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中国政策*
 查看往期
第3882期 2017-07-21(与您相约每周一、周三、周五)

主编点评

【本期主编】:张宏伟

7月20日,美国股市周三表现强劲,纳指与标普500指数盘中再创历史新高。摩根士丹利的财报增强了人们对上市公司业绩的信心。20日早盘,恒指呈现V型走势,午后恒指窄幅震荡,恒指最低见26632.979点,高见26794.18点。截止港股收盘,恒指涨0.26%,报26740.21点,这是恒指继2015年“大时代”之后,首次出现九连升;国企指数跌0.13%,报10846.83点;红筹指数涨0.41%,报4223.99点。大市成交905亿。

资金方面,截至港股收盘,沪港通资金流向方面,沪股通净流出1.90亿,港股通(沪)净流入13.40亿;深港通资金流向方面,深股通净流入3.97亿,港股通(深)净流入为9.21亿。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对于大市短期展望,在北水持续流入,以及权重股表现理想下,要缔造九连升并不难,问题只是单靠个别权重股“托市”并非健康现象,而且成交量亦未见显著上升,反映投资者对后市看法仍审慎。恒指或将于现水平,即26500-26800点先行拉锯。

今日头条

投资者对后市看法仍审慎 恒指或将于现水平拉锯

2017-07-20_171249.png

7月20日,美国股市周三表现强劲,纳指与标普500指数盘中再创历史新高。摩根士丹利的财报增强了人们对上市公司业绩的信心。20日早盘,恒指呈现V型走势,午后恒指窄幅震荡,恒指最低见26632.979点,高见26794.18点。截止港股收盘,恒指涨0.26%,报26740.21点,这是恒指继2015年“大时代”之后,首次出现九连升;国企指数跌0.13%,报10846.83点;红筹指数涨0.41%,报4223.99点。大市成交905亿。

个股方面,瑞声科技涨5.82%,报价123.6元,领涨蓝筹。富力“插足”万达融创并购,富力地产一度涨13%,涨幅创2011年12月以来最大涨幅,股价也创逾9年高融创股价突破20港元。截至收盘,富力涨6.81%,报价13.8元;融创涨14.19%,报价19.64元,最高见20.35元,创历史新高,一度突破20港元关口;万达酒店发展涨6.49%,报0.82元,即将步入1港元行列。

内房股迎来狂欢,融创中国涨14.19%,富力地产涨6.81%,碧桂园涨6.17%,宝龙地产涨4.38%,世茂涨7.83%,恒大涨8.13%。科网股走势强劲,中兴通讯涨9.79%,报20.75元,创逾两年高;瑞声科技涨5.82%,报123.60;科通芯城涨3.48%,报5.06元,盘中一度涨20%;美图涨7%,报11.62元,创解禁期以来新高;腾讯盘中高见300港元,连续第二日创新高。

资金方面,截至港股收盘,沪港通资金流向方面,沪股通净流出1.90亿,港股通(沪)净流入13.40亿;深港通资金流向方面,深股通净流入3.97亿,港股通(深)净流入为9.21亿。

消息方面,7月19日,汪洋与美国财政部长、商务部长共同主持首轮中美全面经济对话。新华社发布首轮中美全面经济对话官方通告,中美双方认为中美经济合作百日计划取得了重大进展,双方就开展经济合作一年计划进行了讨论。中国和美国认同双方贸易百日行动计划取得“重大”进展。中美讨论了经济合作一年行动计划。中美两国同意努力减少美国对中国贸易逆差。中美两国同意促进贸易和服务,并创造更公平的投资环境。中美两国将继续努力促进高科技产品贸易,并加强在金融监管和市场发展方面的合作。

京华山一研究部主管彭伟新表示,外围因素仍不明朗,投资者没有新投资目标,惟市场资金太盛,唯恐资金流转向避险工具。内地方面,人民币汇率料持续强势,短期贬值预期下降。投资者应留意人行、外管局之措施,例如银联卡境外交易申报机制,料会限制资金之走向。港股方面,恒指升势料可持续,尽管偶有回吐,惟大市资金仍充裕,三个月内料可升至28000点水平。

