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中国政策*
 查看往期
第1841期 2017-08-09(与您相约每周一、周三、周五)

主编点评

【本期主编】:柏双

环保限产持续加码下,有色金属仍有上涨空间》如何看待近期有色金属的连续上涨?到底是供给侧去产能还是需求端在推动?博览研究员注意到,在有色金属的基本金属中,其上涨都与供给端的收紧——减产再限产,环保继续加码供给侧改革密切相关;而小金属和稀土,除了环保限产外,需求端的驱动也是重要因素——由于钢厂需求旺盛,加上钛合金大涨,市场普遍看好钼铁价格上涨;同时部门贸易商囤货惜售,加剧了钼铁紧张局面;锂钴:电池产能释放拉动需求,锂钴价格稳中有升,总体来看呈现供需双增长的局面综合来看,在本次有色金属的上涨中,供给端去产能,尤其是环保限产扮演了重要角色,同时小金属方面还有一定的需求因素支撑。未来环保限产持续加码下,有色金属仍有上涨空间。

不同于其他有色,铜价上涨更多是金融属性驱动,未来回调风险大》中国经济企稳向好、供给端罢工、美元指数走弱、中国将禁止“废七类”进口等因素中哪种因素对铜价影响更为重要?来铜价还能否持续上涨?

博览研究员注意到,从供给端看,国内方面,中国铜矿的可经济开采量仅占世界可经济开采量的4%,中国精炼铜产量占比不到全球总产量的30%,因此中国国内铜的供给收紧对铜价实质性影响并不大,国际方面尽管近期国际市场主要有三次大规模的罢工事件,但二季度统计数据显示铜精矿产量明显恢复,供应不存在瓶颈。需求方面,2015年中国铜需求占全球总需求的48.8%,对铜价有较大影响,而尽管国内6月空调产量同比增幅较高,但是空调市场一旦饱和,后续增加的空间有限;其他家电市场增幅较小,对铜需求拉动有限;汽车市场是一大亮点,但相比去年和春节期间明显回落;房地产市场环境并没有明显改善,这些都意味着中国市场对铜的需求不会大幅增加,尤其是在高铜价情况下。

与此同时禁废令对铜需求的实质影响可能有限,“废五金”实际的含铜量不大,同时政策2018年底执行,2019年实施。实际上,铜价从5月初就开始上涨,跟随美元指数走弱,但值得注意的是美元指数向上修正只是时间问题。综合来看,无论是从国际还是国内因素来看,铜价上涨并没有太多基本面支撑,更多地是金融属性在驱动,随着未来美国经济数据进一步走好、美联储再次加息、美元指数重新走强,铜价也面临着较大的回调风险。

热点聚焦

回看去年10月来的大宗走势,你才会知当前黑色系处于涨价的哪个阶段!

【研究员】:陈果

结论:博览研究员认为,2016年10月以来国内黑色系走势大致可以分为五个阶段,成因主要为四方面因素,去产能、需求面、资金面、技术面:2016年10-12月暴涨阶段——去产能为主要因素,叠加资金面的助推,尽管需求端支撑并不强,但是黑色系仍然强势上涨;2016年12月-2017年1月回调阶段——去产能因素弱化+年底资金面收紧+需求端支撑不强+技术回调压力,黑色系回调;2017年1-3月上涨阶段——此时去产能在供给端作用并不强,主要是需求面+资金面+前期回调到位在推动上涨;2017年6月以来再次强势上涨——在供给侧去产能因素主动推动下,加上需求面的稳定,叠加资金面改善、前期调整到位因素,形成了近期的再次强势上涨。博览研究员还认为,供给端去产能因素推动下,黑色系上涨幅度更大,而需求端因素对黑色系的推动作用要相对较小,同时其他的大宗商品品种,譬如有色金属也会有一定上涨。目前来看,本轮期市行情正是供给端和需求端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对于未来期市大宗商品走势,博览研究员则再次强调此前观点,去产能下供给端持续收紧+宏观经济走平需求端不弱下,未来黑色系仍存在上涨空间。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未来去产能因素可能会相对确定,需求端支撑则需要进一步观察,因此未来国内期市上黑色系仍大概率将是“领头羊”。但随着涨幅的差异(黑色系涨幅大于其他品种)逐渐在弥合受益程度的差异(黑色系受益程度也大于其他品种),周期品内部的分化已经不可避免。

