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中国政策*
 查看往期
第2681期 2017-08-16

主编点评

【本期主编】:李捷

债券海外热 外发债评级的常见问题汇总》"资管严了,发债难了,但这根本阻挡不了中国企业发债之路,国内不行,还有国外。"

资管规定实行以来,央行采取了中性偏紧的货币政策,主要目的是为了去杠杠,消风险。其中信用债受影响程度较高,以前通过各种所谓的金融创新工具,很多评级不高的企业同样可以发行大量企业债,加上期限错配、嵌套,杠杆率成倍增加。如今,央行多管齐下的监管措施无形中断了很多企业发债融资之路,尤其是评级较低的垃圾级企业债券,可天生的逐利本性让这些垃圾评级企业将视线转向了海外。

中资企业境外发债评级的常见问题:问题1:境外发债是否一定需要评级?问题2:低等级主体是否适合去境外发债?问题3:目前非金融企业发行人的境外发行情况如何?

债券市场

债券海外热 外发债评级的常见问题汇总

1_副本.jpg

"资管严了,发债难了,但这根本阻挡不了中国企业发债之路,国内不行,还有国外。"

资管规定实行以来,央行采取了中性偏紧的货币政策,主要目的是为了去杠杠,消风险。其中信用债受影响程度较高,以前通过各种所谓的金融创新工具,很多评级不高的企业同样可以发行大量企业债,加上期限错配、嵌套,杠杆率成倍增加。如今,央行多管齐下的监管措施无形中断了很多企业发债融资之路,尤其是评级较低的垃圾级企业债券,可天生的逐利本性让这些垃圾评级企业将视线转向了海外。

今年上半年中资企业海外发债持续回暖,中资美元债发行1099只,规模总计1483亿美元。相比2016年同期,发债数量翻了近十倍,发债规模大约翻三倍。从发行币种来看,平台公司发行美元债占绝对数量,从发行期限来看,是以3年期为主,5年期其次。发行场所主要有香港联交所、新交所、德国的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等。

随着下半年中国内地监管节奏边际放缓,货币政策维持稳定,债市融资功能恢复以及美元或修复超跌部分,中资企业海外发债规模或较上半年缩减,海外发债增速亦将放缓。但就全年看,中资企业海外发债热情较过去更高,发债规模将刷新历史记录。

中诚信董事总经理田蓉认为,当前选择赴海外发债的机构以金融机构和地产企业居多。中资机构境外发债之所以受到青睐,成为新的重要的融资渠道,有多方面的原因驱动,包括发行人意愿、政策鼓励、投资人认可、国际市场环境等因素。

分析师指出,“当前汇率市场变动的背景下,境外融资的房企未来存在一些汇率波动的风险。美联储加息后,海外市场资金使用的成本有所上升。对资金管理经验较丰富的房企来说,仍会尝试在海外发债。对这些房企来说,他们认为当前通过融资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可以覆盖融资的成本,其支出是值得的。”

在将目光转向海外的时候,房企信托融资,也有所升温。“信托收紧、资本市场融资不畅的时候,地产信托的成立往往活跃。未来地产信托是否会继续走高,也成为观察房企资金需求度的一项晴雨表。”一家信托公司人士说。

两类常见发债形式

1. 直接发债:在中国境内注册成立的企业(境内主体)直接去境外发债,发债主体是中国境内企业,通常也是直接持有主要业务和资产的主体。

2. 间接发债:中国境内企业的境外子公司在境外发债,一般称之为“间接发债”;发债主体是中国境内企业的境外子公司,很多情况下是SPV,即专为发债设立的特殊目的公司,中国境内企业是持有主要资产和业务的主体,境内母公司为发债提供担保或者采用其他方式的信用支持,发债的信用依然是来源于中国境内企业。

中资企业境外发债评级的常见问题

问题1:境外发债是否一定需要评级?

目前,境外债券市场并未将评级作为发行要件。从中资企业境外债券的评级情况来看,90%左右的债券均没有评级,债券未评级是普遍现象,包括中粮、华为等企业,均发行过未评级债券。

问题2:低等级主体是否适合去境外发债?

