资当月增速8.8%,比5月增速提高了0.9个点。6月基建投资当月增长17.3%,提高了4.2个点,其中水利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大幅提高了13.5和7.8个点。房地产和制造业6月投资增速分别为7.9%和6.6%,较5月涨0.6和0.7个点。

周期品走强趋势未来还能否持续?

那么这种趋势未来还能否持续?

◆博览研究员对此持相对乐观的态度。短中期内,正如上文所谈到的,供给端偏紧、需求端相对旺盛的局面仍会存在,相应地周期品短期内仍有一定支撑。而长期内,周期品行情也值得关注——

一方面,二季度经济增速小超预期,尤其是工业生产的良好表现,揭示了当前传统产能已实现一定出清,企业盈利面有了较大改善。6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7.6%,较5月提高1.1个点。其中,权重最大的制造业增加值增速比5月提高1.1个点。新周期下制造业产能出清,外需向好内需稳定,企业利润改善行业持续景气。从行业来看,近期大宗商品低库存带动生产旺盛,黑色、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增加值同比明显上升,分别比5月涨2.6和1.3个点。除此之外销售和土地购置向好,房地产投资6月增速上行。6月地产投资当月增速7.9%,比5月上升0.6个点,其中住宅投资增速10.8%,上升了2.4个点。

另一方面,新经济、新动能表现靓丽,促进经济进一步向好。博览研究员在《李克强总理最新讲话已定调上半年、谋划下半年!》中已指出,李克强总理在7月初的国务院会议和相关座谈会上,充分强调了新经济、新动能上半年经济工作成绩的作用——消费贡献率、第三产业比重、新动能支撑作用上升。

综合来看新旧动能共振下,尤其是市场已实现一定出清,经济运行质量大幅提升下,传统行业、周期品或有更为亮眼的表现。

●与此同时,博览研究员注意到,在金融去杠杆持续推进、整体流动性偏紧的背景下,市场愈来愈趋向追逐“高富帅”板块,以寻求确定性投资机会,这意味着周期品板块将长期处于市场关注的热点中。何谓“高富帅”?首先就是有着较强的业绩支撑,盈利面有较大改善;其次就是板块较大,总体市值规模较大。显然业绩不断改善、已实现一定行业出清、国企已居于主导地位的周期行业,充分符合这一标准。

◆值得注意的是,博览研究员认为周期品长线布局机会值得期待,但是这个长线机会多久才会兑现,还需要进一步观察,毕竟在新旧动能转换的过程,总存在这样那样的反复过程,相应地,近期强势的周期品行情,也存在阶段性回调的可能。需保持跟进观察!

量价齐涨、去产能等多重因素共振,周期股中期上涨有坚实基础!

【研究员】:柏双

在博览研究员看来,周期股近期的大涨受到多重因素的共振刺激,虽然其中部分因素的催化作用会很快消化(比如,中国五矿和中国黄金合并的传闻),但推动周期股上涨的一些根本性原因:量价齐涨下的业绩暴增预期、(去产能和消费旺季下的)阶段性的供不应求和全球经济复苏超预期下对大宗期现市场的推动力,都是中期性的因素,并不会轻易改变,这决定了周期股出现持续性上涨是有较坚实的基础的,只要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的精神和证监会“疏通和规范”资金流入的动作得到贯彻落实,大盘没有明显走坏。周期股下半年依然可能是领涨的板块——正如部分机构所言,基本面见底、估值不高、安全性也比较好的部分具有持续涨价预期的周期品板块,大概率将成为A股新的强势板块。

【博览财经研报】前日(18日),煤飞色舞是大盘反转的关键力量,昨日(19日),周期股继续承包了上涨的半壁江山。

在博览研究员看来,周期股近期的大涨受到多重因素的共振刺激,虽然其中部分因素的催化作用会很快消化(比如,中国五矿和中国黄金合并的传闻),但推动周期股上涨的一些根本性原因:量价齐涨下的业绩暴增预期、(去产能和消费旺季下的)阶段性的供不应求和全球经济复苏超预期下对大宗期现市场的推动力,都是中期性的因素,并不会轻易改变,这决定了周期股出现持续性上涨是有较坚实的基础的,只要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的精神和证监会“疏通和规范”资金流入的动作得到贯彻落实,大盘没有明显走坏。周期股下半年依然可能是领涨的板块——正如部分机构所言,基本面见底、估值不高、安全性也比较好的部分具有持续涨价预期的周期品板块,大概率将成为A股新的强势板块。

