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中国政策*
 查看往期
第2154期 2017-08-07

主编点评

【本期主编】:柏双

8月宏观展望:风偏、流动性、楼调升级…都让股市更趋乐观!》我们在7月初提出了“长线资金应做好布局准备!”的战略性判断,而从过去一个月股市的表现看,7月的确如期实现“小翻身”。然后市场明显对于8月份有了更高的期待。而上证指数在8月前两个交易日接连突破前高的标志性事件,其背后反映出的当前市场情绪整体性的好转、相对稳定的股市政策环境和流动性预期、以及股市热点有聚焦(涨价+周期)且轮动的相对可持续性等,确实让8月行情走出持续两年的指数区间震荡格局,具有较大的可能性。

尽快上周五(8月4日)周期总龙头方大炭素的下跌让周期股的持续性有所分化,短线似有下挫趋势,但博览研究员并不打算改变信心判断。根本上,我们对8月大盘指数再创新高,仍抱有强烈信心的中期判断,是基于博览一贯的“政策市”角度,对当前至十九大,高层对加快深化供给侧改革和推进国企改革的决心很大,而资本市场必须在其中发挥更大作用的政策预判逻辑。同时在市场热点上,我们认为,“涨价+周期股(或白马股)”虽然已经到右侧,但推涨逻辑依然有效;而国企改革加速的迹象非常清晰,并购重组加快+放开与互联网巨头合作(其天然具有高估值)可能对国企概念重获市场认可非常有益。或者说,即便周期在短调时,国改概念也有极大可能接棒,从而维持大盘指数趋势不变。

总之,3300点作为重要的关口,在套牢盘于获利盘的叠加下,需要反复来回拉锯后才能真正确认底部,短期出现震荡甚至回调在情理之中。但当下,经济支撑犹在,政策环境尚稳,市场流动性预期好转,尤其郭嘉队身影不断闪现对风偏好转的影响很大,8月指数结构性行情有望延续。

8月策略展望:继续咬定“涨价”概念不放松!》基于对8月大趋势的乐观判断,仓位策略上可以相对7月更为大胆一点。而在板块方面,从7月份的市场热点轮动看,只有涨价概念具有一定持续性。我认为8月份的市场最核心热点仍是“涨价”概念:

一是供给侧改革继续深化,对涨价驱动下的周期股上涨+白马股业绩超预期,虽然已到“右侧”,但依然受到认可。除了煤炭有色钢铁这些主要受涨价因素催化的周期股,兼具白马和涨价因素的白酒板块虽然上半年涨幅已经较大,且现在受制于所谓“周期代替白马”的逻辑影响,但鉴于其下半年涨价驱动力依然很强,所以依然值得拥有。相反,受涨价因素影响较小的家电白马,则就要抛弃了。

二是要更加需要关注一些受供给侧改革因素或需求影响较小,而受偶发性因素(如环保督查、减产等)催化下的涨价因素,比如染料、纺织中的涤纶、氨纶等化工行业。它们由于并非市场主线的涨价逻辑,此前并没有得到市场更多的关注和认可,反而股价相对涨幅还不明显。那么,在8月份涨价概念更加得到市场认可的背景下,这些非主流的涨价概念则同样有望得到扩散认可,在价格上得以填坑。

博览视点

8月宏观展望:风偏、流动性、楼调升级…都让股市更趋乐观!

【研究员】:柏双

结论:我们在7月初提出了《博览财经:长线资金应做好布局准备!》的战略性判断,而从过去一个月股市的表现看,7月的确如期实现“小翻身”。然后市场明显对于8月份有了更高的期待。而上证指数在8月前两个交易日接连突破前高的标志性事件,其背后反映出的当前市场情绪整体性的好转、相对稳定的股市政策环境和流动性预期、以及股市热点有聚焦(涨价+周期)且轮动的相对可持续性等,确实让8月行情走出持续两年的指数区间震荡格局,具有较大的可能性。 根本上,我们对8月大盘指数再创新高,仍抱有强烈信心的中期判断,是基于博览一贯的“政策市”角度,对当前至十九大,高层对加快深化供给侧改革和推进国企改革的决心很大,而资本市场必须在其中发挥更大作用的政策预判逻辑。同时在市场热点上,我们认为,“涨价+周期股(或白马股)”虽然已经到右侧,但推涨逻辑依然有效;而国企改革加速的迹象非常清晰,并购重组加快+放开与互联网巨头合作(其天然具有高估值)可能对国企概念重获市场认可有益。或者说,即便周期在出现短调时,国改概念也有极大可能接棒,从而维持大盘指数趋势不变。 总之,3300点作为重要的关口,在套牢盘于获利盘的叠加下,需要反复来回拉锯后才能真正确认底部,短期出现震荡甚至回调在情理之中。但当下,经济支撑犹在,政策环境尚稳,市场流动性预期好转,尤其郭嘉队身影不断闪现对风偏好转的影响很大,8月指数结构性行情有望延续。

