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中国政策*
 查看往期
第1842期 2017-08-11(与您相约每周一、周三、周五)

主编点评

【本期主编】:柏双

先说说经济数据中的看似矛盾之处。《为何6月以来工业原材料价格持续大涨7月PPI、CPI却没有较大起色?》通过具体分析7月PPI、CPI的涨跌情况,博览研究员认为这主要源于尽管供给端持续出清,但当然需求端并没有大的新变化。事实上博览研究员此前也指出,本次需求端虽有一定支撑,但更多地是地产、基建等投资下滑不及预期,并不是需求端真正产生了复苏。因此,博览研究员认为,如果未来需求持续缺少系统性改善,那么上游的涨价将会对中下游行业利润形成挤压,从而压抑中下游需求,反过来则又会抑制上游大宗商品价格继续上涨。相应地,从更长期角度来看,PPI能否保持在高位仍存在疑问,上游的供给侧改革也会遭遇一定阻力。

再重点谈我们对周期涨价概念的新的变化动向——《稀土涨价还在半山腰,巨大供给缺口时刻将引爆“疯涨”行情!》稀土今年涨价行情还仅仅在半山腰。供给端收缩是主要刺激因素。相关政策和监管部门的核查,直接打击了市场上的违规产能,导致供给量减少。尽管过去监管层对稀土行业一些违规产能也给出了相应的整顿,但是今年的力度最大。然而,新能源汽车产能释放加大磁材需求,从而使得稀土的需求仍较为旺盛。通过供需对比,我们很容易发现镨钕供应存在巨大缺口(去年缺口为3000吨,今年缺口或达到8200吨)。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供需的不平衡。稀土最上游的供应早已小于最终端的需求。监管当局采取的措施更多是想拟制稀土过快疯涨,而并非是想完全控制其上涨。稀土价格自2010年之后的下跌过程中,行业持续去库存来弥补上游供应。2016年行业去库存基本结束,镨钕价格开始触底回升。补库存将对价格产生摧枯拉朽的力量。

另外,《“销售旺季+环保”能否支撑水泥、玻璃成新涨价风口?》博览研究员认为,中国水泥行业仍处于产能过剩阶段。目前,中国各地区水泥熟料产能过剩在20-30%,三北地区尤甚,产能过剩约40-50%。未来行业整合空间巨大,淘汰过剩产能对行业供给也有一定制约。该板块将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产能的重点板块。而,玻璃不属于产能严重过剩的行业,因此从中长期角度看,其价格上涨幅度可能有限。从短期看,博览研究员则认为,“销售旺季叠加近期环保因素”或将成为这些板块短期加速上涨的推动力。

博览视点

为何6月以来工业原材料价格持续大涨7月PPI、CPI却没有较大起色?

【研究员】:陈果

结论:为什么6月以来工业原材料价格持续大涨,7月PPI和CPI却没有较大起色?通过具体分析7月PPI、CPI的涨跌情况,博览研究员认为这主要源于尽管供给端持续出清,但当然需求端并没有大的新变化。事实上博览研究员此前也指出,本次需求端虽有一定支撑,但更多地是地产、基建等投资下滑不及预期,并不是需求端真正产生了复苏。因此,博览研究员认为,如果未来需求持续缺少系统性改善,那么上游的涨价将会对中下游行业利润形成挤压,从而压抑中下游需求,反过来则又会抑制上游大宗商品价格继续上涨。相应地,从更长期角度来看,PPI能否保持在高位仍存在疑问,上游的供给侧改革也会遭遇一定阻力。

【博览财经研报】统计局数据显示,7月CPI同比1.4%,预期1.5%,前值1.5%;7月CPI环比0.1%,前值-0.2%。7月PPI同比5.5%,预期5.6%,前值5.5%;7月PPI环比0.2%,前值-0.2%。

我们看到,7月CPI有小幅走低,PPI持续走平,事实上6月至今,工业品原材料价格一直在连续大涨。截止8月9日,2017年来钢材价格涨幅达30%以上,铜、铝、铅、锌4种基本金属累计涨幅均超过15%,受新能源汽车刺激的金属钴,今年价格更是上涨超过124%,稀土涨幅达92%,煤价涨幅则达70%。

为什么工业原材料价格大涨下,PPI和CPI却没有较大起色?