在离岸债券市场发展初期,境外发债企业集中在中高等级,但近年来赴境外发债的中资企业逐渐增多,低等级主体也开始增多。从标普的评级分布看,cnA-以下的群体明显增加,而投机级中cnBB-占比最高。

问题3:目前非金融企业发行人的境外发行情况如何?

在境外发债的中资企业中,城投和房地产企业的占比较大,在有评级的债券中只数占比将近30%。此外,对于互联网企业等新兴行业而言,境外发债融资在投资者认可程度、监管的适应性以及融资成本等方面均有较大优势,也是目前这类企业的主要融资渠道。(来源:老虎财经  华夏时报  上海金融报 中国外汇

银行业

银行柜台智能化 传统人员被IT人才取代

1_副本.jpg

智能银行,通常指的是可以提供自助服务和远程人工服务的“智慧型”银行。在智能银行的服务模式之下,用户不仅能在传统的ATM等自助设备上进行存款和转账等功能,还能在各类智能设备上实现自助开户、自助办卡等各类业务。智能银行融合了现代金融业与互联网技术,可以大大减少传统银行网点办理业务的排队等候时间,简化业务流程,并提升客户体验。换句话说,窗口少、排队长、手续繁这些银行服务的“老大难”问题如今已很少见。客户无需再排长队、手写单据,只要指尖轻轻一触,就可以将原来需要在柜台办理的业务在自主场景下完成。

走访部分银行网点发现,摆在大厅内的只能柜台引人注目,同时银行还特意配备操作员帮助客户完成操作。当然,每家银行的智能柜台功能风格不一样,服务的范围也有所不同。通常而言,智能柜台覆盖了网点业务发生最高频、客户等待时间最长的非现金业务场景,包括开卡开户、人民币汇款、打印流水、产品签约、密码挂失与重置、客户信息变更、外汇、外币跨境汇款等,客户从业务流程处理的旁观者变成了参与者。

在走访中,部分银行的实体窗口只开设了1、2个窗口,但并未发生排队等候的现象。多家银行的工作人员表示,智能柜台投入使用后,已经有效分流了传统柜台窗口的操作压力,减少了网点内客户整体的等候时间。

业内人士表示,在各种挑战和激烈的竞争环境下,智能化是未来银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在进行智能化改造上,银行有着迫切的现实需求。

银行的只能话一定程度上已经造成了银行柜员大规模失业现象,这既是全球趋势,亦有中国国情因素。正如巴克莱前CEO詹金斯曾表示,未来10年全球金融业的员工和分支机构可能最多减少50%。在中国,智能金融化趋势较之其他国家更为明显。例如,由于“互联网+”弯道超车战略,近年来国内手机银行客户端跨行转账服务纷纷免费,使得一度“遍地开花”的线下网点和柜台空前减少。

不过银行业或能遵循产业转型与就业增长之间的这种规律性现象。国有大银行柜台大减员、传统线下物理网点的纷纷减少的同时,为了适应一次从新技术到新服务的商业模式的更新迭代,在招聘之中,银行业校招传统岗位大量减少,对IT等科技人员的需求大幅度增加。

由此可见,中国金融业这几年转型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裁员现象,更多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变革过程中所出现的结构性失业。对市场参与主体来说,正确的做法是正视产业革命的必然性和正当性,让人力资源要素更新迭代,让商业模式与企业管理与时俱进,进而形成一个高度灵活、人性化、数字化的产品生产与服务模式,形成不可替代的核心竞争力。

银行人如何避免失业?银行人至少需要具备两种思维:

一是独一无二思维。何谓独一无二思维呢?因为事务性的工作很容易被计算机所取代,即使是有一些技术含量的比如说投顾工作计算机都能够胜任,但是一些复杂的业务,尤其是需要灵机应变的业务都是计算机难以取代的,所以银行人要不断培养自己独一无二的思维,提升自己灵机应变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不会被机器所淘汰。

二是快速转型思维。由于互联网的不断普及,银行的柜员数量减少已经成为大势所趋,但是走到柜台外面来,满足用户日益增加的多元化需求确实不断增长的,商业银行的雇员们要逐渐脱离自身的事务性或者机械性工作,逐渐构建自身的服务意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服务用户。