耀才证券植耀辉分析认为,对于大市短期展望,在北水持续流入,以及权重股表现理想下,要缔造九连升并不难,问题只是单靠个别权重股“托市”并非健康现象,而且成交量亦未见显著上升,反映投资者对后市看法仍审慎。恒指或将于现水平,即26500-26800点先行拉锯。

热点聚焦

周五热门港股聚焦

2017-07-20_224500.jpg

港股仍处牛市初期 “北水”推动内地企业赴港热潮

2017-07-20_173134.jpg

受沪深港通南下资金的助力,港股上半年全球领涨。本周,恒生指数更创下近两年新高。一财网撰文指出,市场对港股年内下半场走势颇为乐观,更有分析观点指出,港股“仍处牛市初期”。与火热的二级市场相呼应的是,港股一级市场也备受瞩目。包括众安保险、阅文集团等在内的多家内地企业,近期接连宣布赴港上市。在机构人士看来,赴港上市的吸引力再起,与内地投资人在港股市场话语权的提升密不可分;而这一趋势还有望进一步拉动港股市场估值,尤其是新经济企业的估值。

港股牛市未完

在结束了6月的震荡走势后,港股在下半年的开篇又连续创了新高。

对比2017年上半年全球主要股指,香港恒生指数累计涨幅17.11%,仅次于韩国综合指数,位列第二。同期的深证成指和上证综指,涨幅分别是3.46%、2.86%。而下半年刚开始,港股重现强势走势。在7月10日至7月14日的当周,恒生指数在当周累计上涨4.14%,连创新高。7月20日,恒生指数盘中最高达26778点,创两年来的阶段新高。

“2017年年初至今,每次行情经历短期的颠簸之后,‘水往低处流,中、外资合力推升港股’的逻辑就会显著发挥作用。毕竟立足中长期,港股仍处于牛市初期。”兴业证券首席全球策略师张忆东在最新报告中强调。

对于推动港股上涨的原因,张忆东认为是资金的合力推动。当前,中国财富全球化配置的“北水南下”,外资对中国经济预期的改善而“西水东进”,这种趋势仍在延续。外资对于中国资产的配置仍处于低位,中国经济进入转型新阶段、龙头公司盈利回升等基本面的改善,都将持续吸引外资主动回流。

近期资金流动的数据,也验证了观点“北水”的威力。上周,沪深港通的南下资金周净流入100.86亿人民币,港股通周成交占全部港股成交金额的比例达到13.97%。前一周,南下资金周净流入达93.74亿元。自年初以来,该指标均值为56亿元;近两周的南下资金净流入都处于港股通开通以来的极高水平。

外资近期的助推效果也较明显。兴业证券报告统计,上周新兴市场指数上涨4.45%,港股受全球资金增加新兴市场配置的利好影响;外资陆续上调中国银行业评级和盈利预测,显示对于中国经济的预期开始改善。此外,据港交所披露易的数据显示,驱动指数上涨的龙头股比如建设银行、中国平安、工商银行、腾讯控股等除了港股通席位,外资大行的席位持股也出现了明显上升。

即便有市场观点担心,港股在大涨之后估值已近6年高位,而张忆东则认为,港股当前是“底部的顶部”,仍战略性看多。其还预计,7月中旬至8月是港股中报发布期,更多的行业龙头有望业绩超预期;未来1个月仍有望是“北水南下”和“西水东进”合力推升港股行情的小蜜月期。

“北水”推波赴港上市潮

“北水”持续发力,推高的不仅仅只有二级市场股价。伴随资本市场互联互通机制顺利运行,内地投资者在港股话语权提升、监管支持政策频出,港股一级市场的格局也悄然生变,内地企业赴港热潮再涌动。