一是业绩驱动。尤其煤炭行业的大涨与业绩预期暴增关系紧密。

据统计,截至7月16日,在煤炭、有色、钢铁、水泥、化工等传统周期性行业,共有198家上市公司发布上半年业绩预告,其中158家预喜,占比达79.79%,远超沪深上市公司整体预喜比例。而且,上述198家公司中预增幅度超过100%的多达96家。也就是说,传统蓝筹上半年表现与创小板迥异与业绩有很大关系。其中煤炭股的业绩增长是最令人震惊的。

在工业增长强劲和水电出力不足的情况下,1-6月份电煤、电力消费同比分别增长8.2%和6.3%,为近几年最大增幅。不管从宏观到行业本身的需求都超预期。需求侧是煤炭股的最大催化剂,也是最大利好。数据显示,前5个月,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利润总额123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200亿元!也意味着整体上煤炭企业利润同比去年暴增了近40倍!因此,截至7月19日,16家煤企无一例外预计2017年上半年业绩将实现大增。其中,*ST郑煤、兰花科创、*ST大有、*ST平能均实现扭亏为盈。冀中能源预计净利大增62倍;陕西煤业预计净利大增22倍;恒源煤电预计净利大增10倍;西山煤电预计净利大增7倍多。上述煤企在中报中提到,上半年业绩大幅增长,主要是由于煤价同比高于去年。

有色金属行业也整体转暖。数据显示,2017年5月有色金属矿采选业主营业务收入为2644.50亿元,同比增长13.4%,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营业收入为23055.4亿元,同比增长17.9%。截至目前,申万有色金属行业已有近半公司披露中报预告,54家公司中除了2家预减略减和3家续亏,其余全部向好,预喜占比高达90.74%。其中多达24家有色公司上半年业绩将实现倍增或扭亏幅度超过100%。

其中,锡业股份上半年预计盈利3.4亿元至3.9亿元,预增5377.78%-6183.34%,不但在有色金属行业预增幅度第一,如果以上限来看还是A股目前的中报“预增王”。此外,怡球资源、丰华股份、中金岭南的预增幅度也超过10倍,中钨高新、兴业矿业接近10倍,西部矿业、寒锐钴业、盛和资源、精艺股份、鹏欣资源、盛屯矿业的中期预增幅度则在300%以上。

在钢铁行业,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生铁产量稳定,粗钢产量创新高。其中,生铁累计产量36256万吨,同比增加3.4%;粗钢累计产量41975万吨,同比增长4.6%;钢材累计产量55155万吨,同比增加1.1%。受益于钢铁行业整体行情利好,目前已发布中期业绩预告的13家上市公司上半年实现盈利,有4家扭亏为盈。机构分析普遍认为,二季度钢铁企业利润或超预期,平均吨钢利润接近1000元,比去年同期上涨很多。企业利润好自然带动股价上涨。

4.jpg

二是阶段性出现的供需结构矛盾更加突出,也强化了看涨动力。

仅以煤炭为例,在供应方面,根据国务院此前发布的《关于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提出,从2016年开始,用3年至5年的时间,退出煤炭产能5亿吨左右、减量重组5亿吨左右。而仅在2016年,煤炭就实现去产能2.9亿吨,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7月18日,发改委公布,今年上半年共退出煤炭产能1.11亿吨,已经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量的74%。同时也是在仅仅一年半的时间内完成全部去产能任务4/5的目标,而根据发改委对央行和地方制定的目标(如下表)——

2.JPG

也就是说,煤钢去产能下半年仍会延续超预期的趋势。而部分“僵尸企业”的煤炭产能被去掉之后,优质企业的产能释放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完成。这个时间差也助推了煤炭价格的上涨。