【博览财经研报】“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这句话同样可以适用于对当前周期品种涨价路径的分析。尤其近几日股市和大宗的周期品种频现下跌后,对于周期品种未来还有多少涨价空间,还是要回到历史中去寻规律、找答案。通过对比之前的周期涨价规律来评判目前所处的涨价阶段,尽管这也难免机械了一点,但其量化参考价值依然非常大。

对于这一轮已经持续较长的时间周期品新行情,本内参近期已做出了诸多具体分析。那么从一个更长的时间轴来看,如何看待这一两年来国内期市上大宗商品的总体变化?

博览研究员此前已反复强调,从2016年供给侧改革去产能起,黑色系就成为了国内期市上的“领头羊”,因此我们在这里可以用螺纹钢这两年来的走势来回看国内大宗商品行情所处的不同阶段。尽管在2016年3-4月间黑色系也有一波上涨,但显然幅度与2016年10-12月间的相比要小得多,因此在本报告中重点分析2016年10月以后国内黑色系的走势。

◆博览研究员认为,2016年10月以来国内黑色系走势大致可以分为五个阶段:

从上表不难看出,五个阶段的成因主要为四个方面因素,其重要程度排序大致为:去产能>需求面>资金面>技术面。

◆值得注意的是,供给端去产能因素推动下,黑色系上涨幅度更大,而需求端因素对黑色系的推动作用要相对较小,同时其他的大宗商品品种,譬如有色金属也会有一定上涨。目前来看,这一轮期市行情正是供给端和需求端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我们看到除了黑色系外,有色金属等工业商品也迎来上涨。

◆对于未来期市大宗商品走势,博览研究员则再次强调此前观点,去产能下供给端持续收紧+宏观经济走平需求端不弱下,未来黑色系仍存在上涨空间。

◆同时,由于未来去产能因素可能会相对确定,需求端支撑则需要进一步观察,因此未来国内期市上黑色系仍大概率将是“领头羊”。

2016年10月以来黑色系总体走势可以分为五个阶段

博览研究员此前已反复强调,从2016年供给侧改革去产能起,黑色系就成为了国内期市上的“领头羊”,因此我们在这里可以用螺纹钢这两年来的走势来回看国内大宗商品行情所处的不同阶段。尽管在2016年3-4月间黑色系也有一波上涨,但显然幅度与2016年10-12月间的相比要小得多,因此在本报告中重点分析2016年10月以后国内黑色系的走势。

通过上图可以看出,2016年国内黑色系走势大致可以分为五个阶段:

2016年10-12月暴涨阶段

这一段时间内,随着2016年7月以来去产能进展顺利,前期去产能稳步推进的因素正式发酵。

加上9.31调控后楼市资金被挤出,股市仍相对疲弱,黑色系迎来暴涨。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期间去产能是主要推动因素,资金面其次。这一点博览研究员在《推动今年煤价上涨的最主要因素——去产能》、《去产能:2016攻坚战四个阶段、三大影响》中均有阐述。

2016年12月-2017年1月回调阶段

至2016年11月,钢铁和煤炭2016年去产能任务已基本完成,同时前期尤其是11月期间发改委也对煤价钢价进行了一系列严格调控——发改委多次表示释放先进产能以抑制煤价过快上涨;发改委提前通过长协定价来抑制没加过快上涨;发改委还正对相关煤炭价格指数展开调查……相应地,黑色系基本面总体上有一定削弱。

同时2016年4季度以来,去杠杆已成为阶段性工作重点,而跨年期间资金也更为紧张:2016年9月以来人民币快速贬值,外占流出较多,很大程度上造成了资金面的紧张;但是央行并未如2月一样采取降准,而是通过流动性工具来维持资金面紧平衡;同时央行使用流动性工具的期限延长,投放资金成本上升;此外11月底开始,央行连续数次进行货币净回笼,公开市场投放大大减少。

