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览财经研报】我们在7月初提出了《博览财经:长线资金应做好布局准备!》(详见7月5日内参)的战略性判断,而从过去一个月股市的表现看,7月的确如期实现“小翻身”。然后市场明显对于8月份有了更高的期待。而上证指数在8月前两个交易日接连突破前高的标志性事件,其背后反映出的当前市场情绪整体性的好转、相对稳定的股市政策环境和流动性预期、以及股市热点有聚焦(涨价+周期)且轮动的相对可持续性等,确实让8月行情走出持续两年的指数区间震荡格局,具有较大的可能性。
尽快上周五周期总龙头方大炭素的下跌让周期股的持续性有所分化,短线似有下挫趋势,但博览研究员并不打算改变信心判断。根本上,我们对8月大盘指数再创新高,仍抱有强烈信心的中期判断,是基于博览一贯的“政策市”角度,对当前至十九大,高层对加快深化供给侧改革和推进国企改革的决心很大,而资本市场必须在其中发挥更大作用的政策预判逻辑。同时在市场热点上,我们认为,“涨价+周期股(或白马股)”虽然已经到右侧,但推涨逻辑依然有效;而国企改革加速的迹象非常清晰,并购重组加快+放开与互联网巨头合作(其天然具有高估值)可能对国企概念重获市场认可非常有益。或者说,即便周期在出现短调时,国改概念也有极大可能接棒,从而维持大盘指数趋势不变。
实际上,博览研究员注意到,较多细节都有利于8月行情。首先,我们承认,当前市场仍然是牛熊难辨。从技术上看,是到了一个阶段顶,还是即将开启一段新行情,市场分歧依旧很大。包括不少结构还在提创业板上周四(7月27日)的大涨是昙花一现,8月2日上证指数创出的熔断后一年半新高也只是假突破。但也不得不承认的是,在经过7月的上涨后,整个市场的风偏开始好转。
典型的表现就是曾经以大字报风格的研报著称业界,随后在三轮股灾中又被打脸无数的任泽平首席,近期又敢于开始发声了::7月31日发文表示“硬着陆和繁荣顶点证伪,新周期持续验证”,8月3日补刀“新周期崛起,繁荣顶点和可怕时滞完败”,称“2017年这场经典的多空对决注定载入史册”。核心观点是认为供给侧改革的产能出清对整个经济结构和需求都已经开始产生明显的正面作用,包括有效需求也产生一定刺激,有利于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的长远发展。而平安证券也开始写飘逸文:别再说“股市是绞肉机”啦,大数据告诉你,股票才是最长情的告白,在众多的大类资产里,股票就是哪个“春风十里不如您”——
尽管上述强烈看多的两机构也受到了天风、招商、海通等其他机构首席的“怒怼”,但这至少反应部分机构的情绪开始亢奋,对股市的信心大增。
而风偏好转只是现象、只是结果,其背后的根本原因在于:
其一,二季度宏观经济数据超预期后,市场对于三季度经济继续取得平稳表现信心大增,对于股市层面进行相应反馈抱有期待,而这目前也已得到三季报业绩预告的佐证;
其二,流动性预期在好转。在场外宏观流动性方面,货币中性稳健的政于从宏观层面为金融市场平稳运行提供了良好环境,而场内流动性方面更再次出现了增量资金入市的消息。
除了郭嘉队之前大举买入创业板股一度让市场亢奋外(虽然创业板并未持续雄起,但市场的情绪已经被挑起),日前微信公号券商中国披露,市场翘首以盼的养老金入市已进入实质性运营阶段。此外,外资借道QFII和沪深港股通抄底A股的消息,近期也不断见诸报端。
券商中国称目前到账养老金规模1700亿元左右,社保基金理事会自行管理约600亿元,委托给管理机构1100亿元。其中股票类资产配置150亿元左右。权益类招标中(即,未来较大也可能会投向红利型股票的),四家指数增强型中标基金各获12.5亿元额度;银华、大成、华夏、博时四家价值股票型中标基金每家初始额度15亿元,后增至约20亿元。