而在需求方面,多地持续的高温天气,使得煤炭需求强劲。比如,尽管水电出力逐渐恢复正常,但火电依然居高不下,并频频刷新历史最高纪录。7月份-8月份是传统动力煤旺季,目前煤价的上行走势将延续,上市煤企有望实现量价齐升,三季报大概率仍将明显好转。

在这些煤炭产能去掉以后,就对优质企业的产能释放及运输提出了更高要求,相应地这些被允许释放“先进产能”的企业自然相对受益(量价齐涨),而他们基本上都是上市公司。

有色和钢铁的涨价逻辑与上述煤炭行业差不多。只不过钢价的涨幅相比煤炭并不是很明显。另外,有色因为品种较多,不同品种间冷热差距较大——比如,从2016年11月本轮上行周期启动以来,钴价涨幅超过80%,接近7年历史新高;截止到7月12日,稀土指数自今年初以来已经上涨了约19.6%,但电解铝行业虽然受益于去产能但因此前过剩严重,上半年电解铝期现货价格基本在13500万元/吨-14900万元/吨的区间震荡。

因此,博览研究员提醒,对有色板块的个股更要强化筛选,应比较其主营业务品种和优选今年来涨价幅度最大而股价表现相对不明显的有色股——比如我们看到,从最近一周(7月10日至16日)有色金属的涨幅来看,镍、铅、锌、锡、铝、铜价格分别上涨1.4%、1.3%、1.1%、0.8%、0.5%和0.1%。如果将之与对应上市公司股价对比就会发现,涨价越快的,股价表现也越好。

在博览研究员看来,上述第一条的业绩暴增只是“果,而煤炭有色钢铁的阶段性供不应求才是“因

也就是说,从根源上来讲,煤炭有色钢铁股的上涨与其价格上涨具有直接的对应关系,而煤炭有色的价格上涨,又与供给侧改革下去产能进度超预期而经济复苏超预期需求上升+煤电消费进入7、8月份的旺季,所导致的阶段性、结构性供不应求,有很大关系。

但需要特别细说一下的是有色。

因有色除了受益于国内供给侧去产能和经济复苏需求上升的影响,在较大程度还受到海外市场期现市场的价格走势影响。而今年全球经济复苏趋势好于预期(美国经济指标连续高于市场预期、欧元区和日元区都出现复苏,下半年趋势大概率会延续),全球避险需求下降、美元持续贬值(中国经济因为外部经济复苏和人民币贬值带来的出口恢复增长)、大宗需求预期上升,都有利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这也成为推动A股有色品种价格上涨的一个中期重要变因,博览研究员认为,相比于上述部分因素对有色、煤炭、钢铁的涨价驱动力,全球经济复苏和美元贬值预期对有色品种的涨价预期影响更为持久。

比如,在黄金市场方面,尽管今年全球经济不断复苏,美联储已两次加息,黄金价格在上半年仍有9%的涨幅。6月上旬,随着中东局势再次紧张、美国政局的不确定性以及英国大选引发避险需求,黄金价格一度接近1300美元/盎司。此后,市场恐慌情绪逐步缓和,投机者也将纽约商品交易所黄金净多头削减至一个月以来的最低位。

而在基本金属方面,中银国际和川财证券的研报认为,随着供给方面的不断变化,今年下半年铝、锌和铅的表现将优于其他金属

两机构认为,铝是年初至今表现最好的基本金属。其价格受到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环保力度加大的支撑。去产能加冬季环保限产,未来铝将出现短缺,价格突破15000元/吨属于大概率事件;锌则因一系列利好消息提振了投资者热情,这其中包括全球供给短缺、主要生产国秘鲁将于7月份举行罢工、现货升幅加大以及不断减少的库存等因素。因此,预计供给持续不足将支撑锌价继续走强。

另外在小金属方面,川财证券认为,伴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加速,锂、钴价格上涨空间仍在,收储加打黑会让稀土迎来实质性的供给转变,小金属钛、锆、钨的行情或将延续。

此外,受到五矿集团和中国黄金合并的消息刺激,两公司旗下的上市公司株冶集团和五矿发展快速涨停,这是带动有色板块当前反弹的一个直接催化因素——不过,由于这两公司都已经“非常含糊地”澄清了消息,所以该驱动力正在迅速减弱。但其在有色板块的上涨中,本身就是一个短期的、次要的催化因素,其被消化并不影响周期股上涨的大局。