【博览财经研报】我们在7月初提出了《博览财经:长线资金应做好布局准备!》(详见7月5日内参)的战略性判断,而从过去一个月股市的表现看,7月的确如期实现“小翻身”。然后市场明显对于8月份有了更高的期待。而上证指数在8月前两个交易日接连突破前高的标志性事件,其背后反映出的当前市场情绪整体性的好转、相对稳定的股市政策环境和流动性预期、以及股市热点有聚焦(涨价+周期)且轮动的相对可持续性等,确实让8月行情走出持续两年的指数区间震荡格局,具有较大的可能性。

尽快上周五周期总龙头方大炭素的下跌让周期股的持续性有所分化,短线似有下挫趋势,但博览研究员并不打算改变信心判断。根本上,我们对8月大盘指数再创新高,仍抱有强烈信心的中期判断,是基于博览一贯的“政策市”角度,对当前至十九大,高层对加快深化供给侧改革和推进国企改革的决心很大,而资本市场必须在其中发挥更大作用的政策预判逻辑。同时在市场热点上,我们认为,“涨价+周期股(或白马股)”虽然已经到右侧,但推涨逻辑依然有效;而国企改革加速的迹象非常清晰,并购重组加快+放开与互联网巨头合作(其天然具有高估值)可能对国企概念重获市场认可非常有益。或者说,即便周期在出现短调时,国改概念也有极大可能接棒,从而维持大盘指数趋势不变。

实际上,博览研究员注意到,较多细节都有利于8月行情。首先,我们承认,当前市场仍然是牛熊难辨。从技术上看,是到了一个阶段顶,还是即将开启一段新行情,市场分歧依旧很大。包括不少结构还在提创业板上周四(7月27日)的大涨是昙花一现,8月2日上证指数创出的熔断后一年半新高也只是假突破。但也不得不承认的是,在经过7月的上涨后,整个市场的风偏开始好转。

典型的表现就是曾经以大字报风格的研报著称业界,随后在三轮股灾中又被打脸无数的任泽平首席,近期又敢于开始发声了::7月31日发文表示“硬着陆和繁荣顶点证伪,新周期持续验证”,8月3日补刀“新周期崛起,繁荣顶点和可怕时滞完败”,称“2017年这场经典的多空对决注定载入史册”。核心观点是认为供给侧改革的产能出清对整个经济结构和需求都已经开始产生明显的正面作用,包括有效需求也产生一定刺激,有利于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的长远发展。而平安证券也开始写飘逸文:别再说“股市是绞肉机”啦,大数据告诉你,股票才是最长情的告白,在众多的大类资产里,股票就是哪个“春风十里不如您”——

尽管上述强烈看多的两机构也受到了天风、招商、海通等其他机构首席的“怒怼”,但这至少反应部分机构的情绪开始亢奋,对股市的信心大增。

而风偏好转只是现象、只是结果,其背后的根本原因在于:

其一,二季度宏观经济数据超预期后,市场对于三季度经济继续取得平稳表现信心大增,对于股市层面进行相应反馈抱有期待,而这目前也已得到三季报业绩预告的佐证;

其二,流动性预期在好转。在场外宏观流动性方面,货币中性稳健的政于从宏观层面为金融市场平稳运行提供了良好环境,而场内流动性方面更再次出现了增量资金入市的消息。

除了郭嘉队之前大举买入创业板股一度让市场亢奋外(虽然创业板并未持续雄起,但市场的情绪已经被挑起),日前微信公号券商中国披露,市场翘首以盼的养老金入市已进入实质性运营阶段。此外,外资借道QFII和沪深港股通抄底A股的消息,近期也不断见诸报端。

券商中国称目前到账养老金规模1700亿元左右,社保基金理事会自行管理约600亿元,委托给管理机构1100亿元。其中股票类资产配置150亿元左右。权益类招标中(即,未来较大也可能会投向红利型股票的),四家指数增强型中标基金各获12.5亿元额度;银华、大成、华夏、博时四家价值股票型中标基金每家初始额度15亿元,后增至约20亿元。

博览研究员注意到,上述数据的来源很可能是早前人社部披露的数据。官方称,截至6月底,北京、上海、河南、湖北、广西、云南、陕西、安徽八省份已与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签署了委托投资合同,合同总金额4100亿元,其中的1721.5亿元资金已经到账并开始投资,剩余其他资金将按照合同约定分年分批到位。