“香港市场过去是以海外的机构投资人为主体,这20年对外开放和互联互通的程度不断加深,越来越多来自内地的公募基金、私募基金、保险机构成为了香港市场的投资者。对于内地投资人来说,他们更加理解中国,因此他们也更理解香港上市的内地公司的价值。”在华菁证券总经理魏山巍总结道,香港股市的变化,正是上市公司和投资人结构不断变化、持续匹配的过程。

事实上,若以香港回归作为起点统计,港股市场此前曾发生过三次内地企业赴港上市的热潮。魏山巍介绍称,首次赴港上市热潮并没有明细的起始点,以时间节点来看更集中在2010年之前,形式是以超大型公司为主的上市热潮。典型的案例如四大商业银行,最晚的农行在2010年完成港股IPO,最早的建行2005年完成IPO。中国移动早在1997年即完成港股发行,中国石油、中国石化都在2000年完成港股IPO。“这些企业是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的第一批企业。”

第二轮赴港上市的热潮,集中于2011年至2015年期间,这一阶段呈现了“百花齐放”的局面。一方面,超大型国企登录香港市场的趋势延续,在此期间就有中广核电力、中国北车等完成赴港上市;同时,中石化炼化、中国北汽、中国能建等中大型国企也紧随其后,在香港上市。另一方面,各类民营企业也争先在香港上市,这期间上市的包括万达商业、双汇发展、雅士利、康宁医院、成实外教等。从行业领域上看,主要覆盖地产、消费、医疗、教育等领域。

第三轮赴港上市热潮,发生在2015年以后。这期间,去香港上市的实业企业数量迅速减少,港股市场的大型IPO基本都由金融机构包揽。这期间,包括广发证券、华融、中再、中金、邮储银行、浙商银行、招商证券、光大证券、东方证券、华泰证券、中信建投、天津银行等,都相继登陆香港市场。

“内地企业每一轮赴港上市的高潮,都体现了中国经济当时的热点。”魏山巍称,港股市场可视为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缩影,尤其是中国的大型国有企业和金融机构发展的缩影。港股市场在过去几年间迎来诸多国企上市,这些企业需要按照港股市场的法律法规、公司治理模式来进行转型。

赴港上市热潮是否能卷土重来?市场对这个问题的热烈讨论,源于一个重要的标志性事件,即2016年底美图在港股的上市。数据显示,美图在香港公开发售时就获得2.39倍认购,全球发售募得47亿港元的净额,成为港交所近十年来规模最大的科技企业IPO。而就在今年3月,美图股价一路上涨,逼近千亿港元市值。

有市场人士此前接受采访时表示,美图上市正逢陆港通的启动和运行,南下资金大量涌入港股,而这部分资金对内地企业的认可度较高,有利于美图的估值提升。虽此后在股价新高后就一路下跌,但美图的案例仍让市场见识到“北水”的威力。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本月,众安保险与阅文集团纷宣布在香港上市的最新进展,这让内地企业赴港上市再次成为市场焦点。

魏山巍对此表示,内地投资人在港股市场的话语权近年来明显增强;这带来的直接影响是,市场将越来越了解内地企业的价值。与此同时,中国经济在全球经济地位的提高,全球投资人也会越来越关注和认同具有长期成长价值的内地企业。这些因素,都是当前吸引内地企业赴港上市的重要时代背景;也有望进一步拉动港股市场估值,尤其是新经济企业的估值。

魏山巍同时强调,中国经济正在经历产业结构转型和消费升级崛起,新经济企业的上市需求开始提升。就港股市场来看,目前上市公司仍主要集中于传统行业,市场需要新鲜血液的注入。在此供需关系之下,未来赴港上市的主力军或将以新经济企业为主。

值得注意的是,港股市场近期的政策调整,也隐现对新经济企业的扶持。港交所近期提出的创新板征询意见,该政策被视为向原本香港上市存在困难的部分企业开了一扇窗;尤其是存在“同股不同权”情况的企业。之前这类企业只能选择在美国上市,而上述政策提供了香港上市的可能。

“监管政策支持越来越多,越来越密。中国经济和金融市场的变革对于香港市场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经济正在经历结构化升级,而香港市场也必然会顺应这个趋势。比如最近推出的香港创新板的问询,正好也是香港市场为中国新经济企业打开了一扇窗。”魏山巍强调道。

万达融创富力三方637亿大交易 谁是赢家?