1.JPG

总结

比较而言,正是因为煤炭的业绩复苏和未来的业绩增长持续性明显好于钢铁,而有色业绩复苏整体虽然也明显不及煤炭,但因有海外需求因素支撑,且品种多个案性催化因素多,所以这也是我们近期看到:煤炭总是领涨,而钢铁板块基本只能处于上涨板块的中游位置,有色板块涨幅则居于两者之间的重要原因。

考虑到存量格局下,强者恒强的特征,博览研究员认为,这基本上也是当下投资者配置周期股时的优先顺序。

决策参考

“降低国有企业杠杆”或引领新一轮“国企改革”行情

【研究员】:杨波

结论:由于政策上已发生和即将发生的变化,此前几个月中一直对央企改革传闻做出的“麻木”式反应,现在需要改变了。我们可以比以前积极的关注央企、国企改革:在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习总书记明确要求,“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而这个“重点领域”就包括2016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都重点谈到的“国企改革”。与此同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当中的“去杠杆”也已经进入了以降低国有企业杠杆为主的时期。如果未来市场中某支国企改革概念股短期内股价快速上升,但没有遭遇行政监管,则说明A股市场的“强监管”在央企、国企改革项目上出现了变化。如果出现这种情况的是近期传出“绯闻”的五矿或中国黄金下属的股票,其标志性意义就更大了!

【博览财经研报】突然出现一条传闻,股价马上发生异动,然后出现一条“澄清”的消息——对于比较关注国企重组的投资人来说,这种事情见得太多了。18日至19日,中国五矿集团和中国黄金集团就发生了这样的事。

虽然对以央企改革为标杆的国企改革一直抱有期待,但近几个月以来,面对新的央企、国企改革消息,我一直反应平静。特别是当中国神华这个重组界的“常委级”CP,自年初以来被不断“披露”一些新“婚约”时,我更是说过,虽然其放出超级分红计划可能预示重组将近,但依旧难以立即带动市场对央企、国企改革的炒作。(相关内容详见6月6日《是“神电”到来还是新一篇“神话”?》)

然而,当五矿与中国黄金这件事发生时,我想到:由于政策上已发生和即将发生的变化,此前几个月中一直对央企改革传闻做出的“麻木”式反应,现在需要改变了。我们可以比以前更积极的关注央企、国企改革。当然,接下来还有3个方面需要重点跟踪。

两类政策环境分别已经或即将发生变化

在此前的《“十九大”前“对表”央企改革:谨防“边际递减”和“一拥而上”》以及系列研报《“改革见效年”过去1/3:年度改革大计遭遇“温吞水”式响应》中,对于为什么对央企改革传闻表现出“麻木”,我给出的理由是——

●一方面,自进入2017年以来,从推进一项工作所必然经历的过程来看,央企改革处于一个难以产生A股新爆点的时期。

●另一方面,虽然央企改革的新闻不断,但并非全部与A股有高度而直接的关联度,有一些虽存在着与A股发生关系的可能,但需要时间。

●第三, A股强监管的政策环境,对央企、国企改革概念的爆发构成了负面影响。

那么,为什么当五矿集团和中国黄金集团闹“绯闻”时,我想到了一轮央企改革行情出现的可能性问题呢?

原因在于,两类政策环境分别已经或即将发生变化——

◆一是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的召开,使A股和金融业的政策环境在大方向没有改变的前提下,出现了力度、执行方式上的变化。这些变化有利于央企、国企改革概念走出行情。

会议既将“强监管”确立及金融工作的主基调,也对协调监管进行了“升级”,金融监管进入了一个带“协调安全阀”的常态化监管新时期。这一时期的一大特点是:专设的国务院金稳会有确保协调力度、也有“稳定金融市场”的权威,央行作为国务院金稳会办公室,有对监管机构进行问责的实权。接下来,如果个别监管部门展开竞争式监管,同样会被问责。一度引发A股下跌的“监管风险”更加可控。