此外此期间黑色系已处于相对高点,也存在技术回调压力。

2017年1-3月上涨阶段

我们看到,一季度经济数据小超预期,季度GDP增速达6.9%,地产、基建、制造业投资均表现不错,总体来看需求端有一定回暖。

同时地方、中央两会相继召开,各地纷纷出台了数目庞大的基建投资计划,2017年至少有16个省份的固定资产投资目标超过了2016年的GDP数值,其中新疆省2017年固定资产投资目标超过2016年固定资产投资50%以上;而根据各省公布的数据进行统计,至今中国已有23个省公布了2017年固定资产投资目标,累计投资超过40万亿元,如加上尚未公布的省份,今年投资不少于45万亿。而此期间PPP项目推进速度再度加快,从四季报数据来看,PPP项目落地率有明显的提升,2016年12月底的落地率已经达到32%,较16年1月的20%有较大提升,示范项目的落地率更高,已经达到50%。经测算预计2017年PPP项目能够为基建带来1.2万亿左右的新增投资。

供给方面,尽管从决策层表态来看2017年去产能力度更大,但具体实施措施还未正式启动。

此外,在市场风险偏好提升、“春季行情”影响下,前期调整相对到位的黑色系也迎来了一定上涨。

显然,供给减少+政策面需求利好都共同推动了期市相关周期品在二季度的上涨。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期间需求回暖是主要推动因素。相应地涨幅并没有2016年10-12月间的那么大,略有“普涨”意味。这一点博览研究员在2月17日的《“增加有效供给”取代“压减无效产能”成2017年国内投资新主轴》已有明确阐述,“如今投资市场正进入第二阶段,基建因素正成为决定投资方向的主要因素,去产能则退居次要因素。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决策层首次谈到要‘着力振兴实体经济’,同时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攻方向是提高供给质量’,‘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着力提升整个供给体系质量,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结构的适应性’”。

2017年4-5月大调阶段

这一期间决策层加大了金融去杠杆力度,一行三会一致强监管,相应地市场对去产能的关注度相对减少。

同时此时市场多认为二季度经济数据存在回落,正“回归常态”,无论是此期间的PPI走势还是制造业PMI,当前中国经济正由主动补库存阶段进入被动补库存阶段,同时中国经济也并没有显现出开启新的更长期限周期的迹象,未来中国经济仍面临一定压力。因此需求端支撑并不强。

去产能效应减小+市场对二季度经济数据的悲观预期+去杠杆、强监管后整个证券市场相对低迷+黑色系存在技术性回调压力下,4-5月黑色系迎来了一波大调整。

2017年6月以来再次强势上涨

首先,金融去杠杆后,在7月中旬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决策层均强调经济去杠杆,而去产能的力度也不断加强,进入6月以来决策层严打“地条钢”,同时推进环保限产。二季度整体库存已恢复2016年来最低点。以钢铁为例:国家发改委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粗钢产量为4.2亿吨,2016年全年产量为8亿吨。换言之,清理地条钢使得钢铁行业出现了7.5%-10%的供应缺口。

其次,二季度经济数据超出市场预期,尤其是地产、基建等传统行业投资增速下滑的放缓,让本轮库存周期回落的时间拉长,需求端有一定支撑。我们看到地产投资数据在5月出现拐点后,6月份并未出现明显下滑,同时上半年的累计增速不低。上半年房屋新开工面积同比增长10.6%,增幅环比1-5月份增加1.1个百分点;同时上半年已售住房面积7.5亿平方米(期房5.7亿平方米+现房1.8亿平方米),进超过住房竣工面积79.8%,由于房地产施工具有一定的工程周期,这就意味着房地产施工仍将维持一定觃模,更何冴今年还有600万套新建棚改住房来助攻这意味着房地产投资对钢材需求同比增长。而当前地产行业还处于调控阶段,我们通过持续观察下游需求,调研、对比数据发现,螺纹钢需求始终未有明显下降,同时库存也处于很低的位置。此外今年上半年,纳入统计的26家挖掘机企业累计销量达70821台,这一数字已经超过了2016年全年,这也从侧面也可看出,如今地产、基建行业的开工情况较好,未来对黑色系需求仍偏稳。

再者,历经4、5份的金融强监管风暴后,6月以来流动性有所增加,市场情绪有所改善。

综合来看,本阶段去产能去主导因素,但需求端因素也起了一定作用,因此我们看到除了黑色系以外,有色也在上涨。

从五阶段来看,国内大宗商品影响因素主要为去产能力度、需求面、资金面、技术面

根据2016年10月以来黑色系走势的五个阶段,我们不难发现其影响因素主要有四个方面——去产能力度、需求端改善、资金面、技术面因素。

博览研究员在此将这四个因素的重要程度做一个排序,大致为:去产能>需求面>资金面>技术面。具体来看:

◆有一点博览研究员在此需要再次指出,供给端去产能因素推动下,黑色系上涨幅度更大,而需求端因素对黑色系的推动作用要相对较小,同时其他的大宗商品品种,譬如有色金属也会有一定上涨。目前来看,这一轮期市行情正是供给端和需求端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我们看到除了黑色系外,有色金属等工业商品也迎来上涨。

对于国内期市上大宗商品的未来走势,博览研究员再次强调在《博览首席经济学家为什么坚持认为黑色系还将上涨》中的观点,“一方面未来供给端收缩有增无减,严打“地条钢”+环保限产下,让以钢铁行业为代表的产能利用率已处于非常高状态的相关行业,其商品价格未来具备更大的弹性空间;另一方面需求端仍相对乐观,宏观经济上,房地产投资下降仍相对缓慢,相应地下半年经济风险并不太大,或呈偏平走势,相应地并不会对需求有太大负面影响;季节性因素上,下半年诸多周期品均迎来消费旺季,需求有增无减。综合来看,去产能下供给端持续收紧+宏观经济走平需求端不弱下,未来黑色系仍存在上涨空间。

◆值得注意的是,未来去产能因素可能会相对确定,需求端支撑则需要进一步观察,这意味着国内期市上黑色系仍将是“领头羊”,但随着涨幅的差异(黑色系涨幅大于其他品种)逐渐在弥合受益程度的差异(黑色系受益程度也大于其他品种),周期品内部的分化已经不可避免。

博览视点

环保限产持续加码下,有色金属仍有上涨空间

【研究员】:陈果

结论:如何看待近期有色金属的连续上涨?到底是供给侧去产能还是需求端在推动?博览研究员注意到,在有色金属的基本金属中,其上涨都与供给端的收紧——减产再限产,环保继续加码供给侧改革密切相关;而小金属和稀土,除了环保限产外,需求端的驱动也是重要因素——由于钢厂需求旺盛,加上钛合金大涨,市场普遍看好钼铁价格上涨;同时部门贸易商囤货惜售,加剧了钼铁紧张局面;锂钴:电池产能释放拉动需求,锂钴价格稳中有升,总体来看呈现供需双增长的局面综合来看,在本次有色金属的上涨中,供给端去产能,尤其是环保限产扮演了重要角色,同时小金属方面还有一定的需求因素支撑。未来环保限产持续加码下,有色金属仍有上涨空间。

【博览财经研报】如何看待近期有色金属的连续上涨?它的上涨与黑色系有哪些异同?到底是供给侧去产能还是需求端在推动?

◆行业机构的共识是,"黑色涨和有色涨的逻辑不同。黑色基本是国内定价,黑色系上涨有房地产投资惯性和供给侧去产能的支撑。而有色金属由于部分品种不同依赖于南美和东南亚国家进口(特别是),除了国内供需变化的影响外,还较大程度上受到海外经济、国际期市定价和海外矿山停产等偶然事件的影响。

◆不过,虽然以往国内需求端对有色金属价格的影响大于供给端,但今年有色金属的基本金属中,其上涨都与供给端的收紧——减产再限产,环保继续加码供给侧改革密切相关;而小金属和稀土,除了环保限产外,需求端的驱动也是重要因素,两者间虽有差异,总体来看呈现供需双增长的局面。

受益价格回升,有色行业效益状况明显提升。上半年全行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9405.3亿元,同比增长17.8%;实现利润总额1115.1亿元,同比增长55.5%。而在股市层面,有色金属行业上市公司中报业绩预喜占比高达90.74%。其中多达24家有色公司上半年业绩将实现倍增或扭亏幅度超过100%。

所以,有色股的上涨跟黑色系一样,也是有业绩支撑的。

8909.JPG

基本金属(铝、锌、铜、铅、锰、镍等)方面:

近日山东响应2+26限产方案提出供暖季限产三成氧化铝与电解铝。目前,已进入清理整顿铝行业违法违规产能第三阶段并取得积极进展。第三批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意见的7大省市皆为有色大省,湖南、贵州等地多家有色企业被点名批评。随着环保督察力度逐批加大,供给端受到不同程度影响,金属价格或将继续上行。

