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互联建设开启,协同5G推进万物互联:随着信息化建设的推进,特别是人类活动边界的不断扩张,传统网络连接的局限性凸显,尤其是陆基通信解决方案无法经济的连接到所有应用场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航空业的进步,低轨道小型宽带卫星星座具备建设条件,并成为传统路基通信在众多应用场景中的重要补充:1)补齐网络孤岛市场空间潜力巨大:目前飞机、邮轮等交通运输互联网连接在我国并没有完全普及。如果全部飞机皆提供互联网服务,按比例将有约1.5亿人次的潜在用户。另外,全球仍有近半数人口未能实现互联网连接,加之前往岛屿,高山等人迹罕至地区的旅游、科考、工作人员联网和车联网需求,卫星互联网潜在市场空间巨大。2)满足金融等时延要求较高的行业需求:金融交易特别是高频交易对网络延迟的要求非常高,据统计每1ms的时延可造成4百万美元损失。由于卫星采用电磁波直接通信,在较远距离通信中将可获得比光纤更低的时延,因此在巨大利益的驱使下卫星通信在金融交易领域的应用或成为主流。无论是从理论或是实际应用上,低轨宽带卫星系统将更多地定位于陆基通信特别是蜂窝移动通信的重要补充和完善。
巨头角逐低轨卫星市场,蓝海产业但进入门槛极高: 2016年以来全球商业航天快速发展、技术迭代开启新的竞争赛道。投资开始向卫星制造和卫星发射等上游倾斜,据2019年美国卫星产业协会统计二者2018年收入均达近十年以来新高,复合增长率分别为16.1%和12.2%。随着低轨卫星、高通量卫星的等竞赛升级、商业航天入局者增加,近地轨道卫星在轨数量明显增长,卫星上游产业链持续受益。鉴于低轨卫星星座前期建设投资巨大,并必须在形成一定规模之后才能很好的投入使用,虽然行业是蓝海但是准入门槛依旧极高考验资金、运营、技术等全面竞争力。2020年以来,受疫情等影响已有包括OneWeb、IntelSat在内的多家商业航天巨头寻求破产重组或公司停摆。我们认为,此次疫情仅仅是OneWeb等公司触礁的部分原因,背后更深层次的是全球市场对企业商业模式、技术路径、核心方向的自然选择,企业自身的能力显得更为重要。对比Starlink的商业试运行和OneWeb的破产,我们认为持续资金投入、成本控制、创新意识和迭代升级等商业化思维已成为商业航天能否成功的关键。
国内多项目同步精进,产业盛宴即将开启:在国家政策利好以及相关应用的驱动下,我国低轨卫星起步迅速并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我国民营火箭公司在2015年前后大量涌现,商业航天企业完成了从卫星设计研制、火箭研制发射到卫星在轨运营及商业化应用的“从0到1”,商业航天企业生态正在逐渐完善。国家重点航空工程的介入以及鸿雁、虹云两大工程的起步,有望集合国家的力量实现低轨道卫星星座项目的率先突破,复制北斗星座系统的快速建设和应用推广。我们预计,未来国家航天将进入新的赛道,商业价值将与研发速度和技术进步同样重要。各国政策倾斜、全球资本青睐、商业航天多个项目崛起,全球天基基础设施建设、卫星互联网建设或迎来新一轮竞赛。我国商业航天发展方兴未艾,已经成为除美国外第二位航空企业领导者,同时国家牵头项目有望提供充足的资金并快速完善相关产业链。因此,我们建议关注商业航天产业和卫星基础建设,如北斗系统、卫星互联网等产业链。
扫一扫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博
长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6-2023 GREAT WALL SECURITIES CO,LTD ALL RIGHT RESERVED | 粤B2-20030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