博览研究员注意到,上述数据的来源很可能是早前人社部披露的数据。官方称,截至6月底,北京、上海、河南、湖北、广西、云南、陕西、安徽八省份已与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签署了委托投资合同,合同总金额4100亿元,其中的1721.5亿元资金已经到账并开始投资,剩余其他资金将按照合同约定分年分批到位。
在我们看来,虽然“养老金入市”早已成为谈到股市流动性时的一个无法证明也无法证伪的“梗”。且业内人士对此皆持“冷静”立场,但是现在又有媒体开始谈论这个“梗”,至少说明了市场情绪对于资金推动8月乃至三季度行情有更佳表现,期待值越来越高。
此外,在海外股市迭创新高,而A股相对表现较差的反差之下,外资资金加速抄底A股市场的迹象也趋于增多。
证券日报日前披露,QFII作为重要的境外机构投资者之一,随着上市公司陆续披露上半年度业绩报告,QFII的二季度持仓出现新动向。同花顺统计称,截至8月2日,有17家上市公司前十大流通股股东中出现QFII的身影,其中,有1只个股为QFII本期新进品种,12只个股获得QFII本期增持,持股总数达3.37亿股,市值达到205.34亿元。另据数据统计,沪深港股通北上资金也涌入A股,被纳入MSCI的222只指标股涨幅已相当可观。
包括摩根士丹利、高盛等在内的外资投行在去年末和今年初发表的看多A股的“旧闻”也被拿出来炒闲饭,以证明——但要知道,当时大摩预计A股今年表现将超越H股全年预计涨42%时,可是被国内媒体狠狠嘲讽了一遍的!在博览研究员看来,这种从质疑到捧臭脚的巨大转变也同样说明了市场的信心也在明显好转。
博览研究员注意到,东北证券的观点比较有代表性。其认为,当前人民币汇率相对美元持续上升,国内的资金成本有所提高,外资资本项下资金流入的积极性明显增加。A股作为现阶段外资主要的投向,其经过此前的一段时间的调整,多数行业和公司的估值都具有较大的吸引力。
此外,7月一二三线楼市均降温而监管部门,也对资金转入股市预期有强化作用。中国指数研究院的数据显示,7月监测的主要城市成交面积环比下降8.69%,近六成城市环比下滑,同比亦下降26.15%。这是50城住宅成交连续第4个月环比下跌,说明市场在持续降温,但对于未来的房地产政策预期依然不乐观。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保持政策连续性,未来政策收紧的大趋势不会改变,调控监管仍然从严。金融监管方面,7月继一线城市房贷利率大幅上涨后,二线城市房贷利率也迎来全面收紧,银行房贷优惠持续降低、利率逐渐收紧。而根据近期中央多次表态来看,央行将继续实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防范金融风险,可以确信未来房地产贷款将继续从紧,金融管控加强,房企融资渠道持续收紧。地方调控方面,各地调控政策仍将持续,同时市场的监管力度将持续加大;
可以预料8月份楼市成交将继续趋弱。甚至有悲观的机构认为到四季度政策面也不会明显松动,传统的“金九银十”今年泡汤了。在此预期下,楼市资金向股市转移的预期也有利于股指继续上涨。
当然,博览研究员并不否认现在还有很多对“经济新周期”的质疑(认为只是供给的相对缩减而并不是对周期行业的需求扩张),对于股市在“严监管”大格局不变下到底能有多高的空间,也比较怀疑。但我认为,从股市预期层面,投资者更看重的是变因——如博览首席经济学家李宏图先生所言,在适应了经济新常态和各种严防死守的严监管后,股市似乎早已痛过了并麻木了,这反而或许隐藏着巨大机会——而现在出现的这些变因更多是指向对行情乐观的一面。
总之,3300点作为重要的关口,在套牢盘于获利盘的叠加下,需要反复来回拉锯后才能真正确认底部,短期出现震荡甚至回调在情理之中。但当下,经济支撑犹在,政策环境尚稳,市场流动性预期好转,尤其郭嘉队身影不断闪现对风偏好转的影响很大,8月指数结构性行情有望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