小金属和稀土:

供给方面:稀土打黑行动稳步推进,同时环保核查不断深入,稀土价格有望继续上涨;因伊春鹿鸣停产检修、吉林大黑山暴雨停产、中小型矿山环保检查,大型矿山也将因环保检查停产。另外,日前国家稀土办给国内六大稀土集团发文要求抓好生产、控制涨价的消息反倒成为刺激稀土价格上涨的催化剂。博览研究员认为,在环保督查背景下,中小型矿产能释放可能性较小,钼矿供应缺口仍将持续。

需求方面:由于钢厂需求旺盛,加上钛合金大涨,市场普遍看好钼铁价格上涨;同时部门贸易商囤货惜售,加剧了钼铁紧张局面。锂钴:在电动自行车车和电动汽车等产能大爆发下,电池产能释放拉动需求,锂钴价格稳中有升。比亚迪、CATL等下游电池厂商产能大幅释放,碳酸锂需求旺盛推动价格继续上涨,电池级碳酸锂维持14.75万/吨。钴价受原料供应紧张、需求稳定,电解钴涨到42万/吨。

◆综合来看,在本次有色金属的上涨中,供给端去产能,尤其是环保限产扮演了重要角色,同时小金属方面还有一定的需求因素支撑。未来环保限产持续加码下,有色金属仍有上涨空间。

环保限产不断加码下,有色金属不断上涨

尽管博览研究员在《如何看待本轮周期品上涨?供给需求端共振的结果!》中已指出,黑色系上涨主要受供给端去产能因素推动,其他工业品种则有需求端因素推动,但具体来看,不同有色品种之间上涨的成因、供给需求端所起的作用也各不相同。

首先是铜、铅、锌、镍等基本金属,供给侧去产能加码扮演了重要角色。

本周LME铜、铝、铅、锌、锡、镍价格变化为0.28%、-0.18%、1.27%、1.02%、-0.43%、0.58%。博览研究员发现这与供给端的收紧——减产再限产,环保继续加码供给侧改革密切相关。近日山东响应2+26限产方案提出供暖季限产三成氧化铝与电解铝。目前,已进入清理整顿铝行业违法违规产能第三阶段并取得积极进展。据百川资讯数据测算山东、内蒙和新疆已减产278-318万吨。第三批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意见的7大省市皆为有色大省,湖南、贵州等地多家有色企业被点名批评。随着环保督察力度逐批加大,供给端受到不同程度影响,金属价格或将继续上行。

 7899.JPG

其次是小金属及稀土,供给双增长,供需格局改善。

本周,钼涨1285元/吨度,涨幅13.3%;氧化镨钕涨至41.5万元/吨;氧化镝涨至1335元/公斤;钨精矿涨至7.4万元/吨。

供给方面:稀土打黑行动稳步推进,同时环保核查不断深入,稀土价格有望继续上涨。因伊春鹿鸣停产检修、吉林大黑山暴雨停产、中小型矿山环保检查,大型矿山也将因环保检查停产、博览研究员认为,在环保督查背景下,中小型矿产能释放可能性较小,钼矿供应缺口仍将持续。

需求方面:由于钢厂需求旺盛,加上钛合金大涨,市场普遍看好钼铁价格上涨;同时部门贸易商囤货惜售,加剧了钼铁紧张局面。锂钴:电池产能释放拉动需求,锂钴价格稳中有升。比亚迪、CATL等下游电池厂商产能大幅释放,碳酸锂需求旺盛推动价格继续上涨,电池级碳酸锂维持14.75万/吨。钴价受原料供应紧张、需求稳定,电解钴涨到42万/吨。