在我们看来,虽然“养老金入市”早已成为谈到股市流动性时的一个无法证明也无法证伪的“梗”。且业内人士对此皆持“冷静”立场,但是现在又有媒体开始谈论这个“梗”,至少说明了市场情绪对于资金推动8月乃至三季度行情有更佳表现,期待值越来越高。

此外,在海外股市迭创新高,而A股相对表现较差的反差之下,外资资金加速抄底A股市场的迹象也趋于增多。

证券日报日前披露,QFII作为重要的境外机构投资者之一,随着上市公司陆续披露上半年度业绩报告,QFII的二季度持仓出现新动向。同花顺统计称,截至8月2日,有17家上市公司前十大流通股股东中出现QFII的身影,其中,有1只个股为QFII本期新进品种,12只个股获得QFII本期增持,持股总数达3.37亿股,市值达到205.34亿元。另据数据统计,沪深港股通北上资金也涌入A股,被纳入MSCI的222只指标股涨幅已相当可观。

包括摩根士丹利、高盛等在内的外资投行在去年末和今年初发表的看多A股的“旧闻”也被拿出来炒闲饭,以证明——但要知道,当时大摩预计A股今年表现将超越H股全年预计涨42%时,可是被国内媒体狠狠嘲讽了一遍的!在博览研究员看来,这种从质疑到捧臭脚的巨大转变也同样说明了市场的信心也在明显好转。

博览研究员注意到,东北证券的观点比较有代表性。其认为,当前人民币汇率相对美元持续上升,国内的资金成本有所提高,外资资本项下资金流入的积极性明显增加。A股作为现阶段外资主要的投向,其经过此前的一段时间的调整,多数行业和公司的估值都具有较大的吸引力。

此外,7月一二三线楼市均降温而监管部门,也对资金转入股市预期有强化作用。中国指数研究院的数据显示,7月监测的主要城市成交面积环比下降8.69%,近六成城市环比下滑,同比亦下降26.15%。这是50城住宅成交连续第4个月环比下跌,说明市场在持续降温,但对于未来的房地产政策预期依然不乐观。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保持政策连续性,未来政策收紧的大趋势不会改变,调控监管仍然从严。金融监管方面,7月继一线城市房贷利率大幅上涨后,二线城市房贷利率也迎来全面收紧,银行房贷优惠持续降低、利率逐渐收紧。而根据近期中央多次表态来看,央行将继续实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防范金融风险,可以确信未来房地产贷款将继续从紧,金融管控加强,房企融资渠道持续收紧。地方调控方面,各地调控政策仍将持续,同时市场的监管力度将持续加大;

可以预料8月份楼市成交将继续趋弱。甚至有悲观的机构认为到四季度政策面也不会明显松动,传统的“金九银十”今年泡汤了。在此预期下,楼市资金向股市转移的预期也有利于股指继续上涨。

当然,博览研究员并不否认现在还有很多对“经济新周期”的质疑(认为只是供给的相对缩减而并不是对周期行业的需求扩张),对于股市在“严监管”大格局不变下到底能有多高的空间,也比较怀疑。但我认为,从股市预期层面,投资者更看重的是变因——如博览首席经济学家李宏图先生所言,在适应了经济新常态和各种严防死守的严监管后,股市似乎早已痛过了并麻木了,这反而或许隐藏着巨大机会——而现在出现的这些变因更多是指向对行情乐观的一面。

总之,3300点作为重要的关口,在套牢盘于获利盘的叠加下,需要反复来回拉锯后才能真正确认底部,短期出现震荡甚至回调在情理之中。但当下,经济支撑犹在,政策环境尚稳,市场流动性预期好转,尤其郭嘉队身影不断闪现对风偏好转的影响很大,8月指数结构性行情有望延续。

8月策略展望:继续咬定“涨价”概念不放松!

【研究员】:柏双

结论:基于对8月大趋势的乐观判断,仓位策略上可以相对7月更为大胆一点。而在板块方面,从7月份的市场热点轮动看,我认为8月份的市场最核心热点仍是涨价概念:一是供给侧改革继续深化,对涨价驱动下的周期股上涨+白马股业绩超预期,虽然已到“右侧”,但依然受到认可。除了煤炭有色钢铁这些主要受涨价因素催化的周期股,兼具白马和涨价因素的白酒板块虽然上半年涨幅已经较大,且现在受制于所谓“周期替代白马”的逻辑,但鉴于其下半年涨价驱动力依然很强,所以依然值得拥有。相反,受涨价因素影响较小的家电白马,则就要抛弃了。二是要更加需要关注一些受供给侧改革因素影响较小,而受偶发性因素(如环保督查、减产等)催化下的涨价因素,比如染料、纺织中的涤纶、氨纶等化工行业。它们由于并非市场主线的涨价逻辑,此前并没有得到市场更多的关注和认可。反而股价相对涨幅还不明显。那么,在8月份涨价概念更加得到市场认可的背景下,这些非主流的涨价概念则同样有望得到扩散认可,在价格上得以填坑!