这个时代,变化已经产生了,如果不想被时代所淘汰,那么银行必须要有所改变了。(来源:证券日报  互联网黑天鹅  时代周报

信托业

怎么转型?这有两条路径…

1_副本.jpg

自从2014年国务院发布“43号文”以来,业内就一直在探讨政信信托的转型问题。随着地方债的不断发行,政信信托拓展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根据“43号文”的规定,地方融资平台必须剥离政府融资职能,同时不得新增政府债务。

这对与地方融资平台合作密切的政信类信托的影响可谓首当其冲。由于具备较高的收益率,加之有政府信用的背书,这类产品在市场无风险收益率不断下行的背景下,备受投资者的青睐。

“43号文”之后,伴随地方置换债额度的增加,融资平台获得的债券额度也有所上升,其“借新还旧”的压力明显减轻,同时银行贷款逐步放开、融资成本大幅降低、融资平台高成本融资出现下滑。像信托这种高成本融资,到期以后就会还掉,再想进入就比较难了。

当前未到期便结束的信托产品也不在少数。一方面是地方政府债务置换,另一方面是面对同业,尤其是银行的竞争压力比较大,他们的资金期限更长,成本更低,对融资平台更具吸引力。据统计,2016年基础产业占比持续下降,最终在4季度末成为资金信托的第四大配置领域,规模为27298.94亿元,占比为15.64%。2016年第一季度为18.02%,2季度为17.31%,3季度为16.60%,4季度更是跌落至15.64%,已呈现明显下滑态势。

PPP模式:

有利于降低融资成本,拉长融资期限

作为信托公司的主要投资方向之一,政信类信托正处于转型时期,政信合作的大趋势为:拉长期限+降低融资成本,PPP不失为政信信托转型和创新契机。PPP模式是指政府和社会资本为提高公共产品或服务,所建立的“全过程”合作关系,又称为“公私合作”。通常模式是指由社会资产承担设计、建设、运营、维护基础设施的大部分工作,并通过“使用者付费”及必要的“政府付费”获得合理投资回报;政府部门负责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价格和质量监督,以保证公共利益最大化。PPP项目分为经营性,非经营性,准经营项目。经营性项目是使用者付费;非经营性项目是政府付费;准经营项目是使用者付费不足以覆盖项目公司的投资运营成本的,由政府给予一定的补贴。

PPP模式剥离了政府信用,将隐性政府信用转化为企业信用或项目信用,有利于降低融资的负担,降低政府可能面临的投融资风险;另一方面也为社会资本提供了新的投资渠道,并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公共服务的运行效率。此外,社会资本的引入能够有效减轻政府公共财政的举债压力,腾出更多的资金额度用于重点民生项目建设。

就信托行业而言,当前真正落地的PPP并不多,大部分有政府回购承诺,只能算名义上的PPP。当前信托参与PPP亦存在成本及期限不匹配的问题,项目自身即可实现财务平衡及盈利的黄金项目并不多见,更多的是微利或不盈利的基础项目;另一方面,由于政府缺乏管理经验,社会资本缺乏实践经验,市场缺乏足够可推广复制的成功案例,各个参与方都还处在政策磨合期。但此类业务中长期前景广阔。信托公司参与PPP项目兼具实验性,前瞻性和创新性,仍应该积极试点,积累经验。

产业基金:

政信合作的重要转型方向

作为政信项目的重要转型方向,产业基金前景被业内广泛看好。2015年以来,越来越多的信托公司开始布局产业基金。

从产业基金类型看,有区域城建基金,专项产业基金以及综合产业基金三种。不论是基础设施建设,还是能源,科技,农业,信托公司往往利用其区域优势,或者股东,行业背景上的不同资源禀赋,选择几个行业尝试产业基金运作。

产业基金的特点就在于借助信托结构灵活的优势,积极参与到产业的生产,加工,渠道等多个环节,可以提供全产业链的服务。这种灵活性主要体现在具体运作方式方面,产业基金可以根据当地城市规划和产业规划情况,设立不同方向的子基金,单独运作。

比如有产业投资基金,通过“1+N”模式(即一只母基金,N只子基金),将募集基金通过“债权+股权”“股权+债权”和PE方式,灵活投资于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和相关的高科技产业领域,通过发挥杠杆和示范效应,最终将带动超过数倍基金规模的资金投入航空港实验区的各项建设。