◆通过具体分析7月PPI、CPI的涨跌情况,博览研究员发现CPI走低主要源于鲜果和猪肉拖累,PPI走平则源于国际油价的下跌,而供给侧改革去产能依然是PPI得以持续处于相对高位的主要支撑因素。这意味着本轮上游大宗商品涨价对下游的传导作用依然很有限主要源于尽管供给端持续出清,但当前需求端并没有大的新变化。事实上博览研究员此前也指出,本次需求端虽有一定支撑,但更多地是地产、基建等投资下滑不及预期,并不是需求端真正产生了复苏。

◆因此,博览研究员认为,如果未来需求持续缺少系统性改善,那么上游的涨价将会对中下游行业利润形成挤压,从而压抑中下游需求,反过来则又会抑制上游大宗商品价格继续上涨。相应地,从更长期角度来看,PPI能否保持在高位仍存在疑问,上游的供给侧改革也会遭遇一定阻力

为什么6月以来工业原材料价格大涨下,PPI和CPI却没有较大起色?

为何6月以来工业原材料价格大涨,PPI和CPI却没有较大起色?

首先我们来看7月PPI、CPI的具体涨跌情况:

●7月CPI同比1.4%,环比0.1 %,不及预期1.5%。

食品价格环比下降1.0%,约拖累CPI 0.2%,略弱于季节性。分项来看,鲜果和猪肉为主要拖累,二者分别下跌9.2%和0.7%,均弱于季节性;鲜菜和蛋则分别上涨7%和3.2%,强于季节性。从高频数据来看,近期鲜菜价格环比有所回落,预计8月对CPI的拉动作用将减小。

服务分项支撑非食品分项超季节性增长。非食品价格环比上涨0.2%,强于季节性。除住房和交通通信,其他分项均强于季节性,其中交通通信分项主要受油价拖累。医疗保健价格已连续28个月环比上涨,7月环比增长0.5%,强于季节性0.2%。受暑期旅游旺季影响,教育文娱分项环比涨1.0%,强于季节性0.8%。

●7月PPI同比增长5.5%,部分受到低基数的支撑,但仍不及预期5.6%,这可能受到国际油价大幅下滑的拖累。具体来看,煤炭采选、有色冶炼加工、石油加工价格同比涨幅回落,黑金冶炼加工、非金属矿制品价格同比涨幅扩大,化学原料和制品制造业价格同比上涨7.6%,涨幅与上月相同。这六大行业合计影响PPI同比上涨约4.4个百分点,占总涨幅的80.0%

7月PPI环比止跌转正为0.2%,其中生活资料价格持平,生产资料价格上涨0.2%。7月加工业环比0.5%,原材料环比0.1%,采掘业环比-1.1%。PPI环比增速提升主要受政策层面影响:钢铁行业供给侧改革持续推进,打击地条钢之下,供需条件改善,带动钢铁行业价格稳步上升;环保效应持续发酵,不达标厂家轻则限制生产,重则关停,供给端收紧导致化工品价格应声上涨。

◆综合来看,博览研究员发现CPI走低主要源于鲜果和猪肉拖累,PPI走平则源于国际油价的下跌,而供给侧改革去产能依然是PPI得以持续处于相对高位的主要支撑因素。与此同时,本轮上游大宗商品涨价对下游的传导作用依然是很有限。

需求端缺乏系统性改善下,未来PPI能否保持高位存疑

◆博览研究员认为,从PPI、CPI数据所反映的上有大宗商品涨价对下游传导作用很有限也表明,尽管供给端持续出清,但需求端并没有大的新变化。而博览研究员此前也指出,本次需求端虽有一定支撑,但更多地是地产、基建等投资下滑不及预期,并不是需求端真正产生了复苏。

因此,如果未来需求持续缺少系统性改善,那么上游的涨价将会对中下游行业利润形成挤压,从而压抑中下游需求,反过来则又会抑制上游大宗商品价格继续上涨。我们看到上一轮上游价格快速上涨时(2016年底-2017年1季度),下游行业出现利润的负增长,这种情况在2季度上游价格涨价放缓之后有所缓解,下游行业的利润有所反弹。但7月以来上游行业的价格再次大涨,必然带来下游行业利润增速的再次下滑。相应地,这意味着从更长期角度来看,PPI能否保持在高位仍存在疑问,而上游的供给侧改革也会遭遇一定阻力。

决策参考

新风口!如何看待当前整个稀土行业的投资逻辑?