2017-07-20_193129.jpg

富力来了、富力走了、富力归来……

7月19日下午4时,原本是万达与融创两个主角互换承诺,为这场价值632亿元的世纪大交易签约定音,现场却杀出了第三者富力地产。中金在线港股综合指出,签约仪式背景板的几度更换显得极富戏剧性,原定的签约内容也由万达、融创的631.7亿元合作,转变为牵涉三方新的637.5亿元世纪大交易。

有趣的是会议背景大幕二次更改:去掉富力地产、加上富力地产。更狗血的是,传闻三方代表在小会议室疑似激烈争吵,甚至还传出摔玻璃杯的声音。

发布会正式开始后,王健林特意就“小会议室内传来争吵和摔杯声”回应,称这是媒体的谣言,他们当时在谈笑风生。还表示之所以一再推迟会议是因为打印机耽误时间,一直等文件签字。

最后公布的最新的万达、融创、富力三方联合交易的方案中,核心交易条款如下:

1)富力地产以199.06亿元收购该77家城市酒店全部股权。签约后2日内付20亿元定金,2018年1月31日前付清全部转让价款,完成酒店交割。

2)融创中国以438.44亿元收购前述十三个文旅项目的91%股权,并由交割后项目承担现有全部贷款约454亿元。签约后付150亿元,签约后90日内付清全部转让价款,完成交割。

从三人表态来看,都十分满意这笔闪电交易。

孙宏斌表示:“这个调整对融创而言比原来的交易方案有了更好的流动性,降低了我们负债水平,同时我们也承担了原酒店交易对价的折让部分。对于我们和万达合作的文旅项目资产包这是可以接受的溢价,这种交易安排三方都很满意。我们也相信富力承接的这部分酒店资产有一个非常合适的价格,未来也会有很好的经营结果。”

资料显示,万达此番转让的13个文旅项目涉及土地储备总建筑面积合计约为5897万平方米,其中,自持面积约为924万平方米,可售面积约为4973万平方米,可售面积约占总建筑面积的84%。

公告显示,除了此番438.44亿的交易价格,万达13个文旅项目合计还有负债约454亿元,将转至融创名下。这意味着融创为本次收购合计承担的资金总额为892.44亿。另外,还需在20年内每年向万达支付6.5亿文旅项目的运营管理费,约合130亿元。

王健林则表示,万达通过这次转让大幅度减少了负债,收回了巨额现金。

而对于富力来说,由于融创的“补偿”,其接盘万达酒店的价格远低于原本融创拟接盘的价格,从原先平均每家4.42亿元直降到了约2.59亿元。

李思廉19日晚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这笔交易的决策速度很快,大约是一周时间,结果是三赢,“万达加快了收钱的速度;对孙总来说,也不需要再专门组建管理酒店的团队了;对富力来说,一下子成为了全国乃至全球最大酒店资产的业主。”

华美首席知识专家赵焕焱表示:“富力此次收购的万达系酒店投资回报水平是全国五星级酒店平均水平的341.08%,净资产利润率是平均水平的337.66%。原本融创计划以每家酒店超过4亿元的价格接盘还是比较合理的,现在单个酒店的价格不到3亿元,富力的确是很划算。”

总体来看,万达甩卖大量资产后,获得了600多亿元的现金;融创通过收购文旅项目,资产规模大幅提升;富力则低价拿下了万达旗下的大量高端酒店。然而,外界对于这笔交易的评价却褒贬不一。