【博览财经研报】基于对8月大趋势的乐观判断,仓位策略上可以相对7月更为大胆一点。而在板块方面,从7月份的市场热点轮动看,只有涨价概念具有一定持续性。我认为8月份的市场最核心热点仍是“涨价”概念:

一是供给侧改革继续深化,对涨价驱动下的周期股上涨+白马股业绩超预期,虽然已到“右侧”,但依然受到认可。除了煤炭有色钢铁这些主要受涨价因素催化的周期股,兼具白马和涨价因素的白酒板块虽然上半年涨幅已经较大,且现在受制于所谓“周期代替白马”的逻辑影响,但鉴于其下半年涨价驱动力依然很强,所以依然值得拥有。相反,受涨价因素影响较小的家电白马,则就要抛弃了。

二是要更加需要关注一些受供给侧改革因素或需求影响较小,而受偶发性因素(如环保督查、减产等)催化下的涨价因素,比如染料、纺织中的涤纶、氨纶等化工行业。它们由于并非市场主线的涨价逻辑,此前并没有得到市场更多的关注和认可,反而股价相对涨幅还不明显。那么,在8月份涨价概念更加得到市场认可的背景下,这些非主流的涨价概念则同样有望得到扩散认可,在价格上得以填坑!

先谈谈为什么涨价驱动下的周期+白马依然值得买。正如我在7月末《量价齐涨、去产能等多重因素共振,周期股中期上涨有坚实基础!》中写道的,周期股6月末至今的上涨受到多重因素的共振刺激,虽然其中部分因素的催化作用会很快消化(比如,中国五矿和中国黄金合并等等合并重组的个案传闻),但推动周期股上涨的一些根本性原因:量价齐涨下的业绩暴增预期、(去产能和消费旺季下的)阶段性的供不应求和全球经济复苏超预期下对大宗期现市场的推动力,都是中期性的因素,并不会轻易改变(至少在整个8月份乃至9月出现变化的几率极低),这决定了周期股出现持续性上涨是有较坚实的基础的。

在博览研究员看来,从根源上来讲,煤炭、有色、钢铁股的上涨都与其价格上涨具有直接的对应关系,可以说是“周期表象下的涨价概念”。而煤炭有色的价格上涨,又与供给侧改革下去产能进度超预期而经济复苏超预期需求上升+煤电消费进入7、8月份的旺季,所导致的阶段性、结构性供不应求,有很大关系。

我们看到,在煤价大涨和需求旺盛的推动下,前5个月,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利润总额123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200亿元!也意味着整体上煤炭企业利润同比去年暴增了近40倍!多达24家有色公司上半年业绩将实现倍增或扭亏幅度超过100%。如此业绩巨变之下焉能不涨。而根据发改委对央行和各地方公布的目标数据,煤炭、钢铁等主要去产能行业在上半年的超预期去产能进展在下半年并不会有太大变化,大概率延续上半年的趋势。

2.JPG

而部分“僵尸企业”的煤炭产能被去掉之后,优质企业的产能释放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完成。这个时间差也助推了煤炭价格的上涨。

因此,只要全国金工会和政治局年中工作总结会对下半年“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抓好僵尸企业(特别是国企)处置工作为重中之重”的会议精神,以及证监会“疏通和规范”资金流入的动作得到贯彻落实,大盘没有出现明显走坏的前提下,周期股下半年较长时间依然可能是领涨的板块——正如部分机构所言,基本面见底、估值不高、安全性也比较好的部分具有持续涨价预期的周期品板块,虽然8月份可能会继续遭遇质疑,但趋势不会有变,只是斜率会有波动罢了。

甚至从特征上来看,此前涨幅已经很大的白马股白酒板块在搭上涨价概念的顺风车后,未来依然可望有较好的表现(但同样作为白马的家电因为涨价几率极低,我们对后续表现已经趋于谨慎)。

而除了上述“旧的涨价”因素仍不会太大外,8月份更要关注新的一些尚未在股市充分反映的涨价因素。比如,第四批中央环保督查启动在即、史上最严铁腕治污的消息,让染料行业、纺织中的涤纶、氨纶等近期涨价也势不可挡。这是8月份市场更应关注的。