【研究员】:陈果

结论:当前整个稀土行业投资逻辑到底怎样?博览研究员通过分析整个稀土行业的供需定价基本状况发现:在全球整个稀土行业供给中中国占重要地位,由于黑矿供给(海外供给+国内盗采),此前供需格局呈现供大于求的局面,2016年价格达到历史低点。其次再来看近期稀土涨价的成因,主要有五个方面:一是打黑效果已经显现,近期一路上涨,导致原来需求量比较少的一些产品都跟着涨;二是环保督查,包括轻稀土的主产区,现在很多分离厂停工,导致稀土的供应量减少;三是下游市场增长,主要是磁材,预计2017-2019稀土需求保持6-7%增速,最大下游磁材增速超10%;四是上半年受气候影响,产量减少;五是哄抬价格炒作,从2016Q4至今,轻稀土代表氧化镨钕涨幅超过70%。博览研究员预计,在持续打黑+环保限产+下游市场需求增长的背景下,未来稀土供需趋紧,预计高库存企业将明显受益。此外博览研究员还重点看好只在国内供应的中重稀土未来发展。

【博览财经研报】博览研究员注意到,今年以来稀土持续大涨,涨幅高达92%,8月9日,稀土报价再度出现全面暴涨。其中:氧化镨钕上涨3万元/吨(均以8月9日与8月8日均价对比),至 47 万元/吨。氧化钆为 13.5 万元/吨,上涨 3.9 万元/吨。氧化钬为49万元/吨,上涨8.5 万元/吨。

那么具体来看,整个稀土行业投资逻辑又是怎样呢?

首先来看整个稀土行业的供需定价基本状况:

目前全球稀土资源分布,中国占全世界的5500万吨,占全世界的80%多,显然,中国供给端的收缩对稀土价格有着重要影响;2016年之前供应量超过20万吨,包括一些中间商的囤货,还包括一些黑矿,真正的稀土需求量是12万吨左右,是供大于求;稀土原矿历史价格,2010年开始受全球宏观经济的影响,由于供过于求,2016年到达价格最低的一年,基本上11-12万元,2017年的价格,目前在13-14万,实际成交有报15-16万,实际成交在13-14万,目前存在上涨趋势。

◆综合来看,在全球整个稀土行业供给中中国占重要地位,由于黑矿供给(海外供给+国内盗采),此前供需格局呈现供大于求的局面。

其次再来看近期稀土涨价的成因,主要有五个方面:

一是打黑效果已经显现,近期一路上涨,导致原来需求量比较少的一些产品都跟着涨,2016年之前每年黑矿产量是5-6万吨,一个是来自于国内的盗采,二是越南矿和缅甸矿。今年开始打黑,6万吨的黑稀土产量,加上严查海外的缅甸矿和越南矿,按照2016年全部供应端32万吨,占比还是比较高,能对整个供需面产生较大影响;二是环保督查,包括轻稀土的主产区,现在很多分离厂停工,导致稀土的供应量减少;三是下游市场增长,主要是磁材,预计2017-2019稀土需求保持6-7%增速,最大下游磁材增速超10%;四是上半年受气候影响,产量减少;五是哄抬价格炒作,从2016Q4至今,轻稀土代表氧化镨钕涨幅超过70%;从7月下旬中重稀土品种补涨明显,如滞涨品种氧化镝上海有色金属网今日报价147.6万/吨,周涨幅15%;其他品种如氧化铽、氧化钆、氧化铒等本月都有明显涨幅。

2016年底六大集团的库存统计数据显示,目前轻稀土标的北方稀土库存16万吨稀土原料;中重稀土标的库存较多的有五矿有5666吨,广晟有色、中国铝业均为2000多吨。可以预计的是,在持续打黑+环保限产+下游市场需求增长的背景下,未来稀土供需趋紧,预计高库存企业将明显受益。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海外稀土矿基本为轻稀土品种,中重稀土品种只在国内供应,稀缺性和科技战略性强。博览研究员看好中重稀土的未来发展。