摩根士丹利发布研究报告称,这对于融创而言是一项好收购,将为其带来正面影响,基于约4970万平方米的土地储备,摩根士丹利估算,按照当前市场每平方米15500元的均价,这些可售资产价值约合7700亿元。

摩根士丹利同时预测,融创本次收购资产每年可带来510亿元人民币的销售额,预计融创2017年的销售额将达到2500亿元。另外,还预测13个文旅项目资产包会达到15%~20%的净利率,将增加融创610亿元的净资产价值。

截至2016年底,融创拥有土地量7912万平方米,同期国内土地储备前三强分别为恒大22900万平方米、碧桂园16600万平方米和绿地13654万平方米。随着融创此番接盘万达超过5900万平方米土地,以及今年以来的其他多宗收购,预计该公司的土地储备量有望跻身行业前三。

但国际评级机构惠誉、标普均不看好本次交易。两家机构日前先后对融创和万达两家公司的相应评级进行下调处理。

标普表示,尽管此番交易能够降低万达商业的资产负债率,但由于失去了大量土地储备,导致其后续售卖物业的收入减少,并大幅降低其市场地位,这某种程度上抵消了万达商业通过出售项目降低资产负债率的效果。为此,将万达商业列入负面观察名单,评级为“BBB-”。对于融创,标普表示其今年用于并购的资金总额已经超过该公司去年的合同销售额,故该公司财务杠杆可能进一步恶化。

然而,市场或许对此做出了判断:截止20日收盘,融创中国涨14.19%,报19.64元;富力地产涨6.81%,报13.8元;万达酒店发展涨6.49%,报0.82元。这次交易的成色仍需要时间来检验。不过友情提醒一下,万达酒店发展名字虽好,可都是万达海外的资产,想入手的投资者要看清楚了。

公司新闻

中国联通6月净增4G用户543万户 华人置业81亿扫货中国恒大

2017-07-20_214053.jpg

中国联通6月净增4G用户543万户 较5月净增用户放缓

据新京报消息,中国联通公布2017年6月运营数据,移动出账用户净增109.1万户,累计达2.69亿户,4G用户净增543.3万户,累计达1.388亿户。与联通5月4G净增用户562.1万户相比,净增有所放缓。

数据显示,2017年6月中国联通固网业务方面,中国联通固网宽带用户净增1.6万户,累计达7692.1万户;本地电话用户减少55.6万户,累计为6328.9万户。

2016年,中国联通净利润4.8亿元,这与中国电信的180亿元和中国移动1087亿元的净利润相差甚远。因此,联通也在寻求更多的改变。

7月14日,中国联通发布公告称,联通集团报送的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方案已在日前得到国家发改委批复,提请继续停牌1个月。虽然联通在本次公告中指出,本次未公开发布具体实施方案,但4月5日,联通发布公告称,混改可能涉及A股公司的股份变动。

去年10月,中国联通对外宣布母公司联通集团参加了2016年9月28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召开的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专题会,联通集团被列入混合所有制改革第一批试点。

华人置业81亿扫货中国恒大 持股市值达104.8亿

据香港明报消息,华置(0127)与恒大(3333)再展现“锄Dee会”成员之间的情义,华置披露,由4月开始共斥81亿元在公开市场购入6.55亿股恒大股份,交易时期正巧是恒大股价高升成功挟爆淡仓之时,且买入股份数亦与恒大淡仓最高峰时相若,显见当时恒大在用尽回购额度之下,由好友出手扫货挟价,最终击退淡友。

华置通告表示,由4月至今共斥资81亿元入股恒大6.55亿股,占恒大已发行股本5%;公司又表示,对恒大的整体发展前景充满信心。恒大(3333)19日收盘收报16元,升1.5%,以收市价计,华置买入的恒大股份市值达到104.8亿元,即已账面赚近24亿元;华置本身出通告后,股价也一度大升8%,后升幅收窄,收报11.52元,升2.7%。

