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春运出行稳定复苏,奠基中期供需反转。根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春运工作专班消息,从1月17至2月5日,今年春运前20天全国累计发送旅客约4.85亿人次,同比增长约44.57%,其中铁路、公路、水路、民航预计分别发送约1.05、3.56、0.08、0.17亿人次,同比分别增长约55.32%、41.97%、19.20%、53.93%。对比疫情爆发前的2019年春运,全国累计发送旅客量约恢复至2019年水平的34.76%,其中铁路、公路、水路、民航分别约恢复至2019年水平的56.29%、30.84%、38.29%、46.62%,铁路与民航作为主要公共出行方式,恢复程度明显好于公路与水路。整体上看,在新一轮疫情反复的影响下,春运出行数据对比2021年末交通运输部100%以上的客运量同比增长率预期存在明显差距,不及前期市场预期,虽较“就地过年”倡议下的2021年春运有明显恢复,但相比疫情前的正常水平仍有一定距离。从需求端看,在探亲需求支撑春运主要出行量的基础上,近程游、冰雪游等旅游需求的释放对出行数据亦有所带动,根据文旅部统计,春节假期前3天国内出游合计1.37亿人次,按可比口径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71.5%,预计旅游需求的恢复继续带动出行数据改善。展望未来,短期内春运后期返工高峰即将来临,各出行方式数据预计逐步回温,并奠基中长期的供需反转。一方面,2月6日春运第21天,全国预计发送旅客约2645万人次,其中铁路、公路、水路、民航预计分别发送约820、1650、52、123万人次,铁路与民航均创下今年春运期间单日发送量的新高,返工浪潮预计对出行数据的恢复程度有所改善。另一方面,中长期看,疫情受控趋势明确,结合前期“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中对境内、境外旅游的鼓励,出行管制存在放松趋势,旅游需求释放或带动出行链供需反转,铁路与民航作为主要公共出行方式预计率先复苏。春运客流量的恢复对2022年出行需求稳定释放的信心起一定支撑作用,奠基中长期出行链基本面改善趋势。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下行风险;国内疫情恢复进展不达预期;国内出行链复苏进程低于预期;旅游出行释放不及预期。
扫一扫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博
长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6-2023 GREAT WALL SECURITIES CO,LTD ALL RIGHT RESERVED | 粤B2-20030417号