稀土行业的供需定价基本状况

稀土行业的供需定价基本状况到底如何?博览研究员经过梳理分析相关资料发现:

目前全球稀土资源分布,中国占全世界的5500万吨,占全世界的80%多。其他国家大概合计起来有4100万。世界远景储量达到1.6亿吨,中国远景储量达到8900万吨。中国稀土资源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四川、山东等地区,还有南方七省,主要分布离子型稀土。冶炼分离能力,中国有17万吨,实际超过20万吨。中国现在形成三大基地,北方稀土、中重稀土、南方稀土,这是三大体系。显然,中国供给端的收缩对稀土价格有着重要影响。

稀土矿产量的变化,2005年开始,原来是5万吨到现在13万吨,大概就是这样的趋势。2016年之前,中国的稀土矿因为受一些黑矿和越南矿、缅甸矿的影响,供大于求,2016年之前供应量超过20万吨,包括一些中间商的囤货,还包括一些黑矿,真正的稀土需求量是12万吨左右,是供大于求。根据目前的形式,进入2017年以来,这个稀土受到各方因素影响。预计供应量大概就是9万吨左右,产能今年还会有些增长,大概是12.5万吨的趋势。

在这种供需状况下,稀土原矿历史价格,2010年开始受全球宏观经济的影响,到2011年6月份一路飙升至63万元,经历了短暂的高位之后,回归到2015年的14-15万元每吨,2016年是价格最低的一年,基本上11-12万元,除了税收大概就是裸价,8万元一吨,现在正规生产企业开采成本就要5万一吨,除掉税收,基本上可以说没有什么利润,甚至亏损。2017年的价格,目前在13-14万,实际成交有报15-16万,实际成交在13-14万,目前存在上涨趋势。

综合来看,在全球整个稀土行业供给中中国占重要地位,由于黑矿供给(海外供给+国内盗采),此前供需格局呈现供大于求的局面。

为何近期稀土价格大涨?

那么近期稀土价格大涨是因为哪些因素?

博览研究员认为主要是五大因素:

一是打黑效果已经显现,近期一路上涨,导致原来需求量比较少的一些产品都跟着涨。

博览研究员注意到,本次打黑有以下特点:第一,这次打黑时间长、范围广,涉及全国400多家稀土企业,这次重点督查废料回收,它会从耗电量、原辅材料消耗量,看账本,可操作空间减小;第二个特点是覆盖六大集团,原来是未纳入六大集团企业纳入打黑范围,这次基本上是全覆盖了,这点比较厉害;三是采用专业技术手段,利用查税、技术手段和废料回收重点督查;四是制度化、专业化,重点成立打黑专家组,实现制度化、流程化,目前大半年时间起到一定的效果,逐步使正规企业存在问题的能整改,包括目前稀土,黑矿要流通比较难,因为要有稀土专业发票,打黑的操作空间就更难了。

2016年之前每年黑矿产量是5-6万吨,一个是来自于国内的盗采,二是越南矿和缅甸矿。今年开始打黑,6万吨的黑稀土产量,加上严查海外的缅甸矿和越南矿,按照2016年全部供应端32万吨,占比还是比较高,能对整个供需面产生较大影响。

二是环保督查,包括轻稀土的主产区,现在很多分离厂停工,导致稀土的供应量减少。

环保督查,环保督查是去年开始,环保度对全国各省市进行环保督查,其中重要的是两个地方:第一个是中重稀土的主场区,江西赣州,基本上矿山企业是全部停工,2016年停工到现在还没有恢复。赣州稀土一年的配额大概是9000吨,基本上今年没有复工,这块量减少。另外国家对内蒙古进行督查,督查发现冶炼排放不达标,现在正在整改阶段。以赣州稀土为例,其没有复产是涉及方方面面的环保问题难以拿出具体的方案,要复工比较难,整个行业目前都是这样。

三是下游市场增长,主要是磁材。

以特斯拉Model3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采用永磁同步电机技术,带动稀土永磁的需求向好。稀土永磁的原料中不仅需要镨钕等轻稀土品种,也需要镝铽等中重稀土品种。预计2017-2019稀土需求保持6-7%增速,最大下游磁材增速超10%。并且博览研究员发现7月后磁材企业开始进入调价周期,成本已有效传导。