其中,对于染料行业的供求变化,有研究机构表示,目前,染料及下游印染企业库存处历史低位。其中,各大染料企业库存消耗明显,2017年以来的库存均处于历史低位,仅为不到一个月。环保升级对行业供给也产生了一定影响。

这也反映了在8月份(按照部门机构的说法,周期股已经到了下半场),需要在涨价概念里进一步强化筛选。

另外,作为兼具白马与涨价特征的白酒板块,虽然上半年涨幅已经较大,但我们认为仍有空间。截止7月末整个板块累计上涨逾两成,均大幅跑赢同期上证指数仅5.8%的涨幅。但相比于中高端白酒行业的业绩增幅仍是小儿科。上周,白酒业龙头贵州茅台公布半年报,盈利首次突破百亿元。数据显示,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41.9亿元、净利润112.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3.1%、27.8%,而象征业绩“存粮”的预收款达到创下历史新高的177.8亿元。五粮液、泸州老窖等酒企虽然目前尚未公布半年度业绩,但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会超预期。五粮液高层近期在与当地政府的一次座谈中透露,公司预计超额完成全年目标。泸州老窖的销售会议上透露,今年上半年已“超半”完成全年任务额。

二线酒企的盈利也是激增。水井坊上半年业绩创出同期最高记录,实现营业收入8.4亿元、净利润1.1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0.6%、25.7%。今世缘上半年营业收入18亿元、净利润近6.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7.2%、22.3%。另外,山西汾酒预计净利润同比增50%至70%,沱牌舍得预计净利润同比增137%至180%,酒鬼酒预计净利润同比增81%至122%,老白干酒预计净利润同比增九成左右。

白酒业盈利大增的背后,是高端、次高端酒的提价潮,五粮液自去年以来已提价四次,逐渐将核心产品终端价格提至900元以上。上月,泸州老窖也公布提高国窖1573的出厂价,洋河股份今年以来两次对梦之蓝等系列产品小幅提价。茅台酒淡季不淡,甚至“一瓶难求”。尽管茅台高层已多次强调稳价,明确飞天茅台酒批发价每瓶1199元、零售价1299元的“两条红线”,并对部分经销商进行严罚,但仍无法遏制销售终端的涨价欲望。据称,目前茅台酒批发价已突破每瓶1400元、零售价在1500元左右,而由于供需不平衡导致的现货价格持续上扬,也不免出现很多经销商囤货茅台酒等待进一步涨价。

而白酒的涨价潮下的供不应求在下半年可能并不会有什么改观,甚至可能变本加厉。分析指出,高端、次高端名酒之所以走俏,是因为整个白酒消费需求升级,目前个人和商务消费更看重白酒的品质、品牌和健康。同时,酒企在生产供应端也在进行产品结构优化,扩产与提价配合,抢夺市场份额和更高收益。多家企业的高端白酒产能基本饱和,已在酝酿高端白酒扩产。在茅台的“十三五”规划中,公司提出到2020年要实现茅台酒基酒生产5万吨(2016年茅台酒产能约3.9万吨)。泸州老窖定增30亿元投入酿酒工程技改项目即将实施,其中主要提升中高端白酒的生产能力,以便提高整体效益。五粮液公司高层今年曾公开透露在“十三五”期间,公司拟再建10万吨原酒的生产基地和30万吨的原酒储存能力,推动五粮液投放量突破2万吨——但由于无论是酱香型还是清香型,高端白酒从扩产到达产并非一蹴而就。比如,酱香型酒类中,茅台酒的生产周期就达五年之久,而结合酿制清香型高端酒特有的原料、生产工艺和筛选工艺等,新建窖池甚至需要五年才符合要求。目前更快的做法是利用工艺技术调整现有的产能结构,比如将老窖池技改升级切换为生产高端酒。

也就是说,远水解不了近渴。因此,近期五粮液的一次内部会议中,公司高层表示下半年可能会出现供不应求,不排除市场终端价格会有上升的趋势。一家已提价的一线酒企人士透露,目前仍在观望作为高端酒价格风向标的茅台酒市场销售情况,是否再提价,将见势跟随——这势必在股市继续得到反馈。

综上,8月策略的核心是继续深挖涨价概念不动摇!