此外,证监会主席在6月17日做出了自上任以来,有利于并购重组的首次表态,明确要求券商从服务国企改革的角度出发,在并购重组方面积极展开业务,做创新。7月19日凌晨公布于该会官网的消息称,“进一步疏通和规范各类资金进入资本市场的渠道,不断提升资本市场对实体经济的融资能力”,这也说明“强监管”的政策环境,可能会在央企、国企改革方面有所改变。

◆二是实体经济改革发展方面或将推出新政策、新举措。

从6月27日起,我将政策环境或发生变化的推测,从证券领域扩展为整个经济治理领域,并认为国企改革会获得新的政策推动力。直到现在,我仍然期待着可能召开的政治局年中总结会议证实这一推测,原因是——

●一方面,6月27日起决策层在不同场合所做的一系列表态,都指向了上述推测(详见相关研报)。

●另一方面,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习总书记明确要求,“金融要把为实体经济服务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提升服务效率和水平,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这个“重点领域”就包括2016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都重点谈到的“国企改革”

●第三,从实体经济层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情况看,“去杠杆”进入了以降低国有企业杠杆为主的时期。(相关内容详见7月18日“中国首席财经”的相关研报)

重点跟踪3个方面

基于上述对政策环境的研究,接下来可以重点跟踪如下3点,动态测试央企、国企改革板块的水温——

1、可能召开的政治局年中总结会议证实此前对政策变化的推测。

2、国务院国资委发布与A股关联性直接的央企改革新政策、新举措或新动向。

19日被广泛传播的来自财经网的消息,虽涉及央企改革总体规划,但与A股的关联性不够直接。有关央企重组将减为80多家的信息,只能作为央企重组案例增多的间接依据,难作为炒作依据。但从政策发布的规律来说,总体规划的信息出台后,细节性的消息将陆续出台。这其中可能会有一些与A股直接关联的内容。

3、市场中某支国企改革概念股短期内股价快速上升,但没有遭遇行政监管。如果这一情况出现,则说明A股市场的“强监管”在央企、国企改革项目上出现了变化。如果出现这种情况的是五矿或中国黄金下属的股票,其标志性意义就更大了。

“大国企优先”的资金偏好或让国企改革“7月风来”

【研究员】:杨波

结论:最近3个月市场极端的“分裂分化”的走势,尤其是一众小票频频血崩的残酷教训,近乎以“血淋淋”的事实“教育”投资人:没有业绩(经济基础)、没有未来(政策扶持)的标的,已经明显不适合在当前“服务实体经济”这一政策设计下的A股 “生存”!如果说大白马们拥有的是“现在”(业绩),诸如此前的茅台、格力,如今的“煤飞色舞”;那么,大蓝筹们则正坐拥“未来”(政策),如上证50,尤其是即将与国企改革沾亲带故者;这些个“高富帅”们,正踏着一众小票的残躯,逐渐登顶!因此,从政策大环境看,博览研究员再次强调,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去杠杆”推进到“降低国企杠杆率为主攻目标”的阶段,来自“大块头”的故事题材性+政策优抚性,必将日益突出,而其即将“赢得未来”的这一优势,正逐渐被市场存量资金所发觉,进而加速了脱离小票、追逐蓝筹的资金偏好!

【博览财经研报】让博览研究员对央企、国企改革重新打起精神的,除了政策层面的原因外(详见相关研报),还有市场的因素——

最近3个月市场极端的“分裂分化”的走势,尤其是一众小票频频血崩的残酷教训,近乎以“血淋淋”的事实“教育”投资人:没有业绩(经济基础)、没有未来(政策扶持)的标的,已经明显不适合在当前“服务实体经济”这一政策设计下的A股 “生存”!

7.17的暴跌虽然事后看颇有些“乌龙”的味道,但创业板“无缘无故”闪跌逾5%、而上证50却逆势创新高的逆天反差,则更加以严酷的现状“拷问”投资人——

左手天堂、右手地狱,你要去哪?