四是上半年受气候影响,产量减少。

五是哄抬价格炒作。

从2016Q4至今,轻稀土代表氧化镨钕涨幅超过70%;从7月下旬中重稀土品种补涨明显,如滞涨品种氧化镝上海有色金属网今日报价147.6万/吨,周涨幅15%;其他品种如氧化铽、氧化钆、氧化铒等本月都有明显涨幅。

2016年底六大集团的库存统计数据显示,目前轻稀土标的北方稀土库存16万吨稀土原料;中重稀土标的库存较多的有五矿有5666吨,广晟有色、中国铝业均为2000多吨。可以预计的是,在持续打黑+环保限产+下游市场需求增长的背景下,未来稀土供需趋紧,预计高库存企业将明显受益。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海外稀土矿基本为轻稀土品种,中重稀土品种只在国内供应,稀缺性和科技战略性强。博览研究员看好中重稀土的未来发展。

稀土涨价还仅在半山腰,巨大供给缺口时刻将引爆“疯涨”行情!

【研究员】: 柯彩

结论:稀土今年涨价行情还仅仅在半山腰。供给端收缩是主要刺激因素。相关政策和监管部门的核查,直接打击了市场上的违规产能,导致供给量减少。尽管过去监管层对稀土行业一些违规产能也给出了相应的整顿,但是今年的力度最大。然而,新能源汽车产能释放加大磁材需求,从而使得稀土的需求仍较为旺盛。通过供需对比,我们很容易发现镨钕供应存在巨大缺口(去年缺口为3000吨,今年缺口或达到8200吨)。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供需的不平衡。稀土最上游的供应早已小于最终端的需求。监管当局采取的措施更多是想拟制稀土过快疯涨,而并非是想完全控制其上涨。稀土价格自2010年之后的下跌过程中,行业持续去库存来弥补上游供应。2016年行业去库存基本结束,镨钕价格开始触底回升。补库存将对价格产生摧枯拉朽的力量。

【博览财经研报】年初以来,标志性稀土产品氧化镨钕均价累涨43%,且6月以来显著加速,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贡献了过半涨幅。根据数据显示,本周一(87)氧化镝报价150/吨,较前日(86)上涨11.11%,之前大涨的氧化镨钕和金属镨钕继续大涨,较前日上涨7.14%5.66%

87日,氧化镨钕价格再次上涨到41-42万元/吨,镧铈金属的成交价格则到了3.2-3.5万元/吨左右。

对此,87日,国家稀土办确实给六大稀土集团下发文件指出,鉴于目前稀土市场出现报价无序、囤货居奇的现象,要求六大稀土集团必须加强行业自律,维护行业生产经营秩序,严格按照稀土生产总量控制计划抓好生产,顺价销售产品,共同促进稀土市场健康良性发展。

稀土的暴涨引发了监管层的调控,这是否意味着涨价行情就此结束了?

博览研究员认为,稀土今年涨价行情还仅仅在半山腰——

供给端收缩是主要刺激因素。相关政策和监管部门的核查,直接打击了市场上的违规产能,导致供给量减少。尽管过去监管层对稀土行业一些违规产能也给出了相应的整顿,但是今年的力度最大。然而,新能源汽车产能释放加大磁材需求,从而使得稀土的需求仍较为旺盛。

通过供需对比,我们很容易发现镨钕供应存在巨大缺口(去年缺口为3000吨,今年缺口或达到8200吨)。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供需的不平衡。稀土最上游的供应早已小于最终端的需求。

监管当局采取的措施更多是想拟制稀土过快疯涨,而并非是想完全控制其上涨。

◆稀土价格自2010年之后的下跌过程中,行业持续去库存来弥补上游供应。2016年行业去库存基本结束,镨钕价格开始触底回升。补库存将对价格产生摧枯拉朽的力量。

稀土涨价受益于供给端收缩带来的缺口

◆什么是稀土?