值得留意是,从3月恒大公布业绩后,淡友开始部署建仓,淡仓数由3月的5亿股不断增至5月中旬最高峰时的6.43亿股,虽然初段恒大曾以惯常的大规模回购应对,但4月底摩通报告已指出,恒大能再回购的股份额度已所剩无几。然而5月以来恒大股价节节上升,再加上当时市传恒大可供沽空的街货已借尽,令淡仓被“挟爆”,淡仓数也随之高位回落,最新纪录截至7月7日,恒大淡仓已减至只有4.43亿。

从华置所公布,自4月以来买入6.55亿股恒大股份的举动来看,有充分理由解释到因何恒大在那段时期没法回购的情况下仍能击退淡友。事实上,华置前主席刘銮雄与恒大主席许家印这对“牌友”已非首次“两胁插刀”,侧如2015年恒大多次高价接手华置资产;去年华置则以原价每股12元买下恒大手上5.77亿股盛京银行(2066)股份,总涉资69.26亿元,惟当时盛京的股价早已跌至8元。

腾讯股价逼近300港元 机构称其游戏业务优化

据一财网消息,在连续8个交易日上涨后,腾讯控股19日继续上涨,股价直逼300港元,涨幅已超3%,市值超过2.8万亿港元。

消息面上,周二,腾讯旗下云计算公司腾讯云在位于德国法兰克福数据中心已正式开放,据称这是中国云服务商首次将服务全面覆盖欧洲。腾讯云也表示明年开放8个数据中心,营收最快两年达到百亿级。

本月初,受《人民日报》和新华社连续发文批判旗下手游《王者荣耀》影响,腾讯控股一度下跌至260港元/股附近。随后有网友爆料上周五腾讯董事会主席兼CEO马化腾做客人民网。

除了消息面的利好,多家市场机构也发布报告看好腾讯业绩和市场表现。机构们指出,《王者荣耀》的限制性措施并未影响游戏的收入,且新出游戏进一步优化组合。有机构还上调了腾讯控股的目标价格。

对于市场关注的游戏业务,大摩近日发表研究报告,称腾讯于6月份推出《魂斗罗》、《魔法门之英雄无敌III》等,相信有助改善旗下游戏组合,故维持对公司“增持”评级,目标价维持310元。

大摩称,《王者荣耀》上月表现优越,相信即使新加了游玩限制后,这个月仍会持续受欢迎,而对手的手游排名更转弱。该行又称,公司近日因受官媒压力,而引入一些对未成年青少年的限制游戏时间措施,相信长远会对游戏业带来更健康的发展。

招商证券(香港)的研究显示,受益于用户数和ARPU的环比持续增长,二季度王者荣耀的月流水和增长动能持续强劲。同时,为了延长游戏寿命公司将在夏季增添游戏角色;7月8日(年底也会举行)在上海举办电竞活动。

另外,腾讯在RPG方面,相比网易表现较弱。为了赢得RPG上的市场份额(ARPU相对较高的游戏类别),腾讯推出了天龙八部(7月3日排名第二),英雄无敌3和龙之谷,并在其游戏储备中加入了许多受欢迎的RPG游戏,如天堂2:誓言、剑网3等,并战略投资西山居。

预计腾讯控股2017年二季度手游收入将环比增长7%,同比增长44%(17年一季度57%)。端游方面,新的拓展包和推广活动将推动营收增长,预计端游收入将同比增长21%(17年一季度24%)。

微信业务方面,招商证券(香港)指出,微信在一线城市(北京和上海)的朋友圈广告库存翻了一倍,并推出了与脸书news feed相似的新功能(搜一搜/看一看)。未来,公司将通过增加各种形式的广告库存,利用AI技术优化广告定价和提供更精准的位置广告服务来继续增强其广告服务。

另一方面,内容成本的上升可能会继续削弱公司的毛利率。为减低其影响,腾讯与影片制作公司和导演合作制作内容,以降低内容成本,并试图通过数据分析和阅文集团(IP制作)来提升成功率。预计17年二季度广告收入将同比增长38%(17年一季度: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