投资参考

坚持关注国改!“爆点”已近,下半年或放“连环炮”

【研究员】:杨波

结论:博览首席经济学家李宏图先生指出,从上周摸到3300后连续三个交易日的表现看,整体市场有下挫趋势,那下一轮风口是什么呢?原有带动上指的钢煤有色似有要休息的迹象,而军工周五启动并没有形成带动力,一支独秀,恐难支撑。但大盘是否就此见顶,是否本内参认为的长线资金做好入市这一观点就此作罢?我的答案是否定的,大盘回调正为新一轮国改带来机会。 对于8月后还有什么政策或板块能有效支持行情继续上攻,我们认为,在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和政治局年中工作总结会都明确把“推动国企改革和供给侧改革深化”(供给侧改革中的去杠杆、去产能重点也在国企),作为重中之重的背景下,下半年国企改革依然是潜在可能性最大的一旦周期股出现调整时的接棒板块。而军工国企改革很可能是最先的市场突破口。

34555.jpg

【博览财经研报】博览首席经济学家李宏图先生指出,从上周摸到3300后连续三个交易日的表现看,整体市场有下挫趋势,那下一轮风口是什么呢?原有带动上指的钢煤有色似有要休息的迹象,而军工周五启动并没有形成带动力,一支独秀,恐难支撑。但大盘是否就此见顶,是否本内参认为的长线资金做好入市这一观点就此作罢?我的答案是否定的,大盘回调正为新一轮国改带来机会。

对于8月后还有什么政策或板块能有效支持行情继续上攻,我们认为,在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和政治局年中工作总结会都明确把“推动国企改革和供给侧改革深化”(供给侧改革中的去杠杆、去产能重点也在国企),作为重中之重的背景下,下半年国企改革依然是潜在可能性最大的一旦周期股出现调整时的接棒板块。而军工国企改革很可能是最先的市场突破口——

实际上,对于当前以炒作中印军事冲突的逻辑来炒军工,面临很多不确定性。如果换一个角度,从国改角度来看军工板块的前景,则更有持续性。我们看到,6月以来,与军工有关的顶级会议不少。从军民融合会到军工院所改制,再到“730阅兵”后习主席对军队建设的最新要求,都反映了高层对于推动军工改革的迫切性。我们重申,下半年炒作军工,应该将其作为“国企混改”的一个分支。但突出强调“国改”背景,并不是否认军工炒作的基本逻辑。如此则军工个股表现会分化(毕竟逻辑不同了),但市场的共识会增强。

678.JPG

而国企的确在加速。最新的国改新迹象是,8月4日,神华、国电的重组有了新公告。公告称,拟涉标的的主营业务为电力生产与经营,具体范围尚未最终确定。交易方式正在商讨、论证中,可能包括发行股份、资产或现金交易等资产重组方式。交易方案尚未最终确定,目前尚未签订重组框架或意向协议——从中似乎可以推测,两者采用的是类似于2015年底中国远洋、中国海运以及招商局、中国外运长航之间,以业务条线为思路的重组。

另据接近中国联通的资本人士透露,约有20家公司(包括国有资本和非国有资本)正在和联通接触谈判。其中,腾讯和阿里很有可能成为这20多家公司中最大的投资者。

博览研究员认为,国企改革加速的迹象进一步清晰,我们离国企改革在2017年的“爆点”越来越近,当然,投资人在8月份可能还听不到那个等待已久的“炮声”。但要注意,我们很可能将迎接国企改革的“连环炮”。

国企加速,离市场“爆点”越来越近

自“金工会”以来,中央连续召开了多个重要的经济及政治领域会议,每次会议结束后不久,国资委、证监会这两个部门的官网都是推送出学习会议精神的消息。博览研究员注意到,两个部门的每条消息中,都提及国企改革。

在高层的动员下,不仅央企层面动作大,一直干打雷不下雨的地方上也行动起来。《经济参考报》披露,近期包括广东、山西、四川等均出台多个地方国企改革方案,把并购重组作为优化资产的重要手段并提出具体“路线图”和“时间表”,上海、天津也都出现了标志性的国企重组案例,因此,下半年有望迎来国企并购重组密集落地潮。

此前的研报中,我说到“向十九大献礼”。国资委、证监会的上述举动,存在着这一因素。当然,还有以“四个意识”为核心的政治因素。但两者看似是两个概念,实则是统一的。由此,包括8月在内,我们此前对国企改革所做出的“A股的核心炒作点”的判断,是有效的。

不仅如此,8月3日《“金工会”促动央企改革消息密集释放 两方面现象值得有关方面注意》一文中对消息面的梳理以及8月4日神华、国电重组的新公告都说明,不仅仅是“一行三会”,国资委、央企同样对“金工会”上决策层提出的“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原则有着敏感的认知,一些工作正在尽可能快的推进,这将与证监会目前的一些行政方面的改变形成配合,从而对A股市场央企改革板块的炒作有利。此外,这种局面也有助于形成一个良好的部门合作氛围,推动证监会与其它金融及非金融领域主管部门在一些问题上达成共识,从而使A股的发展环境进一步向好。国资委、证监会等相关部门,都在力争尽快在国企改革方面释放阶段性“成果”。