所谓稀土是指元素周期表中的17种镧系和与其相似的,包括镧、铈、镨、钕、钷、钐、铕、钆、铽、镝、钬、铒、铥、镱、镥,钪和钇共17 种元素氧化物的总称,其应用广泛,具备重要战略资源意义。按照萃取分离分类,稀土又可分为轻稀土、中稀土和重稀土。

◆年初以来,标志性稀土产品氧化镨钕均价累涨43%,且6月以来显著加速,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贡献了过半涨幅。根据数据显示,本周一(87)氧化镝报价150/吨,较前日(86)上涨11.11%,之前大涨的氧化镨钕和金属镨钕继续大涨,较前日上涨7.14%5.66%

百川资讯分析师杜帅兵指出,稀土板块的涨价主要是因为相关政策和监管部门的核查,直接打击了市场上的违规产能,导致供给量减少,而稀土指标又无法满足下游需求,进而形成了供给的缺口。对此,博览研究员也注意到,尽管过去监管层对稀土行业一些违规产能也给出了相应的整顿,但是今年的力度最大。

“黑稀土”指的是不按照国家指令性计划、违法违规开采、冶炼的稀土产品,而这些违法滥开的稀土又主要以南方地区的重稀土为主。其违规开采的主要原因在于:其一、开采技术需求低,多分布于地表,且后期分离萃取简单;其二、价格更为高昂,经济价值更高,值、经济价值更高。比2017年6月百川氧化镨钕平均价约31万/吨(轻稀土),而同期重稀土中的氧化镝平均价约120万/吨。

调研数据显示南方重稀土产量每年大概在7-8万吨,而国家指标约为2 万吨(近年开采、冶炼配额皆在10万5千吨左右量级,其中重稀土约2万吨左右),这意味着每年约有5-6万吨黑稀土充斥市场,导致价格下跌,致使正规企业经营盈利受到严重危害。这也成为近年我国稀土供需格局难以明显好转的主要原因。

1502409557873551.jpg

对此,国家出订了相关的法律法规,派遣了专案督察组进行监督——

◆在供给端出现收缩的情况下,而需求端仍然保持强劲。新能源汽车产能释放加大磁材需求,从而使得稀土的需求仍较为旺盛。

据飞笛研究院统计,20171-6月份,磁材企业维持70%-85%的产能利用率高位,有效拉动稀土元素需求。稀土今年乃至以后一段时间将会出现供不应求——

1502409359619830.jpg

监管层加强监管并非是控制稀土价格上涨,而是想拟制过快上涨

价格自2010年之后的下跌过程中,行业持续去库存来弥补上游供应。2016年行业去库存基本结束,镨钕价格开始触底回升。同时,补库存将对价格产生摧枯拉朽的力量。稀土产业链较长,如果考虑到贸易商,从最上游到最下游,参与环节达到8个,且市场参与人数较多。当镨钕价格反转之后,每个环节增加一个月的库存,行业将新增4-5个月的需求量,行业将立马显示出巨大的供应短缺。

两个月尤其是近期以稀土行情越来越火爆,监管部门已经出手,试图降温——

87日,国家稀土办确实给六大稀土集团(中铝公司、北方稀土、厦门钨业、中国五矿、广东稀土、南方稀土)下发文件,以稳定稀土市场。按国家稀土办通知,鉴于目前稀土市场出现报价无序、囤货居奇的现象,要求六大稀土集团必须加强行业自律,维护行业生产经营秩序,严格按照稀土生产总量控制计划抓好生产,顺价销售产品,共同促进稀土市场健康良性发展。

然而事后,博览研究员注意到,即使相关监管部门发文,稀土价格仍在上涨。对此,博览研究员认为,国家稀土办此举是希望六大稀土集团不要带头涨价,稳定市场监管部门加强监管并非是控制稀土价格上涨,而是想拟制过快上涨。

对此,国泰君安证券明确表示,稀土本轮价格上涨在年内看不到终点。

“销售旺季+环保”能否支撑水泥、玻璃成新涨价风口?