通过开展大体量基金类业务,·信托不仅可以为地方产业机构升级和超市建设提供了重要金融支持,而且通过“金融+产业”结合,可以摸索信托自身转型之路。通过产业基金可以发挥政府资金的杠杆和引导作用,建立起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的机制,最终实现产业基金投资区域相关产业快速协调发展的目标。

信托公司作为唯一横跨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和产业市场的金融子行业,相比于其他金融机构投资范围最为广泛,投资方式最为灵活。信托公司可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客户提供综合服务,提升核心竞争力。

信托公司采用这种形式可利用基金专业化优势,集合人力、物力对不同项目进行投资分析,降低成本提高效率。通过与在房地产、基础设施等实体产业的具体细分领域中具有较好专业能力和比较优势的资产管理机构合作,投资其发起设立的产业基金,分享基金收益。

在此过程中,信托公司赚取即期投资利益的同时,通过与GP(普通合伙人)的合作,提升自身行业资管的专业能力。目前,越来越多公司已开始尝试与省内部分县市区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拟通过与政府、与省内大型企业合作成立产业基金信托,更好地为地方企业提供金融支持。中泰信托

金融观察

并购重组成为资本市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重要方式

1_副本.jpg

证监会8月15日发文称,近年来,证监会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通过大力推进并购重组市场化改革,扎实开展“简政放权”和“放管服”改革,进一步激发了市场活力,支持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实体经济发展。按全市场口径统计,2013年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交易金额为8892亿元,到2016年已增至2.39万亿元,年均增长率41.14%,居全球第二,并购重组已成为资本市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式。

一是并购重组市场化程度不断提升,博弈充分、约束力强的第三方发行成为主流。通过大幅取消和简化行政审批事项,目前90%的并购重组交易已不需证监会审核,上市公司经自主决策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即可实施。在审批项目中,2015年至2017年前6月,第三方发行项目单数在总交易数量中的比例由63.99%上升至73.81%,交易金额占比由24.30%上升至46.54%。

二是并购重组服务供给侧改革,助力去产能、去库存,促进产业转型升级。2016年钢铁、水泥、船舶、电解铝、煤化工、汽车、纺织、电力等8大产能过剩行业共有118家上市公司实施并购重组,合计交易金额2336.78亿元。其中,有的通过减少恶性竞争,提高行业集中度化解过剩产能。如宝钢吸并武钢,合并成立的宝武钢铁集团是中国第一、全球第二的特大型钢铁企业。有的通过置出过剩产能,置入优质资产,重新“盘活再生”。如*ST济柴通过重组置入中石油旗下金融资产、*ST天利成为中石油石油工程业务建设平台。

三是并购重组促进技术升级,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2016年,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服务业新业态等战略性新兴行业上市公司共发生并购重组交易270单,涉及金额3253.31亿元。其中,艾迪西、大杨创世、鼎泰新材分别重组申通快递、圆通速递、顺丰控股,从传统行业转型为综合物流服务;华中数控重组江苏锦明,拓展机器人系统集成业务;四维图新收购杰发科技,将产业链延伸至汽车芯片制造。

四是并购重组助推国有企业改革,支持国有企业做优做强。2016年,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并购重组678单,交易金额1.02万亿元,占全市场并购重组交易总金额的43%。其中,长江电力收购三峡集团水电资产、国药一致与现代制药的重组,实现优质国资控股上市公司布局优化;中铁二局注入中国中铁核心制造资产,主业变更为高端装备制造业;长城电脑换股合并长城信息并收购资产,提升了军工业务的综合实力。此外,*ST舜船、*ST金瑞、*ST煤气等一批僵尸企业的重组也带动了更多行业的加速整合。

五是并购重组服务国家扶贫攻坚战略。2016年西部十二省份上市公司共发生并购重组351单,交易金额3138.64亿元,占全市场并购重组金额的13.13%,有力支持了贫困地区产业发展。

六是并购重组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支持上市公司提升国际竞争力。上市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开展并购重组,通过资本“走出去”,把先进技术和管理“引进来”,在开拓国际市场的同时也促进了产业升级。2016年全市场共发生跨境并购103单,涉及交易金额1118.18亿元。

证监会推进并购重组市场化的各项改革和监管措施取得了积极成效,市场化程度不断提升,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并购重组市场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不断发挥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