当然,从目前关于神华、国电、联通的消息来看,两个“大案子”能否在8月正式宣布完成,还不好说。而没有这种“成果”,国企改革的“爆点”就仍是“在途”状态。也就是我们说的,离“爆点”越来越近。

国企改革可能放出“连环炮”

虽然8月份存在着依旧听不到“炮声”的可能,但投资者要注意的是,从目前的消息到,国企改革的“爆点”一旦炸响,可能是“连环炮”。

这里有两层意思:

1、最新消息称,联通的混改方案可能在8月底正式公布。而根据神华、国电在8月4日的公告,重组的基本思路看来是达成一致了,方案的公开可能要比联通晚一些。这一前一后,构成国企改革“连环炮”的第一重意思。

2、围绕着神华的重组可能是个连续剧。

根据神华的公告,“本次重组是拟涉标的的主营业务为电力生产与经营,具体范围尚未最终确定。”神华的主业是煤炭,煤电是“副业”。由此可见,这次是神华将“副业”与其它国企做合并。这就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想象空间——神华的主业怎么办?

自有神华的重组“绯闻”以来,各种版本的一个共同点就是:围绕神华的煤炭业务展开叙事。在相关研报中我说过,“去产能”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国家以“外力”来促成国有大型企业提升自身在所属行业中的市场占有率。那么,在煤炭行业,市场占有率(或者说“产业集中度”)意味着什么呢?

机构数据显示,2011-2016年,煤炭消费量先升后降,从2014年起年年下降。2016年,煤炭消费量约为28.4亿吨,同比下降15.98%。

同样是2011-2016年,煤炭业前10名的生产集中度从起初的54.25%慢慢上升为56.24%。

这两者说明,整个煤炭行业的集中度还有很大提升空间,但不靠“外力”,这种集中度的提升是很慢的。而消费需求的下降速度却不可小觑。所以,产业集中度对煤炭行业至关重要,煤炭业的整合重组必须要做。

而在神煤之后,市场又在传言一大重组猜测是五大电力集团中最年轻的国电投与最大电企华能。国电投董事长王炳华近期表示“大家都有意在往一起想”,并称中国电力行业的重组“大戏在后头,静观其变”——这意味着国企改革的催化因素接连不断。

煤炭和钢铁的“大头”在都在国有资本的手中,其整合都涉及央企之间、央企与地方国企之间的关系处理。目前,钢铁业只在央企之间的整合中有成功案例,央企与地方国企之间的整合尚无成功案例。这或许反映出了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很可能在煤炭业的整合重组中也遇到了。故而,博览研究员猜想,在完成神华与国电的资产整合之后,很可能有神华与某煤炭央企的整合。这两个整合可能是一前一后公布,也有可能是虽然启动有先后,但最后一起公布。

3、当然,还有一种思路,也来自与神华8月4日的公告。即:既然神华此次做重组的资产与煤无关。那么,国内煤炭业的重组也就依然决于挂“0”的状态。在此前提下,如果神华“不拍连续剧”,接下来,国内除神华外的大型煤炭央企很可能要做重组。

决策参考

热点不变!为何周期股仍应作为8月配置的重要部分?

【研究员】:杨波

结论:博览研究员认为,着眼于整个8月以及整个板块而言,周期股仍然应作为股票配置的重要部分。原因在于:第一,支撑周期股的政策环境在8月依然存在。第二,个别行业去产能进入新阶段,去产能的力度可能较此前会小一些,但重要的是看到该行业的供求处于“紧平衡”中。因此,相关企业的利润在8月份依然会保持增长态势,不会出现逆转式下行。第三,虽然机构在“新周期”、“大宗商品涨价”原因等方面出现了分歧,实际上是从不同角度殊途同归的证明了大宗商品涨价以及其可持续性。这种争论式的自我信心强化,有利于周期股。

【博览财经研报】8月4日,方大炭素冲高回落。作为近期周期股的“信心标”这一变化必然使市场对周期股近乎“坚定不移”的看涨情绪受到影响。但博览研究员认为,着眼于整个8月以及整个板块而言,周期股仍然应作为股票配置的重要部分。原因在于:第一,支撑周期股的政策环境在8月依然存在。第二,个别行业去产能进入新阶段,去产能的力度可能较此前会小一些,但重要的是看到该行业的供求处于“紧平衡”中。因此,相关企业的利润在8月份依然会保持增长态势,不会出现逆转式下行。第三,虽然机构在“新周期”、“大宗商品涨价”原因等方面出现了分歧,但实际上只是从不同角度殊途同归的证明了大宗商品涨价以及其可持续性。这种争论式的自我信心强化,有利于周期股。

政策环境依然“友好”