【研究员】:柯彩

结论:博览研究员认为,中国水泥行业仍处于产能过剩阶段。目前,中国各地区水泥熟料产能过剩在20-30%,三北地区尤甚,产能过剩约40-50%。未来行业整合空间巨大,淘汰过剩产能对行业供给也有一定制约。该板块将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产能的重点板块。而,玻璃不属于产能严重过剩的行业,因此从中长期角度看,其价格上涨幅度可能有限。从短期看,博览研究员则认为,“销售旺季叠加近期环保因素”或将成为这些板块短期加速上涨的推动力。

【博览财经研报】近期大宗商品轮番暴涨:先是煤炭、再钢铁、再电解铝、再稀土……

而,博览研究员注意到,在此轮周期品种轮番上涨过程中,非金属类建材上涨幅度远不及上述品种。

就在昨日(810),有色金属除了稀土,其他全部挂,特别是铝。钢铁也出现上涨乏力。而,非金属类建材水泥板块相关上市公司股价集体上扬。

从中可以看出,大宗商品内部不同品种之间已经出现了分化,周期品种利空因素骤增,上涨呈现轮动行情。

那么,后期非金属类建材“水泥、玻璃”等是否会延续前夕“钢铁”、“铝”等的暴涨行情呢?

博览研究员认为,中国水泥行业仍处于产能过剩阶段。目前,中国各地区水泥熟料产能过剩在20-30%,三北地区尤甚,产能过剩约40-50%。未来行业整合空间巨大,淘汰过剩产能对行业供给也有一定制约。该板块将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产能的重点板块。

而,玻璃不属于产能严重过剩的行业,因此从中长期角度看,其价格上涨幅度可能有限。

从短期看,博览研究员则认为,“销售旺季叠加近期环保因素”或将成为这些板块短期加速上涨的推动力。

非金属类建材:水泥“去产能”才开始,玻璃产能过剩并不严重

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内容新增去产能范围,从钢铁煤炭到玻璃、水泥、电解铝等。关于金属类“电解铝”的涨价行情分析,博览研究员在上一期的产品中就已经提到。因此,本篇主要分析“水泥”和“玻璃”的去产能状况,行业状况,乃至下半年以及之后的涨价潜力。

通过相关的数据对比分析,博览研究员注意到,目前中国水泥产能过剩仍然较为严重。而,玻璃则更倾向于市场出清——

1502409779734808.jpg

1502409792638168.jpg

当需求旺季遇上环保风暴“水泥、玻璃”价格还要摸高

◆水泥、玻璃环保风声再起:近日,国家环保部官网上公告了《关于水泥玻璃行业淘汰落后产能专项督查情况的通报》(下称《通报》)。

督查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部分地区工作滞后、违规建设生产问题仍然存在,落后产能淘汰不彻底等问题。部分地区利用法律手段倒逼产能退出效果尚不明显,企业主体责任不落实,地区职能部门监管仍存在薄弱环节。

因此环保部门强调,各地要强化督查督办,进一步摸清查实水泥、平板玻璃行业现状,对产能清单进行再核实、再甄别,尤其是对产能“批小建大”问题进行认定并依法处理,尽快完善并主动公开本地区水泥、平板玻璃行业建设项目库,冻结产能基数,为进一步做好水泥、平板玻璃行业去产能工作夯实基础。

博览研究员在前面也分析到了,玻璃行业产能过剩并不严重,需要重点去产能的是水泥行业——

1502410000804282.jpg

从各地公布的去产能规模计划看,河南、江苏、吉林计划在两三年内化解过剩产能1000万吨以上;北京、天津、河北、山西、海南、青海、四川等地则化解水泥过剩产能100-300万吨。

◆旺季临近,环保成为价格拉涨助推器。

89月份往后,建材行业将迎来销售旺季。尽管从环保部门督察结果来看,水泥、玻璃行业仍问题重重。但不得不承认,环保重压下,两行业产能已有所缩减,产品价格一度直线上升。

近日环保部已透露,第三批中央环保督察组近日已全部完成对天津、山西、辽宁、安徽、福建、湖南、贵州七省市的督察意见反馈。这也意味着第四批次的中央环保督察即将启动。

国金证券最新研报指出,下半年环保督查及政策有望继续加码。今年全国两会上曾提出强化大气污染的防治、推进水污染和土壤污染的防治,近期环保部又明确提出下半年工作重点之一是加快推进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的改革、开展跨区域环保机构的试点。

因此,博览研究员认为,“销售旺季叠加环保因素”都将成为这些板块加速上涨的推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