综合来看,在本次有色金属的上涨中,供给端去产能,尤其是环保限产扮演了重要角色,同时小金属方面还有一定的需求因素支撑。

决策参考

不同于其他有色,铜价上涨更多是金融属性驱动,未来回调风险大

【研究员】:陈果

结论:中国经济企稳向好、供给端罢工、美元指数走弱、中国将禁止“废七类”进口等因素中哪种因素对铜价影响更为重要?来铜价还能否持续上涨?博览研究员注意到,从供给端看,国内方面,中国铜矿的可经济开采量仅占世界可经济开采量的4%,中国精炼铜产量占比不到全球总产量的30%,因此中国国内铜的供给收紧对铜价实质性影响并不大,国际方面尽管近期国际市场主要有三次大规模的罢工事件,但二季度统计数据显示铜精矿产量明显恢复,供应不存在瓶颈。需求方面,2015年中国铜需求占全球总需求的48.8%,对铜价有较大影响,而尽管国内6月空调产量同比增幅较高,但是空调市场一旦饱和,后续增加的空间有限;其他家电市场增幅较小,对铜需求拉动有限;汽车市场是一大亮点,但相比去年和春节期间明显回落;房地产市场环境并没有明显改善,这些都意味着中国市场对铜的需求不会大幅增加,尤其是在高铜价情况下。与此同时禁废令对铜需求的实质影响可能有限,“废五金”实际的含铜量不大,同时政策2018年底执行,2019年实施。实际上,铜价从5月初就开始上涨,跟随美元指数走弱,但值得注意的是美元指数向上修正只是时间问题。综合来看,无论是从国际还是国内因素来看,铜价上涨并没有太多基本面支撑,更多地是金融属性在驱动,随着未来美国经济数据进一步走好、美联储再次加息、美元指数重新走强,铜价也面临着较大的回调风险。

【博览财经研报】尽管博览研究员在上一篇研报中指出,近期有色金属上涨与供给侧去产能的推动密切相关,但值得注意的是,铜价的暴涨因素则有所不同,还受到中国经济企稳向好、供给端罢工、美元指数走弱、中国将禁止“废七类”进口等其他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那么在这些因素中哪种因素对铜价影响更为重要?未来铜价还能否持续上涨?

◆博览研究员注意到,从供给端看,国内方面,中国铜矿的可经济开采量仅占世界可经济开采量的4%,中国精炼铜产量占比不到全球总产量的30%,因此中国国内铜的供给收紧对铜价实质性影响并不大,国际方面尽管近期国际市场主要有三次大规模的罢工事件,但二季度统计数据显示铜精矿产量明显恢复,供应不存在瓶颈。

◆需求方面,2015年中国铜需求占全球总需求的48.8%,显然中国对铜价的影响需求端要比供给端大。而国内6月空调产量同比增幅较高,但是空调市场一旦饱和,后续增加的空间有限。其他家电市场增幅较小,对铜需求拉动有限。汽车市场是一大亮点,但相比去年和春节期间明显回落。房地产市场环境并没有明显改善。博览研究员偏向于认为中国市场对铜的需求不会大幅增加,尤其是在高铜价情况下。而禁废令对铜需求的实质影响可能有限,“废五金”实际的含铜量不大,同时政策2018年底执行,2019年实施。

实际上,铜价从5月初就开始上涨,跟随美元指数走弱。5月,美元指数从99以上一路下行到94以下。美元走弱确实带动了基本金属(铜铝锌)和贵金属(金银铂)的价格迎来了基本面之外的修复。

但美元指数向上修正只是时间问题。当然,如果美国的特朗普确实一事无成,如果欧洲的MM确实能大有作为,如果美国经济确实发生技术性衰退,如果欧洲经济保持强势复苏,那弱势美元无话可说。一旦如果有上面某一件事被逆转,都可能开启美元指数的重新向上。

综合来看,无论是从国际还是国内因素来看,铜价上涨并没有太多基本面支撑,更多地是金融属性在驱动,随着未来美国经济数据进一步走好、美联储再次加息、美元指数重新走强,铜价也面临着较大的回调风险。

这意味着从股市层面来说,其属于跟风盘。要警惕铜业相关上市的上涨持续性,随时可能因为海外经济和美元因素的变化而即时下跌。

铜价上涨并无太大基本面支撑,更多是金融属性在驱动

※国内因素

◆据“我的有色网”调查,本次涉及的全国 35 家冶炼企业的普查数据显示:2016年精炼铜实际运行产能953万吨;而2017年年化实际运行产能只有882万吨。据调查得知,2017年上半年,国内铜企检修力度较为明显,每月都有大型企业检修,虽然多数属于全年计划内,但依然有不少企业出现意外检修的情况,产量影响较大。如下表所示国内上半年共16家冶炼厂进行检修,其检修产能488万吨,产量影响12.3万吨。 