高层对加快深化供给侧改革的决心很大,“涨价+周期股”虽然已经到右侧,但推涨逻辑依然有效。

博览首席经济学家李宏图先生指出,近期大幅上涨的周期品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以黑色系为代表的国内定价相关商品,一种则是以铜为代表的国际定价商品。国际因素不确定性等等,而黑色系的上涨原因,一方面是供给端持续收缩,去产能力度加大;另一方面需求端表现并不弱,前期仍处于阶段性高位的房地产投资也让本轮库存周期的回落相对放缓。

博览研究员梳理了“金工会”、政治局半年经济总结会议以来,与去产能有关的政策面信息。(如下两图)

1502009353943177.jpg

1502009467643925.jpg

可见,包括8月在内,未来供给端收缩(除煤炭外)有增无减。严打“地条钢”+环保限产下,让以钢铁行业为代表的产能利用率已处于非常高状态的相关行业,其商品价格未来具备更大的弹性空间。

煤炭的关键在于供求“紧平衡”

根据发改委的数据,煤炭去产能方面已完成年度目标任务量的74%。如上图所示,目前这一行业的重点工作是在供求“紧平衡”的状态下,处理好“去产能”与“稳供应”的新问题。

单从“去产能”而言,包括8月在内,该行业的工作量不会太大。新的消息称,预计9月份就可以过多成全年的任务。因此,“去产能”“增速”会下降,这似乎不利于我们对煤炭行业接下来给出良好预期。

但是,要厘清的一点是:我们谈“去产能”,是因为这是煤炭企业利润向好的重要原因。也就是说,我们的落角点是煤炭企业的利润走向。而供求“紧平衡”至少说明,包括8月在内,煤炭企业的利润走向是稳定的。最新出现的神华煤矿停产一事,反映出供求“紧平衡”很脆弱,供不应求很容易出现。

或许有观点担心,面对“紧平衡”,企业复产的冲动较大,从而使供求局面发生改变。

对此,博览研究员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煤炭业的“去产能”,是国家以“外力”,帮助国有煤炭企业提升行业集中度。同时,国家对整个煤炭行业的产能控制是坚决而有力的(个别国有企业的复产必然严格遵守发改委的安排,非国有企业的复产没有政策支持背景,加上环保方面的因素,能复产的可能性极小。)。另一方面,如上图所示,发改委在解决供求“紧平衡”时,给出的方法是释放“先进产能”。而“先进产能”一般不存在于民营煤炭企业以及中小煤炭中。由此两点,可以认为,包括8月在内,个别国有企业会在发改委指导下有限的进行复产,但这种行为不会发展成行业性现象,从而快速破坏一年半以来“去产能”所取得的成绩。而对于复产的“个别国有企业”来说,这完全就是发改委“定向送钱”。

市场以一种看似矛盾的方式自我强化信心,乐于接纳“好消息”

自今年年初以来,任泽平提出“新周期”,但此后,李迅雷则认为,这又可能是经济下行这一中长周期中的短暂反弹,持类似观点的还是姜超。

博览研究员注意于,三者出发点都是在为周期股以及A股的上涨给出理由。而在预测环节,实际上都忽视了政治周期的作用。这也正是市场与决策层在看待同一问题时最大的区别。这个区别的一个明显表现,就是7月31日博览研报指出的,决策层不谈“新周期”,只谈“大周期”的相关考量。而正是有这一层考量,任、姜两位的争论,客观上也是市场自我强化当前炒作逻辑的不同表现而已。

除此之外,近日,关于黑色系上涨的原因,市场中又在流传去年程定华的相关研报,其主要立场是,导致黑色系上涨的原因主要不是政策面,而是企业和产业经营的周期性规律。虽然他的结论和思路与博览不一样,但要看到两点:

1、使用其思路(特别是其对中小企业受金融因素影响而难以复产的推理),不仅解释了今年前7年月黑色系的运行,同样也可能预测接下来与黑色系有关的企业,其赢利水平和趋势会保持当前态势。

2、用他的话来说,这是从中观和微观层面对大宗涨价给出的理解。而博览立足于宏观政策角度。

因此,两者也并不矛盾。

还要注意的是,近期,造纸、维生素这类受供给侧改革因素影响较小的行业及相关,出现了商品价格和股价交相上升的局面。对此,程定华的思路算是一种解释。而一篇去年的研报,现在被人挖掘出来,这何尝不是一种自我信心强化的表现呢?这说明,市场乐于接纳相关行业涨价的信息。

总结

综上,虽然方大炭素在4日出现大幅波动,但从上述三个方面看,着眼于整个8月以及整个板块而言,周期股仍然应作为股票配置的重要部分,个别股票、个别时段的异动,不改变这一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