……

●如果说大白马们拥有的是“现在”(业绩),诸如此前的茅台、格力,如今的“煤飞色舞”;

●那么,大蓝筹们则正坐拥“未来”(政策),如上证50,尤其是即将与国企改革沾亲带故者;

这些个“高富帅”们,正踏着一众小票的残躯,逐渐登顶

因此,从政策大环境看,博览研究员再次强调,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去杠杆”推进到“降低国企杠杆率为主攻目标”的阶段,来自“大块头”的故事题材性+政策优抚性,必将日益突出,而其即将“赢得未来”的这一优势,正逐渐被市场存量资金所发觉,进而加速了脱离小票、追逐蓝筹的资金偏好!

市场先生说:大国企优先

过去的半年里,从炒业绩龙头,到炒国有大蓝筹,这何尝不是一种“大国企优先”的资金现象呢?你跟,或者不跟,资金偏好就在这里。有了这样的交易基础,一旦关于央企、国企改革出台新政策、新举措的预期被证实,资金将更有理由以“未来”的名义,将关注点从现在的“大国企”扩展至央企、国企改革标的,一轮央企、国企改革行情由此可能产生。

1500479653796415.jpg

图一:2017年1月以来茅台与上证指数趋势叠加图(黑白K线是茅台的K线)

1500479664698713.jpg

图二:2017年1月以来银行板块与上证指数趋势叠加图(黑白K线是银行板块的K线)

由上面两图可以看出:

1、今年以来茅台超越上证指数,走出单边上升行情。既便是A股出现“412行情”时,茅台的股价也只是作了短期而有限的回调,随后再次上涨。

2、银行板块在5月中旬超越上证指数,走出上升行情。这是金融强监管进入“协调试水期”后,市场的一种新分化。

上述两种分化说明场内资金的偏好经历了这样的变化过程:从倾向于业绩龙头,向“业绩龙头+大型国企”扩展。

单从业绩的角度来看,这种偏好的变化似乎是矛盾的。我们知道,银行板块的业绩并不亮眼。相反,3月29日至4月12日的银行业7道金牌,足以让人在当时的情况下对银行接下来一、两年的经营业绩捏一把汗。“425讲话”后,金融强监管进入“协调试水期”。5月12日,银监会做出了“新老划断”的表态。这些都让人对银行业的担心可以放下一些。但是,银监会的行业强监管以及银行自身运营模式没有改变的条件下,谁也不会预期银行的业绩会如茅台等“业绩龙头”那样增长。

但为什么资金从5月中旬起将银行板块抬起来了呢?证监会在A股做的强监管,是重要的基础性原因。我们曾形象的指出,监管层向市场派发两张“门票”:一张通往“天堂”(或称“解放区”),获取的方法是买上证50权重股(这其中绝大多数是大国企)或业绩龙头;另一张通往“地狱”(或称“白区”),获取的方法是买创业板、分级B等等。

客观上,这是一种类似银行倾向于向国企放贷一样的资金现象——看中的不是业绩,而是标的的“政策加持”特性。区别仅仅在于,这是资本市场的场内资金,在A股强监管政策环境中,因为具备“政策加持”特性的标的相对稀缺,而出现的集中持有现象。而这些稀缺的标的,都是“大而不倒”的“大国企”。(虽然美的集团这样的民营企业也受资金的喜爱,但在同期领涨的企业群体中,大国企居多。)

资金偏好的内涵可能进一步变化

第五届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确定了“强监管”这一金融工作的阶段性基调,所以,前述“业绩龙头+大型国企”的资金偏好有继续保持的前提。但是,如相关研报所述,政策环境在大基调不变的同时,已经或将要发生一些变化,受益者为国企改革标的。那么,A股场内的资金会再次在偏好上发生内涵的变化吗?

博览研究员认为:

1、国企改革标的与银行一样,都有“政策加持”。接下来的政策环境,很可能从“未来”的层面,给国企改革标所具备的“政策加持”以新的内涵——有安全性,更有资产重组带来的“未来”。

“强者恒强、大者通吃”事实上已被资金所接受。前者是业绩,后者现在更多的是“未来”。而给出这种未来的,正是决策层给出的政治定性——理直气壮的做大做优做强国有企业。

2、不论有意还有无意,近期围绕万达、融创、苏宁所展开的一系列金融举动,以及舆论引导,给A股场内资金提供了新的做国企标的的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