但博览研究员注意到,从供给端看,中国铜矿的可经济开采量仅占世界可经济开采量的4%,中国精炼铜产量占比不到全球总产量的30%。世界铜原料行业仍属于寡头垄断。澳大利亚、美国、智利和巴西的矿业巨头控制了全球铜矿70%左右的产量,定价权也多掌握在这些行业寡头手里。这意味着中国国内铜的供给收紧对铜价实质性影响并不大。

从需求端看,2015年中国铜需求占全球总需求的48.8%,显然中国对铜价的影响需求端要比供给端大。二季度经济数据超预期,地产、基建等传统行业投资均有不错的表现,一定程度上能提振铜价上涨。据统计,6月中国铜材产量198.8万吨,同比增长7.66%,增幅比去年同期有所回落。终端需求方面,6月空调产量1917.5万台,同比增长13.4%;冰箱产量871.3万台,同比增长1.8%;洗衣机产量635.1万台,同比增长0.8%;汽车产量225万辆,同比增长6.2%。

从上述数据来看,空调产量同比增幅较高,但是空调市场一旦饱和,后续增加的空间有限。其他家电市场增幅较小,对铜需求拉动有限。汽车市场是一大亮点,但相比去年和春节期间明显回落。房地产市场环境并没有明显改善。博览研究员偏向于认为中国市场对铜的需求不会大幅增加,尤其是在高铜价情况下。

而禁废令对铜需求的实质影响可能有限。2017年7月25日,中国有色工业协会再生分会发布2018年底起禁止进口“废七类”“废五金”(废电线、废电机马达、散装废五金)。但消息带来的市场情绪的影响可能远大于其实际影响,废五金”实际的含铜量不大,而且政策2018年底执行,2019年实施。

※国际因素

实际上,铜价从5月初就开始上涨,跟随美元指数走弱。5月,美元指数从99以上一路下行到94以下。美元走弱确实带动了基本金属(铜铝锌)和贵金属(金银铂)的价格迎来了基本面之外的修复。

短期看,美元指数或许仍可能在92-94的底部震荡,但美元指数向上修正只是时间问题。当然,如果美国的特朗普确实一事无成,如果欧洲的MM确实能大有作为,如果美国经济确实发生技术性衰退,如果欧洲经济保持强势复苏,那弱势美元无话可说。但如果有上面某一件事被逆转,都可能开启美元指数的重新向上。

除了美元指数走弱外,近期国际市场主要有三次大规模的罢工事件。但从统计数据分析,二季度,铜精矿产量明显恢复,供应不存在瓶颈。据统计,二季度,必和必拓铜精矿产量25.56万吨,同比增长2.1%,环比增长49.5%;力拓产量12.48万吨,同比减少5.6%,环比增加68.3%;英美资源产量14.08万吨,同比减少2%,环比减少1%。此外,6月国内铜精矿产量17.02万吨,同比增长7.39%,环比增长6.87%。这就表明铜精矿供给充足,罢工对市场的影响没有想象的那么大。随着产量恢复,供给端的炒作进入尾声,市场或恢复理性,铜价回调风险增加。

综合来看,无论是从国际还是国内因素来看,铜价上涨并没有太多基本面支撑,更多地是金融属性在驱动,随着未来美国经济数据进一步走好、美联储再次加息、美元指数重新走强,铜价也面临着较大的回调风险。

“铝”更多是“政策市”,基本面支撑不足,后期仍需关注政策落实!

【研究员】:柯彩

结论:后续“铝”是否会上演下一个“螺纹钢”行情呢?博览研究员认为,可能性不大,但是后期“铝”价仍有较强的支撑:从当下看,“沪铝”价格的上涨更多的是受到“政策”因素驱动。近日,“沪铝”的暴涨就是受到以上去产能消息的刺激。短中期,铝的基本面只能对“铝”形成价格强支撑,但是供给缺口不会太大。根据相关数据推算,后期“铝”基本面将形成“紧平衡”。综上所述,铝行业正处在供给侧改革的风口浪尖,铝市受政策激励的痕迹十分明显。下半年铝市的风险依然来自于政策的不确定性,以及政策的落实情况。

【博览财经研报】近期关于“铝”新出的去产能政策又再次点燃了其第二轮暴涨行情:《山东省2017年煤炭消费减量替代工作行动方案》中提到,山东省应抓紧完成电解铝违法违规项目清理。根据企业自查和山东省核查情况,山东魏桥创业集团和信发集团2家企业存在违规电解铝产能321万吨

那么,后续“铝”是否会上演下一个“螺纹钢”行情呢?博览研究员认为,可能性不大,但是后期“铝”价仍有较强的支撑——

◆从当下看,“沪铝”价格的上涨更多的是受到“政策”因素驱动。近日,“沪铝”的暴涨就是受到以上去产能消息的刺激。

◆短中期,铝的基本面只能对“铝”形成价格强支撑,但是供给缺口不会太大。从中期看,后期铝价暴涨概率不大。

此前我们预计2017年的电解铝产量减少140-209万吨,预计2017年电解铝过剩缩小至200-300万吨。若政策执行到位的话,再减去以上新增的“321万吨”去产能任务,那么后期“铝”基本面将形成“紧平衡”。

综上所述,铝行业正处在供给侧改革的风口浪尖,铝市受政策激励的痕迹十分明显。下半年铝市的风险依然来自于政策的不确定性,以及政策的落实情况。

决策层对电解铝行业的改革步伐逐渐清晰起来,即非市场原始想像的一刀切形式,也非市场悲观时看到的推行不动,而是以自有节奏按部就班的进行,在合规产能和违规产能中一增一去平稳过渡,以不给市场造成剧烈影响为前提。所以,博览研究员认为,下半年铝市节奏仍是由政策把控,最终实现产能的有效压缩,但是铝极有可能不会重演去年螺纹钢的暴涨行情。

“铝”更多的是一个“政策市”

◆如下表显示了“铝”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产能的相关政策是如何演变的——

4.JPG

相关具体的去产能措施则更是引发了每一轮上涨行情——

5.JPG

6.JPG

◆然而,短期看,铝更多的是一个“政策市”,基本面短期还不能足够支撑“铝”的持续暴涨。

目前,上期所铝仓单库存为381056吨,较上一交易日增加3802吨。截至8月8日,LME铝库存为1313200吨,较上一交易日虽然减少8550吨,但是库存量仍旧处在高位。

从消费端来看,2016年国内电解铝消费3140万吨,同比增速为7%,2017年的消费我们采取相对乐观的估算,取8%左右的消费增长。

如果不考虑去产能的政策,电解铝供应情况:2017年1-5月国内电解铝累计产量为1507万吨,同比增速高达17%,据此,我们假设2017年电解铝产量同比增速为15%,2017年电解铝供应将大幅过剩400万吨左右。

如果去产能政策得到落实,而且考虑到具体落实主要在9月-12月四个月的时间,此前我们预计2017年的电解铝产量减少140-209万吨,预计2017年电解铝过剩缩小至200-300万吨。

然而,根据最近企业自查和山东省核查情况,山东魏桥创业集团和信发集团2家企业存在违规电解铝产能321万吨,并配套建设违规煤电机组,耗煤量巨大。其中:魏桥创业集团违规建成电解铝项目5个,违规产能268万吨;信发集团违规产能53万吨。

对以上违规电解铝项目,滨州、聊城市人民政府负责于7月底前关停。对此,博览研究员注意到,尽管电解铝面临去产能,但是原本仍可能存在供给过剩,如果就山东魏桥和信发两家去掉新增的违规电解铝产能,那么今年下半年电解铝将极有可能会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因此,基本面对“电解铝”短中期仍构成较强的支撑。

总结

综上所述,铝行业正处在供给侧改革的风口浪尖,铝市受政策激励的痕迹十分明显。

下半年铝市的风险依然来自于政策的不确定性,以及政策的落实情况。不过博览研究员注意到,决策层对电解铝行业的改革步伐逐渐清晰起来,即非市场原始想像的一刀切形式,也非市场悲观时看到的推行不动,而是以自有节奏按部就班的进行,在合规产能和违规产能中一增一去平稳过渡,以不给市场造成剧烈影响为前提。

所以,博览研究员认为,下半年铝市节奏仍是由政策把控,最终实现产能的有效压缩,但是铝极有可能不会重演去年螺纹钢的暴涨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